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购索贝:一个索尼不得不打的算盘

 woshifuhong 2007-05-10
虽然最近几个月来中科大洋的业绩很不错,但竞争对手一些"很不地道"的做法开始让中科大洋感到有些震惊和遗憾,"必要时我们会做出公开的回应",中科大洋的老总姚威说。

  让姚总和整个中科大洋甚至行业内的一些人士感到震惊和遗憾的是索尼收购索贝以及后续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事件。索尼作为广电设备领域全球巨头之一,去年12月和索贝达成了收购协议,索尼出资1800万美金购买索贝67%的股份。几个月前双方的交接基本完毕,"索尼已经派出了3个高层接管索贝"。

  索贝是一家中国本土的广电领域设备与集成服务商,总部偏居西南成都一隅,在被索尼并购前一直是中科大洋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2001年中科大洋核心产品与系统的销售收入为2亿元人民币,索贝则在1.5亿元左右,"我们和索贝几乎所有的产品线都重叠,加上国内其他厂商不到1亿元的市场份额,国内在广电领域的节目采编设备中一共占有大约不到5亿元的份额"。这5亿元指的是电视台节目后期制作中用到的设备这一块,核心产品是非线性编辑系统,而国内整个广电领域设备与集成则每年有接近100亿的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厂商占据。相比之下,作为和中科大洋有业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索尼,每年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在10亿到20亿元人民币之间。

  中科大洋与索尼的收购争夺战2002年,中科大洋与索贝等国内企业的长期竞争有过度的倾向,造成客户回款缓慢,行业利润率下降,同时由于国内电视台的整合所带来的需求暂时性下降,中国广电行业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被称为"广电的冬天"。造成"广电的冬天"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2000年中科大洋和索贝希望能对在国内二板上市。为了能更顺利地在希冀中的二板上市,中科大洋和索贝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圈地"的步伐。2002年6月前后,中科大洋通过私募增资10%左右,索贝则在此前3个月完成了更多增资。"有了钱就做业绩,铺货、圈地,这就造成了过度竞争以及附生的回款困难问题"。分析了形势后,中科大洋觉得如果能收购索贝,将会在国内广电领域电视台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设备与集成领域形成一个巨无霸,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研发成本、销售成本,另一方面能够维持一个更合理的利润率。出于这种考虑,2002年3月中科大洋找到索贝,提出收购索贝的想法。索贝在2001年的状况相比中科大洋就有些乏力,2002年"广电的冬天"更让其觉得压力很大。于是索贝对主动找上门来谈收购的中科大洋表示出浓厚兴趣。"我们谈的比较顺利,双方都感觉中科大洋收购索贝对双方、对整个产业都是一种促进和提高",中科大洋老总姚威回忆说。

  于是,在2002年8月末,中科大洋与索贝正式签署了股份收购协议,索贝同意向中科大洋转让75.56%的股份。随后,中科大洋支付了4000万元人民币给索贝作为定金。一桩为业内人士所称道,并有希望借此重组中国广电领域设备与集成商,巩固本土企业力量的收购事件似乎就此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始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但很快,索尼1800万美金的强力介入使得情势急转直下,乃至有法律约束的"协议"都失了颜色。

  "2002年索尼曾找过中科大洋,提出收购我们,价钱好商量,但我们拒绝谈这个话题"。中科大洋之所以根本不考虑索尼的收购提议,首先是基于民族情结。"索尼的产品是不错,但是的确太贵了!",姚总今天回忆起10多年前中科大洋与索尼在字幕机上的竞争依然很激动。在中科大洋推出国产字幕机以前,国内字幕机95%以上都是索尼的产品。索尼一台字幕机卖十四、五万人民币,而成本只有2万左右,但是中国的用户没别的选择。中科大洋推出字幕机后,其不到索尼一半的价格和功能更丰富的特点很快赢得市场认可,短期内夺得国内字幕机50%以上的市场,并进而带动了国内字幕机产业。1993年,在中国本土企业迅速成长的情况下,索尼字幕机被迫退出中国市场,而且一退就是10年,直到今天也没能再进来。很多中央电视台的老同志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松下幸之助来华访问,提出松下的产品也要进入中国。结果松下的产品进入的第二天,索尼立刻将其产品价格下调了50%。索尼的高价格使得中国的用户苦不堪言,并且索尼依仗其垄断地位抬高价格的事也屡见不鲜。中科大洋的民族情结正是来源与此。

  此外,拒绝和索尼讨论收购事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科大洋的产品技术先进,价格优势明显,而且处于快速成长过程--民族情结与自身不俗的实力使得中科大洋有胆略拒绝索尼,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碰壁中科大洋之后,索尼放出话来,声称要去找索贝谈收购。此时中科大洋和索贝就收购事宜已经谈得就差瓜熟蒂落的一纸协议,因此对索尼的放言并未在意。

  2002年10月1日前后,在中科大洋和索贝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后的一个多月后,索贝突然声称其股权被质押,不能履行股份转让协议。虽然一眼看出这是明显的商业欺诈行为,但中科大洋出于大义和降低自身风险的考虑,没有追究索贝的法律责任,而在不知道索贝掩盖其股权质押真相的情况下又与索贝签署了股权转让解除协议,索贝于是把4000万定金陆续归还中科大洋。12月,传出索尼出资1800万美金控股索贝67%的消息。"索尼的价格比我们高出近1倍"。从索尼的出价看,就不难推测索贝为何爽中科大洋之约而入索尼之怀了。至此,从中科大洋提出收购索贝开始,一场围绕着索贝的收购战最终以索尼成功收购索贝而暂时告一段落。

  索尼为何阻止中科大洋收购索贝?

  在国内广电领域的电视台节目后期制作领域,中科大洋和索贝一直是最大、最领先的设备与集成服务提供商,二者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总体份额的80%。如果中科大洋收购索贝成功,国内该领域将彻底洗牌,这势必给索尼在中国的存在带来更大的威胁。而这其中,最致命的是中科大洋和索贝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索尼传统的产品是替代性的。在电视台节目后期制作和编辑中,传统采用线性编辑设备。线性编辑是基于数字技术的一种编辑手段,在编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录像机,而这些专业的录像机正是索尼的,但价格动辄十万人民币以上,贵的则需要几十万。以一个中型电视台为例,平均有100个编辑点,每个编辑点平均需要3台录像机,这就需要300录像机。而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只需要一台录像机和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就可以了构成一个编辑点。并且编辑时不需要消耗磁头和磁带,磁头只有500小时的寿命,一个磁头2000多美金,大多数都是索尼的产品。非线形编辑系统用硬盘存储,20万小时无故障。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中科大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核心技术与产品。1999年,中科大洋将非线性编辑系统联成网络(2年后年这一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样一来,对一个有100个编辑点的中型电视台而言,只需要采购3-5台而非300台索尼的专业录像机与中科大洋的数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相连,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当年,包括河北电视台、凤凰卫视、福建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在内的很多电视台都竞相采用中科大洋这一系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燎原之势,全国电视台基本都在用。恰恰是这一点对索尼的打击最大,多年以来录像机在整个制作编辑设备里处于核心地位,是最重要的设备。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索尼一下子从在华几十亿的销售额下降到现在的十几亿。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索尼先是提出收购中科大洋,不成后高价直取索贝。对索尼而言,收购索贝是其必须的战略,索尼不能眼看着中国的企业通过合并重组进一步壮大实力而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威胁。索贝则在1800万美金面前,找借口撕毁了与中科大洋已经签订并生效的协议。

  索尼控股索贝非法挖人索尼收购索贝在业内引起了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表示非常惋惜民族品牌在遭遇一点点困难的时候就"缴了枪"。但更让业内感到震惊并让中科大洋决定在适当时刻"公开回应"的是索尼控股的索贝开始用非法手段挖取中科大洋的前员工甚至在职高管。2001年前,曾有十几个员工陆续离职中科大洋,分散到行业内外的各个公司。但索尼收购索贝后,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突然在2002年底都汇聚到索尼控股了的索贝。而这些前中科大洋员工在离开时都与中科大洋签有2年期限的保密协议,入了索贝就等于在期限内违了约。此外,中科大洋一个前事业部经理昌东在今年3月提出辞职去创业,2个月后有消息表明他去了索尼控股的索贝。这些人都是已经离开中科大洋但仍负有保密责任的前中科大洋员工,而中科大洋目前仍然"在职"的公司董事、副总陈晋苏的投奔索贝则更让中科大洋觉得不可思议。

  90年代初,陈晋苏大学还未毕业就来到中科大洋实习。10年后,陈晋苏已经担任中科大洋公司的董事和副总。"陈工作非常敬业,业绩也很突出,为中科大洋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底,陈向中科大洋提出去英国离职进修,中科大洋一方面支持其深造决定,另一方面也感到惋惜并进行了挽留,准予其"停薪留职"。在陈提出离职前后,业界就有陈晋苏可能会去索尼或者索贝的传闻。但陈晋苏多次在不同场合明确表示出国进修以后,或者回到中科大洋继续工作,或者留在国外发展。如果回国不继续在中科大洋工作,他将选择离开广电这个行业,并且肯定不会去竞争对手那里工作。由于陈晋苏是中科大洋的高层人士,中科大洋在听到业界这个传闻后,也向索尼方面进行了核实,索尼当时的明确答复是决不会"挖"陈晋苏。但这些承诺还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根据中科大洋掌握的资料,陈晋苏已经去了索尼控股的索贝,担任索贝高层管理人员。而直到现在,陈也未向中科大洋办理过任何离职手续,也就是说在法律上陈依然是中科大洋公司的股东、董事和副总。而陈还曾经是中科大洋收购索贝时中科大洋方面主要的谈判负责人之一。

  陈的离开对中科大洋有一些不利的影响,"首先他是个人才,流失了对中科大洋而言就是个损失";第二,陈带走了公司的商业机密,陈在中科大洋是"二把手",对中科大洋的技术机密、价格政策、渠道情况、客户关系等了如指掌;第三,陈的不辞而别对中科大洋的品牌形象很不利。一些客户会产生疑问,"中科大洋的高管都去了索尼控股的索贝,中科大洋是不是不行了?"这样的无端猜测已经给中科大洋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索贝的命运追问索贝在名称上和索尼的一字之差是有缘分的。索贝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索尼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成为中国的索尼"一度是索贝的理想,因此一出生便取了"索贝"这个名字。2002年,索贝真的成了"索尼",这其中机缘巧合也颇让人玩味。说起来索贝这些年发展也迅速异常,从1993年深圳索贝成立后,几经重组,到1997年索贝发展成为总部设在成都的新索贝,其一直与中科大洋在本土竞争。凭借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上的优势,和中科大洋、成都新奥特等一批本土企业硬是从索尼手里夺回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但索尼收购索贝让人不得不反倒替索贝今后的命运担起心来。索贝几乎所有的产品线与中科大洋重合,而在其中核心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更是让索尼头疼欲除之而后快(被索尼控股前)。中科大洋和索贝每挣2万元,索尼就要少挣10万,这种此消彼涨的巨大落差使得索尼的营业额快速滑落。索尼收购索贝后,如果继承并大力发展索贝的非线性编辑,那对索尼售价昂贵的录像机又将是一个重大打击,显然索尼不情愿看到这一点。毕竟,索尼收购了的索贝必定是要为索尼的在华战略、利益服务而不是挖索尼的墙角。这样也许只有一个推测才能说得通--索尼将索贝的产品/品牌予以保留,以和中科大洋在市场上竞争,并以低价格或其他手段尽量拖跨中科大洋,而索尼则在传统的线性编辑上大赚其钱。

  中科大洋如何应对?

  中科大洋和索尼10多年来总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双方都是在"阳光下"进行拉锯战。但索尼这一次的做法让中科大洋颇感意外,中科大洋公司姚总用3个"没想到"来描述此次一系列事件。第一个"没想到"是印象里国外大企业是讲诚信的,但索尼阻止中科大洋收购索贝使得没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第二个"没想到"是印象里国外大企业是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的,但索尼控股索贝采取非法手段挖人显然又打破了这一印象;第三个"没想到"是竞争的残酷性。中科大洋在市场上征战拼杀了这么多年,颇为风光,中科大洋讲究的是"义",在竞争中共同成长。但通过这一系列,中科大洋认识到竞争对手是要吃掉自己,而且为了吃掉可以不惜采用非法手段。

  面对这一系列让中科大洋"没想到"的事件,中科大洋也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公开回应",也许也会采取让索尼-索贝阵营"没想到"的方式。

  "我们不反对竞争",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科大洋在索尼等国外企业的夹缝中能够生存下来并能有今天的成绩,说明其是经得起竞争考验的。换句话说,中科大洋经过多年的在激烈竞争中的磨练,已经非常适应这种环境。中国加入WTO后,竞争更加剧,但中科大洋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愈行愈稳健,已经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和更多的国际巨头,比如汤姆逊、JVC等展开竞争。这至少说明,中国的企业大有潜力,希望中国的中科大洋们在顺风时能一路疾行,在逆风时也能踏平坎坷是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