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报老太何以“感动南京”?

 我的时间有限 2007-03-25

卖报老太何以“感动南京”?

       《金陵晚报》报道: “在南京有一个卖报纸的老太,个头很小、腰身极驼,戴着又大又圆的 眼镜,每晚都站在鼓楼广场的机动车道边卖报纸。你买她一份报纸,她肯定不忘说声‘谢谢’”。2001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了5年的齐小鲁,在他的博客中回忆在南京生活的经历时这样写着。对老太记忆深刻的不仅使齐小鲁, 在南京,许多人都对老太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南京大学教授不惜绕远路到她那里买份《金陵晚报》。泪流满面的大学生一次性买下她所有的过期报刊,出租车司机放下生意不做,买份报纸后和她聊家常。唱《喝馄饨》的饶舌团体D-Evil以她为主题创作了令人潸然泪下的歌曲…… 南京各家媒体称她为“感动了全南京的卖报人”。

       每天经过鼓楼广场的南京人对她都不陌生,因为这位大妈已经在这里叫卖了十年的报纸,除了每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二,从未间断。在任何一个城市卖报的老人那是再普通不过的,可是她却有些特别,据说有100万南京人知道她,媒体称她是“感动了全南京的卖报人”,关于大妈报摊的话题更是成为了网络的热门。不断有人专程绕道赶过来买一份报纸,为的就是能一睹这位“卖报明星”的风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普通的卖报老太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又是什么样的故事感动了那么多南京人呢?

       老太名叫陈碧娟,今年73岁。1934年刚出生不久就被父母带到了南京,从此就没有离开过这个城市。陈老太退休前在一家小吃店做会计,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是加上老伴的工资一家人过得也有滋有味。十年前女婿患脑萎缩住进了医院,花了家里10多万!女儿有困难当妈的是一定要帮忙的,陈老太二话没说就和老伴一起搬到了大女儿家,和他们一起在鼓楼广场附近的租了一套房子,安顿下来。有了父母的帮助,她女儿的日子一下子松快了不少,可陈老太却并不满足,总想着自己还能干点什么,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我女儿有困难我就帮助她”陈老太说。于是,帮着女儿一同背负上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卖报纸虽然收入不多,可是稳定,一个月最少也能有个五六百块钱的收入,她心里一盘算还真不错,1996年元旦陈老太的报摊开张了。

       在南京鼓楼广场地区卖报的摊点少说也有七八个吧,大家都是卖一样的报纸,惟独陈老太卖报和别人就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同,无论你是买一份报纸还是一本杂志,这位大妈一定是双手恭敬的递上,然后客客气气的说一声谢谢。别小看了这双手递上再加上那么一句简单的谢谢,辛苦了一天的都市人总能从这简单的客气中品出那么一丝人情味,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到陈老太的报摊买报。您别看卖报只需要坐在那里等顾客上门,可是一天下来也非常辛苦,偷懒的人碰上刮风下雨天气也就不出摊了,陈老太却从卖报的第一天起一年365天除了过年天天出摊!为了那些下夜班的人也能买到当天的晚报,她还经常摆摊到深夜! 

       女儿考虑她年龄大了,眼睛也不好,多次劝阻她不要卖了,可不管女儿怎么说,陈老太就是不听,卖报纸当然是为了挣钱,可是除了挣钱,老太总觉得自己有一份事可以做做。每份报纸也就挣一毛钱,就这一毛钱让老太生活得踏实。她说:“我不累,又能挣点钱补贴家用,多好呢。一举两得,我在外面也蛮开心的”

       女儿的劝说无效,陈老太依旧卖着自己的报纸,伴随着每一份报纸都会有一声真诚的“谢谢”送出,小小的感激在每一个买报人心中慢慢的集聚,幻化成浓浓的暖意,人们习惯了每天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习惯了老人的真诚,不少人除了买报还会停下来和老太聊聊家常,说说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时陈大妈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卖报老太,她仿佛是邻家的慈祥奶奶。
2006年陈大妈的大女婿因为脑瘫离开了人世,大女儿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每个月有了800块钱的退休工资,于是大女儿再次提出不让妈妈卖报纸了。考虑到自己也是年过古稀的人,陈大妈答应了女儿的要求,打算8月31号卖完最后一天报纸就退休不干了。

       卖报老太要退休了!陈老太和女儿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居然在南京市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的关注从网络开始,一位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回忆自己的南京生活经历时这样写道:

       “在南京有一个卖报纸的老太,个头很小,腰身极驼,戴着又大又圆的眼镜,每晚都站在鼓楼广场的机动车道边卖报纸。你买她一份报纸,她肯定不忘说一声‘谢谢’”。

       这样一篇极普通的个人网络日记,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无数的南京人脑海中都有这位在鼓楼广场卖报纸的老太太的形象!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就有近四百多人发帖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老太,在网络论坛《西祠胡同》的讨论版上,关于卖报老太的话题成了热门帖:

       ◎我不算她的常客,偶尔路过时,想起了买一本自己可以接受的杂志,或许已经是过期的。也会在雨天买上一份不好卖的报纸。老太太总是毕恭毕敬的双手递来杂志,笑着说谢谢。

       ◎呼吁大家经过此处的时候.请尽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买下她手中的一份报纸.朋友,当你躲在房间内吹着暖气,当你躲在被窝里的时候,请想想那个此时手脚冰冷,在寒风中卖报的老奶奶.

       ◎不管买一份扬子还是一本杂志,老奶奶都会非常恭敬地对待你,双手接过你给的钱,找了零钱以后双手还给你,还会望着你的眼睛,说一声‘谢谢’。这让我觉得很难为情,让一位年龄几乎是我3倍的老人如此恭谦地对待,折煞我也,我只好每次更恭敬地对待她,一过去先喊‘奶奶好’,买东西的时候看着她说话,走的时候也要说‘奶奶再见’。骑车过去了,有的时候回头望一下,注视那个瘦小的身影,心里其实也挺不是滋味。

       伴随网络讨论,南京一个小有名气的乐队,唱《喝馄饨》的饶舌团体D-Evil以她为主题创作了令人潸然泪下的歌曲—— :

如果我们不是生在这个年代

如果社会能给她们多点关爱

如果大家能够给她们多点关怀

就不会有鼓楼那个卖报纸的老太

难道怜悯之心已经被掩埋

难道爱心怎么呼唤怎么也不来

难道彼此不能一家人一样对待

其实无助的痛苦就在你周围徘徊

如果经过鼓楼你总会看到一个老太

无论严寒酷暑身影总在风中摇摆

手拿报纸大声吆喝眼中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南京的各家媒体也先后报道了鼓楼广场的这样一位老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关注的行列。人们爱戴这个普通的老太,人们感激她那一声声朴实无华的“谢谢”,人们知道老人老了要“退休”了,可是每个人内心却总还有着丝丝留念。八月的南京,天气炎热,可是每天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跑来问候老人。 

       我们被生活中一个最最普通的老人的真诚和善良而打动,卖报陈老太用自己的努力和乐观打败了生活的磨难,她让我们每一个人看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她心中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能用自己卖报这几年的近十万元积蓄买一套自己的房子。

       一位卖报的老太为什么能够“感动南京”?从南京各报近期报道来看,大家更关注的是她辛苦卖报十年只攒下了8万元钱,另外东拼西凑凑够了10万元,想买套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安度晚年。但她不知道,10万元在南京根本买不到房子,连二手房也买不到,她还是要靠租房过下去。不过我认为这不是她“感动南京”的原因,因为这是她成为南京“名人”之后大家才知道的。再说,在南京,靠租房子住、艰难度日的人还有很多。

       我认为,她“感动南京”的,是她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为人们提供的热情服务,是她对每一位顾客都诚挚地说的那一声“谢谢”。

       说不清从何时开始,文明语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了稀有元素,而“国骂”和形形色色的“省骂”、“市骂”,以及从网络上开始流行并终于弥漫社会的种种脏话,却大行其道,时有所闻。这不仅在国内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暴露出国民素质低劣的一面;还有许多出国的人把这种恶习带到国外,丢人现眼,以至于在国外许多公共场所专门设置针对中国人不文明言行的标志。

       不文明的言行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和国民形象,还对建设和谐社会带来很大危害。社会生活中,因“出口成脏”引发的矛盾冲突甚至刑事案件,到处可见。但不少经常慨叹“国民素质低下”的人士,却往往忘了应该从自身做起。

       卖报老太用她发自内心的、朴实无华的一声声“谢谢”,感动了许许多多从她那里买过报纸的人,感动了全南京的市民,增进了社会的和谐。这说明,人们都是渴求文明礼貌、向往良好社会风气的。这同时也说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为社会增添一分文明、一分和谐,我们生活的社会一定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