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幼儿艺术教育误区

 fle 2007-03-27

 

浅谈幼儿艺术教育误区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余海燕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社会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误区予以浅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幼儿艺术教育误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 误区

  我国十多年来在幼教领域里进行的改革,促成幼儿艺术教育从指导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的音乐、美术等教育日臻完善;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日渐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幼儿艺术教育形式,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幼儿美术班、演奏班、书法班、舞蹈班等。这些以幼儿某种艺术活动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形式无疑为我国幼教中薄弱的艺术教育开辟了更广的领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才能。

  但是,艺术教育是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艺术教育在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现实中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不乏存在不按幼儿生长发育规律教学,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比如:教育者忽视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注意幼儿艺术教育的普遍性目的,而不注意艺术教育所担负的特殊任务;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幼儿艺术才能的培养,为孩子创造条件,但只注意幼儿某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幼儿其它能力方面的发展。从这些现象看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走进了只顾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而忽略了孩子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的误区。

  下面就目前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现象及应对策略予以分析:

  一.误区现象浅析:

  (一)美术教育

  在教育家黄全愈的著作《素质教育在美国》中看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中国幼儿园的美术课堂上,外教史密斯小姐让孩子画出一幅名为“节日快乐”的图画。画很快就画好了,史密斯小姐被看见的情景惊呆了,孩子们的画都画了一棵跟教室墙上的圣诞树一模一样的圣诞树。那是学校为了表示友好,专门为她贴上去的。她拿了一张不透明的纸把墙上的圣诞树遮了起来,继续让孩子们画。可是这些画画小天才们却你望我,我望你,不知道从哪下手。

  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儿童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我们的孩子们总体上求同性、保守性比较强,而西方的孩子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比较强。

  是我们的儿童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儿童而在教育者,他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教育者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一部分老师、家长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最终导致我国儿童创造力减弱,想象力枯萎的局面。黄全愈的儿子黄况况在6岁的时候就能把国画竹子摹仿得惟妙惟肖,连精通中国国画的外国教授都以为是大师的杰作。这些现象无一不说明我国儿童的绘画思维已经被成人的观念所占领,成人正是利用儿童善于摹仿的特点,有意无意地教给他们一种思维定式,这恰恰成了抑制儿童创造力的紧箍咒。而这种沿袭了几十年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大多数家长、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种观念造成了“传授儿童套路、先画哪里再画哪里的条条框框”的禁锢的教育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早就抛弃了这种落后的单纯以灌输为主的观念和模式,他们善于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去创造他们心中的世界。这就是西方孩子为什么会在一幅画完成后问老师:“好不好?”而中国的孩子问的却是:“像不像?”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艺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致命伤。

  (二)音乐舞蹈教育

  在《中澳幼儿艺术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实践中长期以来重视音乐、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对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比如,音乐教育中,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会走入机械学习的窄胡同,与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背道而驰了。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的模式中,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占有主导地位。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该教法不要求学生对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达尔克罗斯教学法是一种以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及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法。在体态律动的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在我国的幼儿音乐舞蹈教育中,我们过于偏重于音乐舞蹈艺术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输,致使老师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舞蹈活动中的创造性潜力。我们总是刻意地追求一个乐句、一个动作的标准,单纯地重视表现技能和艺术活动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注意到应锻炼幼儿什么技能,没意识到要发展幼儿什么能力、形成什么态度,获得什么情感。结果是幼儿不主动,教师也感到音乐舞蹈活动难领导,导致在幼儿园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只要有唱歌及舞蹈内容就行了,儿童的音乐品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走出误区对应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创造性为基础的幼儿艺术教育思想占了上风。在美国,阿恩海姆把格式塔心理学带进幼儿艺术教育,他指出:“艺术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敏锐的感受力,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创造思维都将是不可能的。”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正是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中薄弱的环节。我们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创造性对幼儿的重要性,然后才能找准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向。体现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向。

  《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教给幼儿唱歌、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 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 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地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纲要》的这一阐述,也深刻地说明了幼儿艺术教育重在通过技能的培养发展幼儿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改善社会环境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需要教育部门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可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日渐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以赢利为目的,不同类型的幼儿美术班、演奏班、书法班、舞蹈班。这些办学者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只有一个劲地加强技能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小天才”的目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应把适合孩子身心发展问题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时时处处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真正地以孩子为中心,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道德准则,让大家都来关注幼儿艺术教育,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不只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纲要》的内容,而且要把《纲要》的内容落到实处,充分运用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师应该有时刻关注最新教育理念的意识,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以便把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还幼儿艺术教育本义:“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按他们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以大胆、自由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的美育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教工作管理者应该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教学实践,接受多方的评价,及时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及行为进行反思与调整。通过不断地展示——评价——反思得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学会提问,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价等新的工作方式,从而改变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习惯,形成善于理解、善于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

  另外,教师应该有角色转变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孩子,形成“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格局,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活动的主人。

  (四)提倡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走出幼儿艺术教育误区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个充满信任、相互协调的家园关系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运用各种方法让家长了解有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此外,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供机会让家长参与教学工作。

  作为幼儿家长,应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搞好每次参与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应该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在遇到感到迷惑的问题应该积极地向有关的专业教师咨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能建立一种稳定的联系,协调的关系,是幼儿艺术教育走出误区的重要保证。

  [参考书目]
  [1]徐韵,《通过概念学习引导幼儿进行舞蹈创作》,《早期教育》2002.11
  [2]王宪,《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实践与发展趋势》,《早期教育》2002.11 
  [3]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早期教育》,2002.9
  [4]王宝军,《浅谈少儿的早期音乐教育》,《艺术教育》,2004.4
  [5]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简析》,《学前教育研究》,2002.2
  [6]阎震,《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艺术教育》,2005.1
  [7]南京市梅花山庄幼儿园课题组,《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的研究与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8]
徐锦艳,《儿童学习钢琴的负重心理探究》,《艺术教育》,200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