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字考略_杏林老朽

 chenge 2007-04-20

医字的繁体写作“醫”,该字究竟起源于何时,确切的时间,迄今尚无定论。醫字的构成,包含“殹”和“酉”两部分。后者“酉”字,古时与“酒”字通,表示以酒治病。而对“殹”的解释,历来见解不少,众说纷纭,其中有些说法颇耐人寻味。

  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说:“醫,治病工也。”并说翳字上半部的“殹”是“恶姿也”,即表示人在患病时的姿态。而前赵的王育则认为:“殹,病声,酒所以治病也。”即是说,“殹”是人患病时发出的呻吟,“酉”是用酒治病之意。

  医字的构成,又同“疾”字有着密切的关系。“疾” 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表示人体被箭(矢)所射中,于是产生了病痛,所以一直到今天,“疾”字的结构中还包含了一个“矢”字。至于“醫”字中的 “殳”,其实是古时的兵器,竹制,一丈二尺长,前端尖锐。有人解释为:以“殳”驱赶病魔的意思。

  1695年,张路玉在《张氏医通》里,又对“医”字进行了解释,认为“殹”是表示用箧藏置“矢”和“殳”以攻病,就如同军事上用“矢”和“殳”攻击敌军一样。

  最近又有人对医字作了一种有趣的解释,认为“醫” 字由“匚、矢、殳、酉”四部分组成,“匚”代表一栋房子,“矢”代表箭,“殳”是一根大木头,也是古代军事上攻城时用来撞击城门的一种有尖头的兵器, “酉”是地支的第十位,代表时间已久,酿造的酒已经发酵成熟;“酉”亦代表一只酒坛子,也可引伸为古代的一种外科手术时所用的麻醉剂。因此,“醫”字表示 医生在一间房子里把病人安顿在一张病床上,并用酒调制成的麻药把病人灌醉,然后用医疗器械针、锥、刀、剪、凿等为病人做手术,把病灶除掉。

  《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把其受伤的胳膊固定在木架子上的铁环中,关羽一边饮酒食肉,一边和马良谈笑对弈,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这一段生动的描写,其实就是对“医”字最生动的解释。(潘东曙)

 

来自《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