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鉴相)环失锁现象及解决办法<八一无线>

 昵称20912 2007-03-01

数字鉴相环失锁现象及解决办法

【摘  要】 通过比较正弦鉴相器与数字鉴相器特性,本文指出锁相环设计者选用数字鉴相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失锁原理,最后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锁相环  鉴频鉴相器  失锁  牵引

一、 前言

传统的正弦鉴相器(PD)相对来说比较笨重,数字器件广泛使用之后,在锁相环路中亦多采用数字鉴相器,它小巧(可以表面贴装)可靠,而且经济方便, 所以传统的正弦鉴相器日渐少用,在许多无线电设备中为求电路简洁高效,经常使用含有“数字鉴相器”的“组合式锁相环”(见图四)这种锁相环的特点是VCO频率fo不直接送至鉴相器,而是先将fo与第二基频fi2混频,取其差频fR经N分频后再送鉴相器与第一基频fi1进行相位比较,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两个互为镜相的频率(fi2+fR =fofi2-fR=fo#)都可能产生同样差频fR,在初始值或大跨度切换(如110Mhz跳到 455KHz)频率时,(当N改变时VCOfo不会瞬变)压控震荡频率很可能超过镜相频率fo#,这对于正弦鉴相器来说(只检相差)对频差 不敏感,不会造成麻烦,而对“数字鉴相器”则不尽然,因为许多“数字鉴相器”实质上是为“鉴频- 鉴相器”,存在频差时以“鉴频”方式工作,而且不能识别是否镜相频率,把已经“超出”镜相频率Fo#的VCO震荡误判为“低于”Fo,于是它随即改变误差电压驱使VCO频率进一步超出镜相频率fo#,如此恶性循环 而形成逆牵性失锁,整个电路工作瘫痪,对此,PLL设计者宜慎审电路 防此一患(这种故障在整机出厂检测中常不出现,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个别元件工作点发生微小变化后突然显露出来),今将逆牵性失锁形成机制和消除方法剖叙如下:

二、两种鉴相器的特性

A. 正弦监相器(P。D)将压控震荡器(VCO)输出频率fo的相位qo与基准频率fi的相位qi进行比较,输出随相位差qe变化的误差电压Ue,正弦鉴相器不能识别频率差,它的输出电压Ue随相位差qe作正弦变化,经LPF滤除高频成分,输出控制电压UF用来控制VCO,(即VCO的震荡频率是随UF变化的)见(1)及(2)式:

UF=KPSinqi-qo=KPSinqe(1)

fot)=fom+Kvco UF(t)        (2)

qe的变化范围不会超出360度,故控制电压UF是以2兀为周期的曲线函数,见(图二)

。。

B.鉴频—鉴相器的扑捉带非常宽(见图三),当两个输入信号频率不相等时,它以 鉴频器方式 进行频率牵引,等震荡频率进入 相位锁定区{即相差<2兀,而频差<1 }后,它才自动转换为鉴频器工作方式,所以它能在整个频带内进行快扑,并迅速锁定.(图三中横轴分两个不同性质的区域,中部一小段
+/-2兀为鉴相区,表示相位差qe =qi-qo,这个区域外部,为鉴频区,表示频率差fe=fi-fo)。

三,组合式锁相环的逆牵性失锁:在实际的电路中,往往要求较多而且可以调节和调制的信号,故需要较为复杂的环路,来完成频率的加,减,乘,除;


例如,为使输出频率可调,并尽量避免结构的复杂化,组合式锁相环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以非常简洁的电路,获得很宽的频率覆盖(百兆赫以上)和非常小的频率间隔(10Hz,1Hz ),而且它的输出频率有着极高的精度和稳定度。这种环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有两个基准信号,见图四:

(3-1)组合式锁相环构成及工作特性:它由鉴相器(PD),低通滤波器(LPF),压控震荡器(VCO),混频器(M-),带通滤波器(BPF),分频器(1/N)组成,其工作原理如                       

图(四)所示,它通过锁相环进行频率的四则运算,方便灵活。。。的获取所需频率;fi1, fi2为本机晶震频率(或其分频,倍频频率),作为基准信号;压控震荡器VCO的输出信号 fo 和第二基准信号fi2 在混频器中混频,然后经带通滤波器取出它们的差频 +|fo-fi2|=fR,再经N分频器分频后,才送鉴频器与第一基准信号fi1进行相位比较(不再是fo直接与fi1比较),输出一个与其相位差qE或频率差fE(=fi1-fR)成正比的误差电压Ue,由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和噪声成分,得到UF送压控震荡器,控制VCO震荡频率fo;环路处于锁定状态时:fR/N=fi1;改变分频系数N,则可改变输出频率 :

频率误差   fE= fi1-fR                        

其中差频   fR =fo-fi2                       (3)     fo = fi2+Nfi1                               

为讨论方便暂设分频系数N=1则:

fo=fi2+fi1                        (4)   

(3-2)在组合式锁相环路中的扑捉特性,

在组合式锁相环中,由于VCO频率fo不直接送鉴相器,而是先经混频器与第二基频fi2混合,取出差频,再经1/N分频后才送鉴频器进行比较,所以fE =fi1-fR /N(而不是fi1-fo,当fo=fi2时fR=0fE =fi1,为最大或极大值)如果用正弦鉴相器,它不能识别频差,只能区分相差,故鉴相器的输出电压Ue、频率跟踪和扑捉过程,与基本锁相环相似,但是在组合式锁相环中,使用的是鉴相-鉴频器,有时则可能出现差错,现分析于下:

由(3)式可知 频率fR 的数值是fofi2之差,如果在设计时令:

----          fo> fi2       (当然也可令fo< fi2) (5)      

即 (3)式成立,fR跟随fo增减,当由于某种原因(如切换频率或干扰造成fo的频率起伏、波动)fo产生一增量+dfo时,随之产生+dfR, 通过鉴相-鉴频器后,产生电压增量dUe,迫使VCO振荡频率回到fo; 反之,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误将fo频率跌至fi2以下,即

fO#< fi2                 (5#)

那么差频fR变为fR#=fi2-fo(3#) (注意fofi2已换位)

fO#=fi2-fi1                         (4#)(不稳定,见图五。)

在 图五(a)中,横轴表示带通滤波器的输出差频fR,纵轴为频率误差fE;在横轴上部,当fR小于fi1时L P F输出的UF,驱使fo下降,fE 增大,反之当fR大于fi1时,UF驱使fE减小,(直至锁定);在横轴下部,完全相反。而(b)图横轴表示误差fE(注意与 fi1作相位比较的是fR/N而非fo),纵轴为V C O的震荡频率fo;   

在两图横轴上部VCO振荡频率fo大于第二基频fi2

fo>fi2,                  (5)

所以           fR=fo-fi2     [fR与fo成正比]      (3)

成立,若V C O初始频率fo高于锁定点Fo时(不管高出多少)fR大于fi1,  通过P D及LPF输出一个较低的UF,驱使V C O频率fo降低,(fR随之降低,),fo沿曲逐步线靠近和进入锁定区,P D转变为鉴相器,使fo最终达到FO点而锁定;反之,如果VCO初始频率fo低于FO时,控制电压UF则会升高,驱使VCO频率fo升高,(误差fE渐渐降低,fo升速加

快),fo加速达到FO点而锁定,。

在横轴的下部VCO振荡频率fo小于第二基频fi2 (与设计初衷矛盾)

fo=fO#< fi2                 (5#)

所以            fR#= fi2- fO#[fR#fO#反比]   ,(3#)       若V C O初始频率fO#高于FO#时,{锁定点FO#=fi2-fi1是一个 非稳定平衡点 (镜象频率)fR#< FR#(=fi1)} UF 升高驱使VCO频率fO#升高[fR#随之降低,频率误差。。。。。fE (=fi1- fR) 升高,fo加速上升],越过fi2最终达到FO点而锁定。可是,一旦出现fo#低于FO#的情况,fR#反而偏高,fR#>FR#(hfi1),于是fR#fi1二者在P D内进行比较之后,控制电压UF进一步降低,V C O频率fO#也进一步被压低,fR#继续抬高,并和fi1再次进行比较,UF和fO#再次下降,如此周而复始,VCO频率fO#连续被逆向牵引,造成恶性循环,直至UF或V C O频率到达极限值,无法稳定和锁定,失锁持续。

总  之,满足(5)式时环路一定能快速扑获和锁定;满足(5#)式时环路只有在fO#>FO#时,才能扑获和锁定。所以设计锁相环,使用数字鉴相器时,应该考虑频率的逆向牵引问题是保证“fO#>FO#(=fi2-Nfi1)”处处成立。

四、解决办法

为防止鉴频—鉴相器造成PLL产生逆向牵引,方法之一,是对UF进行嵌位,使其不能超过某一极限值.二,是适当限制V C O的频带. 三,在使用中以小跨度连续操作代替大跨度切换(如欲将50MHz切换到455KHz,可先将50MHz切换至10MHz、1MHz再到455KHz)也能避免逆牵失锁的发生。

ZipCode:330100                 E-mail:  dy70zhang@hotmail.com    Tel:86-791-3758495

审稿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