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点 让信息随时随地动起来
春风拂面固然是好,但如果不小心,也有可能因此而感冒。从夏新电子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应用移动信息化并不简单。从记者对厂商、用户和专家的采访来看,其实,移动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就像ERP等项目的实施一样,需要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关键点。在此,记者总结一些要点,希望对企业接招移动信息化有所帮助。
第一点:充分挖掘移动信息化切入点
厦门信息产业局副局长林旗扬认为,“企业在移动信息化建设时必须知己知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核心业务需求,来确定移动信息化应用项目。”他认为,只有这样,移动信息化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才能得到最终的成功。其实,夏新就是以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基础的办公自动化为突破口,以“秘书台、会议通、短信宝”三支尖兵打造移动信息化的,因此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同时,很多专家指出,企业在实施移动信息化时,不能只考虑到了某一方面的需求。例如,在考虑了将销售管理“移动办公”之后,有可能需要进一步将库存管理“移动办公”,甚至需要对客户关系管理“移动办公”等等。事实上,当企业决定实施移动信息化建设时,应结合企业的业务需求,明确自己当前业务发展的瓶颈,评估已有的信息化建设系统,寻找更多的移动信息化建设切入点。保证移动信息化建设能和原有系统的对接,对企业业务的广泛支持和对企业管理的支撑。
亿美软通总经理李岩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用户在上移动信息化时,一定要考率使用者的接受方式,特别是自身的用户,所提供的移动信息化是否是用户所感兴趣和所能接受的”。
据了解,目前移动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已有不少,主要有集团彩铃、集团E网、短信平台、手机支付、GPS定位、无线监控、无线POS、移动办公自动化、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移动供应链管理、移动销售渠道管理等。企业选择哪种方案,需要仔细考虑。
第二点:选择合适的移动终端和网络
“从目前企业的移动终端应用来看,主要使用的是笔记本,PDA、智能手机的应用还不是特别广泛,只有一些特殊的行业在应用。但笔记本也有局限,如不能充分移动、电源间断问题,未来PDA、智能手机市场赢面更大。”亿美软通总经理李岩表示,“和固定终端不一样,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终端,型号不同,屏幕大小不一,这对信息的显示会造成很多麻烦。而且不同的终端应用环境也存在差异,在进行移动信息化建设时,需要结合业务的需求特征选择合适的使用终端。不过,我们可以引进WAP自动适配技术,它可将WAP网站完美展示在各种类型的手机屏幕和移动终端上,相信这样的用户体验可以让绝大多数用户满意”。
在网络选择方面,GPRS和CDMA在移动解决方案应用的网络类型分布数量上仍然是应用比较广,而无线网络相对来说应用数量比较少。但是从投资额上看,GPRS和CDMA的投资比较少,可以利用笔记本等现有设备迅速构建网络环境。
“目前无论CDMA 1X还是GPRS/EDGE网络,实际的传输速率都能满足企业应用的通信要求,在设备方面可选择Symbian或者Windows Mobile等开放式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通信方式上可选择蓝牙接手机,或者掌上设备与GPRS模块合二为一的设备,例如多普达的电脑手机等设备。”厦门合强软件有限公司林副总工说。
第三点: 优化好业务流程
“实施移动信息化,一些原有业务流程、结构功能必须要简化、易用,‘言简意赅,一键到位’,不能照搬固定PC机做法,才能适应新管理模式。”厦门移动公司大客户经理吴卫军表示,“比如一般中大型企业OA系统都有近百个流程、10多个架构组织,20多个操作模块、按钮。而实施移动信息化,不少原有业务流程、结构功能、操作界面必须要简化、易用,大刀阔斧删减合并,‘言简意赅,一键到位’,不能照搬固定PC机做法,才能适应新管理模式”。
因此,移动信息化模式将改变企业员工所持有的工作习惯和方式,移动信息化固有的天性会改变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甚至和原有的企业管理体制、组织流程发生矛盾、冲突,因此必须深入业务流程分析,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矫正、修改以及废除不好的业务流程,这样会进一步挖掘潜力,给企业发展带来广阔的收益。
第四点:做好系统集成与资源整合
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在PC机建立了自己的OA办公系统,上马了财务管理软件,并陆续引入了进销存、ERP、SCM、HR、CRM等系统,再加上如今的移动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可谓“多子多孙”,但“多子”并不一定“多福”。这些系统虽在提升企业效率和管理的同时,也易形成了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难于形成整合效应来帮助企业更高效管理和决策。因此在实施移动信息化时,一定要考虑系统集成问题。
一是可扩展性和集成的问题,在进行移动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就要考虑新旧系统集成以及后期扩展的问题,避免移动信息化的实施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二是系统选择的问题,企业可以选择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之上开发移动应用模块,也可以考虑重新购买软件;三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是移动信息化应用增长的关键,企业无线数据与内部系统应要整合、对接。
“未来移动信息化应向企业协同大平台迈进,该协同系统平台应能把企业中已存在的OA系统、HR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等存储的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得系统界面统一、账户统一,业务间通过流程进行紧密集成,并与各种移动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集成协同。”孙阳表示 “实现从移动系统到传统信息系统的互动、对接和协同,是一个发展方向”
第五点:选择安全可靠的合作伙伴
从现在来看,国内移动信息化的服务提供商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完全以移动运营商为中心,依赖运营商的资源拓展市场。但早期运营商对企业这块业务并没有全力介入,导致移动信息化迟迟发展不起来;第二种模式是软硬件移动方案提供商自力更生,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进行市场培育,但这种方式需要非常大的市场投入,而且用户普遍担心数据的安全性,很难持续下去。
“企业在进行移动信息化建设时,可直接找软硬件移动方案提供商,或直接找运营商。但无论企业面对哪一位,他们都会去整合相关合作伙伴的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从目前来看,直接面对哪一家,都有优缺点,选择软硬件移动方案提供商,可以得到更好的、个性化的服务。但能否得到稳定的、快速的网络支持很难说。而选择运营商,在网络的安全性和速度方面是可以放心的,但由于运营商现在也是刚推出此业务不久,只有通用的一些应用可用,如移动财务、移动进销存、移动OA及移动PUSH等,要想得到个性化的需求在这里很难实现。”某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但从长远来看,我还是建议企业用户直接面对运营商,这是一个趋势。”
正如这位负责人所谈,2006年下半年,移动运营商终于下决心全力进军企业市场。中国移动联手合作伙伴推出了两大业务联盟计划:ADC(应用托管中心)和MAS(移动代理服务器)。其中,ADC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变卖为租,重点推广通用型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企业无线网站、手机邮箱、移动财务管理、移动进销存管理、移动OA等;MAS则针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用户,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事业集团,在其局域网内部设置移动代理服务器,通过行业网关接入移动通信网的方式,提供个性化、深度定制的解决方案。
“对于自身无INTRANET、没有独立数据库、信息化程度比较落后,多数应用系统未建设、没有专门的IT部门和人员或者其人员对信息化认识程度低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ADC (Application Data Center)进行信息化应用和数据托管。它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移动办公、生产控制、营销服务等信息化需求,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等目的。”神州数码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孙阳表示,“对于自身具有INTRANET及独立数据库、各类应用系统较为完备、有专门的IT部门和人员,分工较细的大型集团和重点行业,可以以移动终端为主要载体,部署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代理服务器(MAS),与ERP、CRM,OA等系统进行应用耦合的方式,满足移动办公、生产控制、营销服务等信息化需求,实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等目的。”

图注:中国移动推出的两种(ADC、MAS)移动信息化方案拓扑图
移动运营商不仅提供网络接入平台,还是商务服务的整合者,作为面向终端用户的统一界面,充分发挥着其在品牌、渠道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移动解决方案的软硬件提供商的成绩也功不可没,因为还需要他们基于运营商平台开发出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提供后台的服务支持,只有这样,整个移动信息化的产业链运营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因此,企业在选择移动信息化合作伙伴时,不仅要注意移动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移动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