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电影问鼎奥斯卡:永远有多远

 昵称7579 2007-02-26
当越来越多的黄皮肤黑眼睛出现在璀璨的聚光灯下、耀眼的红地毯上;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亮相各大国际影展;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尝试着向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发起冲击……人们看到的却是,大牌导演铩羽而归,大制作影片名落孙山。  

  如果说,奥斯卡是中国电影人心中永远的情结,那么这个永远到底有多远?华语电影在奥斯卡并非悄无声息,华语电影的最好成绩当属2001年获得4项大奖的武侠片《卧虎藏龙》。5年后,曾导演了《卧虎藏龙》的李安凭《断背山》捧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成为夺取该奖的首位华人。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说,李安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市场不一样,想跻身那个圈子,仅仅靠电影是行不通的。就像李安自己说的:“你必须要懂得如何运作一部电影”“在好莱坞生存,角色之外的背后功课更重要。”

  有人说,中国大片姓“武”,名“侠”,字“功夫”,号“舞刀弄棒生”。也许是《卧虎藏龙》和李安的成功给中国电影人指出了方向,随后几年国内“大片”风起云涌。《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走了同样的路。这些“大片”虽然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壮观”,但在问鼎奥斯卡的道路上却总是失之交臂。

  即使是在商业化色彩浓厚的美国,电影创作也并没有完全唯“大片”是图。在美国电影市场,一年拍摄的电影在600部左右,其中只有1/4出自好莱坞的几大电影厂商。因此,无论是商业巨片,还是比较小众比较艺术的电影,或者独立制作电影,都有展示空间。

  从威尼斯、柏林、戛纳等几大电影节近几年的获奖作品来看,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在写实题材中展现丰富的人性,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主导价值取向之一。相比之下,近几年中国导演拍摄的商业片偏离现实题材,虽然票房成绩不错,但从导演到影片都“落了一身的不是”。  

  近年来,王小帅、贾樟柯、王超等的作品频频在国外电影节奖项,但在国内公映时却几乎都受到“冷遇”,票房并不理想。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说,电影发展了100多年,艺术电影一直在担负着探索新的电影语言、打破禁锢的重任,在推动着电影的发展。但由于市场定位不同,艺术电影不可能获得大众的积极认可。  

  世界电影艺术百花齐放,中国电影虽然不必以奥斯卡奖为自己的唯一标杆,但奥斯卡奖作为世界电影最有影响的奖项之一,颇能揭示世界电影潮流的趋势。奥斯卡奖的标准也在变化之中,中国电影人大可不必只盯着那一两个奖项。中国电影,不需要将奥斯卡视为永远。或许,永远也并不遥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