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7年电子杂志发展方向及电子报纸赢利潜力

 水澄桂萼 2007-04-25
声明:艾瑞网专家专栏文章属专家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艾瑞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艾瑞网,作者:艾瑞网专家-于干,请尊重原创!

07年电子杂志发展方向及电子报纸赢利潜力
[ 2007-4-25 16:29:00

  电子杂志的难题

  大家都知道06年上半年风投的温度很高,下半年开始降温,这不是电子杂志这个行业独有现象,而是整个VC行业面对的普遍现实;去年上半年整体的投资温度、投资量、投资速度都比较高,06年也是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规模创记录的一年。据了解中国全年风险投资总额高达16.4亿美金,全国投资规模创造了历史记录。但是,投资案子的数量却比前两年有所下降,这说明单笔投资的额度变大了。

  其中,电子杂志领域的投资规模很大,06年上半年已超过1亿美金,几乎占全行业VC投资的1/16.不过,大规模的投资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困扰,行业面临着短时间内找不到大量资金的出口。此外,商业模式的有待成熟也与发展历程的短暂有关。

  其实,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以上问题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都不是全新的,而是我们很多都曾见过或耳熟能详的。很多漏洞和当年的1.0时代面对的问题很像。

  1. 来自内容和成本的困扰

  与所有Web2.0公司一样,一个可信而经过验证的、为用户普遍接受的盈利模式的推出对公司来说是关键所在。电子杂志也不例外,在前期经营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强制成长期”,就是多媒体杂志形式的发明或平台的搭建,大家要求它有承载能力。

  这些建设过程在资本推动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但完成后却发现平台上空空如也。平台上孤零零站着的杂志不能满足行业、投资人,以及广大用户的迫切愿望。

  这使得我们必须强有力地推动杂志本身的生产,这样所有大型电子杂志平台公司无一例外地都从提供内容向支持平台转化。就是你有内容,我帮你做成电子杂志。不过,接着的客观上问题就是成本太大,如50跨页的电子杂志的直接成本是6000块钱到8000块钱。

  在早期没有人做,也不了解这种形式。我们在平台上定期出刊的专业杂志,总期次达到四千多期,有刊号的目前是353本。如果每本平均制作成本是6000,三百多本意味着我每个月要投入好几百万。对很多公司来说这是很大的负担,更何况有的杂志还是周刊、双周刊。

  2. 内容与形式难以统一

  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内容和形式如何有效地统一。内容提供者要求的表现形式,设计师并不了解。需要更多的沟通,共同的战斗,才能达到效果。我认为,长期看这种代为制作电子杂志的方式不是未来电子杂志发展的潮流性工作方式,这种本质规律必须被改变。只有用户的体验,转化过程的易用性以及转化效率都非常好时,才真正是让内容产业向数字化迈进的有效支持工具。或者说,需要我们提供优质的软件转化工具。

  2007年数字媒体的两大机会

  1. 电子杂志的个性化定制

  传媒业大概有几大块,电视、广播、报纸、期刊杂志。比较报纸和杂志,他们的经营规模相差一个数量级。如05年报业的经营规模是四五百亿人民币,而杂志的经营规模大概是四五十亿,它们之间整整相差十倍。但是从种类和份数看,杂志有9400多家,报纸只有1500多种报纸。从这个意义来说,数字化媒体应该选择对社会生活影响更大,经营规模更大的报业,可能在数字化后所起的作用以及营收也是要大很多。

  现在的报纸有很多版面,我们不能保证读者会从第一版读到第二个版,读者还会根据他喜好细分内容,而这种喜欢的内容通常带来很强的偏好,就是持续的喜欢。象很多人一样,我没有长时间看报纸,我获得重要新闻的途径多是互联网。不过,报纸还是有一些特定版位和专栏是我感兴趣的。比如读书版、天天副刊、特定作者专栏。

  我们会对数字化后报业的海量内容进行分类、排行,基于读者阅读累计行为数据的排行,还有搜索等其他各方面的手段。我们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搜索工具和功能来实现这些功能,以及进行未来的个性化定制。

  2. 电子报纸的广告营收

  刚才谈到电子报纸、电子杂志,以及为草根用户提供的个性化电子杂志。这三块产生营收的周期有所不同,能够最快地产生营收的还是报纸。

  传统报纸的营收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广告,二是发行。我们也是按次序推动这种营收模式,首先是广告模式,将来才是满足特定需求的订阅模式。 目前在新工具推出后,极大丰富了报纸广告形态和空间的增长。

  把报纸原来的如整版、通栏、小“豆腐块”等二维平面广告搬到网上,所有广告空间都可以多媒体化。可以把这部分广告切换成视频的,有背景音乐的,或者Flash动画的都可以。在内容方面也可以做成视频形式,如地铁隧道挖通的新闻报纸原有一个图片,如果电视台也拍了视频片子,就可以把图片拿掉,补上电视台片子。

  这是完全增值性的新空间,不影响原来纸媒体的效果以及销售渠道。同时,还可以增加广告的空间以及读者的受众范围。

  目前报业转型的一个驱动力也是因为受到新媒体发展的冲击。报业读者人群在年龄分布曲线有所上翘,高龄一点的人会去读报纸,不过曲线下面的中低年龄群体大概都给互联网了。所以网上读者和报纸原有读者之间的重合度并不是很高,报纸可以拿到网上发展而获得全新的受众。这个发行量本身的加大自然是广告价值的提升,也可理解成传统报业广告主将广告在数字平台上实现二次销售。

  电子报纸的赢利潜力

  1. 广泛覆盖和广告增值吸引广告主

  那么,报纸的广告主会不会在电子报纸上投资?如何招揽广告主?

  其实,数字报纸只要增加广告位置,广告收入就会自然增加。比如广告主在报纸买了整版广告,而数字报纸却可以把这个整版广告简单地换成更丰富,更好看的广告形态,同时把原来十万的覆盖人群,提升到十万人,并且人数不重合。这样,你愿不愿多付钱呢?可以想象,追加一些广告费完全有可能。

  除把平面广告转化成互动广告外,我们还可以增加很多技术功能,比如做个按钮链接到广告主的客服页面。再如翻面阅读,在翻面的间隙我们可以插广告,由于时间不很长,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同时,它的总量是可控的,比如100个版最多允许放3张广告,这样看起来也很漂亮。新增广告位还有边框点击广告等,这些新增值可调动原有广告主的积极性。

  我们完全可以与报社共享新增广告位的收入,共同商定一个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分成条件。

  2. 高技术壁垒避免同质化竞争

  作为电子杂志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有一个非常底层的困扰,就是入手点的壁垒不高。这使整个行业迅速进入看上去纷繁复杂的竞争,甚至也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而对整个数字报业的进程安排会相对复杂一些。整个系统的门槛和技术壁垒较高,简单Flash设计能力还不够,需要长时间的研究、开发、试用,真正体现了强有力的技术驱动力。这样的系统会使这个领域未来的竞争更良性,更理性。这是我们基于技术壁垒获得发展的重要机遇。

  如果我们与传统媒体、读者共同把握好这个机遇,会使我们的行业有一种通过资本推动强制成长的成长状态,及早进入理性而符合商业规律的自然成长过程。

  去年上半年包括电子杂志在内的Web2.0领域就形成一个所谓的“资本秀手”,我们目前从狂热走向理性,理性了之后还要继续投资。基于良好的运营模式以及已被验证的营运空间,资本再往里投入时心理就踏实很多。相信在07年包括08年,媒体一定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媒体服务的角色一定会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相信资本不会对此袖手旁观,我们可以期待一个非常好的未来。

  (节选自2007年3月7日的访谈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