过去一年出现的大牛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新股民、新基民入市。包括A股、B股和封闭式基金在内的个人开户数从原来的7000万户激增到8000多万户;银行储蓄也出现“大搬家”,热钱纷纷流入股市。其实,在牛市中并不一定能赚钱,风险倒须时时提防。这对老股民是如此,对新股民、新基民更是如此。股票不是彩票,它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智慧和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
老股民把证券市场里的学习习惯地称为“做功课”,既通俗又形象。我们建议,在春节长假中,股民朋友不妨抽出点时间,认认真真来做一做“功课”。“做功课”的方法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这里介绍的是一些股民朋友的成功经验。
学会用“米筛选黄豆”
读者王琢成认为,炒股不仅要注重炒股策略,更要在选股上下功夫。要选好股,不是听股评家的荐股,而是要靠平时做有心人,注意搜集上市公司的业绩资料,并以此作为自己选股的重要环节。比如对同一板块的股票,哪个可以买,哪个不可以买,就拿出它们的季度报、半年报和年报作对比,分别从它们的市盈率、净资产及比价的分析中进行取舍。这好比“米筛选黄豆”,在同一孔隙(标准)下,留下的就是“大黄豆”也即是好股票,值得关注。
为自己制作一份“失误表”
读者彭小华的“必修课”很有意思,就是为自己制作一份股市操作失误的明细表。他在“失误表”中,将操作失误的股票名称、失误时间、失误缘由以及该股的市场表现和历年业绩等基本要素都一一记录在案。有的是自己判断失误,有的是听了“小道消息”,还有的是因盲目所致等等,从而使自己能够针对不同的失误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他还时常把“失误表”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通过对失误的总结使自己的炒股水平大为提高。
练习“听力”和“眼力”
股市瞬息万变,要提高观察市场的本领,一是耳朵要灵,二是眼睛要尖。读者杜一鸣平时“做功课”,就是一靠“听”———关注政策面和基本面,二靠“看”———观察成交量。他认为,成交量的大小往往来自消息面的变化。就大盘而言,一旦出现利好,指数上涨而成交量未能跟上,说明这个上涨是暂时的;如果利空后,大盘下跌而成交量放大,这个下跌反而不可怕。当然,这仅是一个大致的判断,还要根据其他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不过,关注消息面与成交量的变化,确是股市投资者的一门基本的“功课”。
定一条“止赢”的纪律
股市里有一个防范风险的措施———止损,但是真正做起来不容易。读者李德复却给自己定了一条“止赢”的纪律,通俗地说就是“见好便收”。“止赢”要有一个目标位,这个目标位的设定要合理,就需要对个股的走势作一个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市场实际的判断。坚守“止赢”的纪律,既可克服“贪婪”的人性弱点,又可避免“乘电梯”的懊恼。 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