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直接使用软件开发商提供的ERP系统对IT部门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与开发大规模的定制应用相比,购买ERP系统可以增加IT系统的投资回报率,但也可能大大增加相应基础设施的复杂程度。因此企业IT部门在为ERP系统选择适当的结构平台时,必须考虑以下技术实现问题。 系统结构 目前,几乎所有的ERP系统都采用多层次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并且绝大多数时候都采用了客户机/胖服务器模型。这种模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应用管理,降低网络的复杂性并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IT部门在设计ERP系统结构时必须考虑三个层次: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库层。表示层、应用层与数据库层分离(不管是物理的还是逻辑的)已经成为创建模块化、可更新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的一种最常见的方法。这样一来,用户可以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装载可执行的应用,从而简化对应用的管理,同时在需要时,每个服务器还可以请求它自己的可执行模块。类似的,可伸缩性也相应地变得简单并且可通过增加应用服务器来进行升级。 此外,ERP系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其网络运行能力。在实施ERP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计划和实施ERP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网络带宽问题。因此,为了确保ERP实施以后拥有足够的性能,项目实施小组在规划ERP项目时必须了解目标网络的速度并且详细理解应用结构的网络性能需求。 系统集成 绝大多数用户在实施企业ERP项目时一般都会采用来自多个不同厂商的ERP系统,因而经常需要不同的数据库和硬件平台。而且,随着这些独立系统的实现,IT部门需要将这些分离的ERP子系统相互集成起来,同时还必须将现有的应用同已有的应用和决策支持系统集成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ERP项目的作用。有鉴于此,用户应该选择市场前景最广阔的基础设施组件,因为这些组件以后集成起来更容易一些。 最理想的集成方法是在一个单一的操作系统和数据模型上运行多个应用。然而,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集成相关应用的复杂性,但却增加了实施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方法一旦实施完成,其灵活性就要相对差一些。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单一厂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绝大多数应用软件开发商都依赖专用的或特定的数据库系统。 可扩展性与数据仓库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核心商业过程,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制造、后勤、客户服务和销售等。发展越快的企业其核心商业过程的调整频率就越高,因此在安装ERP系统时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将应用扩展到其他企业系统中特别是数据仓库中的能力。在这里,将数据在系统之间进行转移的能力是最为关键的。 ERP和数据仓库打包应用都允许IT人员在应用系统中集成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这种方法简化了对基础设施的管理,也使增值销售商可以利用用户已经具有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开发相关的ERP数据分析应用。ERP系统的增值销售商还可以提供额外的数据仓库应用功能。这些数据仓库可能很少提供与其他ERP包或现有资源的集成。这种做法将大大限制它们的功能,因为即使一个相对受限的(在用户的数量方面)数据库应用也可能需要访问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 操作系统 用户在实施ERP项目时应该考虑到操作系统的可移植性,因为有些服务器只能在某些硬件平台上实施。比如,NT服务器(NTS)应该只考虑基于Intel的硬件平台,因为在非Intel的硬件平台上运行NT的效果通常都不会很好。 现在最常用的两种操作系统就是Unix和Windows NT。Unix宝刀不老,将保持它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因为它能够支持高可伸缩的数据库服务器,而NT则更多地用于低端的服务器。因此,对实施ERP包的用户和其他"高级应用"(如Internet/Intranet、数据仓库等)来讲,使用基于Unix的方案将提供更大的可伸缩性,但用户也需要具有更多的技术经验和软件工具资源。
然而,到2000年,NTS应用与Unix应用相比将可能具有更多的商业功能,因为它在可伸缩性和可用性方面进行了改进,并且会得到ERP软件商的大力支持。因此,IT部门就需要深入了解NTS与Unix核心技术的异同并且与商业部门更紧密地合作,从而确定到底是使用NTS平台还是Unix平台。 1. 分布式系统管理 分布式系统管理软件厂商正在推出补充、扩展、填补ERP产品系统管理空白的软件,如缺乏健壮的日程安排、性能监视和存储管理功能等。现有的分布式系统管理软件大部分仅限于对应用组件/资源的外部监控,而ERP系统的有效管理需要对内部应用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不过,分布式系统管理产品的性能将会不断提高,并逐渐满足ERP系统的需求。 SAP的R/3虽然具有最广泛的系统管理功能并且在计算中心管理系统(CCMS)中提供了有限的功能控制和监视工具,但是在大中型的R/3安装中会迅速显露出其不足。Oracle提供了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用于第三方机构将系统管理方案集成到Oracle数据库中。但传统的分布式系统管理厂商对PeopleSoft和Baan只有很少的支持。 总之,没有一个单一的产品或框架能够满足所有ERP应用的分布式系统管理需求。每种系统管理功能必须针对客户服务环境中的ERP系统、平台要求和已有系统管理设施的集成问题一一进行解决。 2. 数据的备份/检索 据META Group估计,与数据存储相关的成本(如磁盘、控制器复杂性、备份/检索软件、硬件以及额外的人员)将占服务器总成本的75%。用户必须考虑每个服务器、存储管理和应用备份/检索功能的购买成本。尽管企业服务器的选择对ERP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只占ERP系统总成本的一小部分。而且,即使在前端数据库创建成本降低时,数据库维护成本一般仍占整个前端数据库成本的15%。 总之,IT部门必须在高级应用(如ERP、数据仓库)中支持备份/检索。一般而言,影响服务器性能和成本的主要因素都与数据的存储量有关,因此企业IT部门需要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存储能力而不是CPU能力上。
ERP系统与网络连接 从纯技术的角度讲,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际上是一种集成化软件系统,它将许多商业过程处理模块集成起来,以此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由于ERP系统通常分布于企业的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因此良好的网络系统就成为确保ERP成功实施的基本需求。 为了有效地支持ERP项目,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必须深入理解ERP的结构和它对网络设施的基本要求。目前,决定实施ERP系统的企业通常都有基本的企业网,但是,如果要支持ERP实施,就必须把传统的共享式局域网升级到能提供高速IP服务的高性能交换式网络。类似地,传统的广域网也需要进行升级。此外,许多ERP系统的用户时常在家里或远程工作,因此网络方案还应该能够提供高性能的远程访问功能。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实施ERP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许多公司都开发了专门的ERP实现包和配置步骤,帮助企业解决ERP的连网问题。本文介绍企业在实施ERP连网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极其解决方法。 虽然各厂商推出的ERP应用结构各有差异,但它们一般都采用三层结构(参见图1)。顶层是运行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服务器;中间层是运行商业应用的一台或一组服务器;底层是用户的桌面机。大部分ERP包一般都利用IP作为基本通信协议,但有些早期版本也采用一些更老的协议,如SNA、IPX或DECnet等。
1. DBMS与应用服务器连网
后端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操作通过数据库访问协议实现,这类协议可能是SQL或ODBC,这些协议通常运行在IP层之上。一般情况下,这些交互操作是数据高度集中的,需要占用大量的带宽,并且要求延迟尽可能短。要满足这些需求,后台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最好采用专用FDDI网络,当然,专用快速以太网(共享式或交换式)也可以满足需求,因为绝大多数厂商和集成商都在100Mbps链路上进行了成功的应用性能测试。 为了实现FDDI的高可靠性,这种网络在部署时应该配备连接到网状拓扑结构上的冗余交换设备。当ERP服务器跨越子网进行通信时,Layer 3交换将提供增强的性能。此外,网络系统中,应该使用性能较好的交换设备和网络接口卡。同时在建立服务器之间的专用链路时,可以利用交换设备中的CoS/QoS特性对ERP通信进行优先权控制,以保证预期的响应速度。 应该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应用服务器和后端数据库不应该通过广域网链路进行连接,因为这种连接容易带来延迟,而大于几毫秒的延迟都可能严重影响ERP系统的性能。如果因为服务器必须放在不同的地点而不得不使用WAN连接,则可行的方法之一是采用T1或T3租赁线路的逆向复用技术,以保证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速度。 此外,在许多城市里,把连接转移到高速的本地城域网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目前,运行在高速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分级网(SONET/SDH)上的ATM服务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和可用,如果连接距离少于50英里,且带宽和延迟不成为问题的话,利用这些高速城域网服务将成为另一种可行的方案。 2. 应用服务器与客户端连网 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交互操作是为ERP应用提供连网设施遇到问题最多的地方。这些交互操作因各厂商ERP系统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个ERP系统内,因为依赖的应用规则和使用的中间件不同也会存在差异。网络设计人员理解这些交互操作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可能,应在ERP系统定制过程的早期就确定一个子网段进行测试。这可以通过利用嵌入式远程监控(RMON)和分析报告工具(如3Com公司的Transcend Traffix管理器)的RMON2数据实现,也可以在测试网段连接一个单独的探测器或协议分析仪来实现。 如果交互操作效率不高的,那么网络设计人员必须确定问题是纯带宽不足引起的,还是延迟带来的。如果问题出在带宽不足上,可以通过对带宽进行升级和对通信的优先权进行调整来解决。然而如果问题出在延迟上,则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者使用一个可伸缩的远程控制方案如Citrix WinFrame或Microsoft NT Transaction Server来解决,或者使用新的中间件对ERP应用进行重新整合。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高效的广域网连接平台都是必需的。 3. 应用共存与QoS ERP应用并不是在真空中操作。网络设计人员必须确保其他应用通信不会给ERP过程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所使用的连网设备必须支持复杂的通信优先权和QoS控制,以使ERP通信获得比企业里所有其他通信流高的优先权。在实施ERP的过程中,企业所使用的路由器和交换设备都必须具有不同级别的嵌入式RMON和RMON2功能,以此识别和跟踪应用级通信信息。
新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进步和ERP在企业里的不断流行,将会出现许多新的ERP应用,这些新应用的出现无疑将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1. 通过Web访问ERP应用 2. 基于政策的管理 3. 供应链的扩展 ERP项目的实施对网络设计有很高的要求。LAN和WAN链路可能需要升级才能支持高速的IP服务。目前,许多公司都提供了解决ERP连网问题的专用网络解决方案。利用这些现有的产品和方案,企业可以方便地解决ERP系统的连网问题。
|
|
来自: digman2005 > 《erp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