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博弈
“我们需要一种本土的价值观。”用本民族的思维习惯看待风水,是社会学者们所希望的;广东社科院研究员雷铎认为,从事风水工作,需要学会“打太极”
“这方面的事情只能静悄悄地去做,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点契机,我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把风水当成靶子送给人去打。”广东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雷铎显得小心翼翼,他认为从事风水工作,需要学会“打太极”。
几年前,他在大学里开设风水学的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当他整理讲义准备出一本风水学的教程时,他受到当地报纸的批评,说R20;大学教授搞封建迷信”,他的课程也被迫取消。
雷铎既然是“广东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自然是会打太极的,如今他的课程继续在上,当然没有再叫做“风水学”。“关于风水的知识,我们叫风水学而不是风水科学,就像中医,是中医学而不是中医科学,作为国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雷铎说。
雷铎认为风水里头肯定有合理的成分和不合理的成分,“面对一个烂苹果,对一个很饥渴的人来说,全部吞下固然不好,全部抛弃不但是可惜,而且是做错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传统的智慧解决现代人的问题。”
“历史上,就风水问题民众与政府一直就存在着博弈。”陈进国说,风水信仰、习俗就一直在官方文化(作为道德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制度化的宗教形态)与民间文化(源于实用功利主义的文化巫术、非制度化的民间信仰形态)之间隐秘地游离着,传统礼教或祭祀观念之所以能够“以家达乡”,并非尽是统治阶层或传统士绅主动参与的结果,诸如风水先生、择日师、礼生、工匠等“下里巴人”,很可能也是相当重要的中介者,甚至是第一媒介者。
宋明理学的仕人清楚地知道风水可能带来冲突,对风水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在中国各地流传着“天子地”的故事:这个地方本来要出天子的,统治者很是顾忌就派人破坏了天子地的风水。“这种类型的故事反映了民众的反抗意识和被压抑的宣泄。”陈进国说。
冲突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在农村风水会引起宗族、家族之间的冲突,在城市,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的生活方式取代乡村生活方式,以风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会对城市文化发生对抗,对抗的结果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事实上,传统根深蒂固,要改变谈何容易。”陈进国说。
比如墓葬,城市文化要求火化,但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火化之后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找风水先生,买棺材,垒起坟冢。
“我们需要一种本土的价值观。”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这样说。
于海认为旧文化的复活正是应这样的要求而产生的,它与现有的主导价值不会发生严重的冲突,因为它没有波及到它的体制。
陈进国提供了这样一个事例:云南丽江是毒品泛滥区,用现代的方法禁毒,效果不明显,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位学者在当地的传统节日“虎日”举行祭祀仪式,在仪式中吸毒人员找到了家的感觉,戒毒效果很明显。
用本民族的思维习惯看待风水,是社会学者们所希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