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原创空间 - [原创] 浙江乌镇小记

 春雨 2007-05-11
[原创] 浙江乌镇小记

    在灿烂的五月去乌镇是个好时候,固然是人山人海,人声嘈杂,全国各地的朋友仍纷踏而来,寻求那里江南特殊乡土气息。自改革开放以来,江南乌镇的乡亲们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住上了现代化的楼房。可是,为了保护这里的“记忆”,国家花了4个亿,对乌镇进行保留性质的整修,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原模样,实在是难能可贵。    

    春的阳光和绿色照样公平的染满小镇。走在石头砌的小街上,两旁的旧木制座座小屋,小巧,错落有致。门前雕刻着对联:
    三碗四碟渊源百年风情
    一杯两盏今逢渔家美食
    进去,四方木桌,雕刻花纹的木式椅子规矩的摆着。长长的酒柜上放着圆酒坛。我不由的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之乎者也的要着茴香豆吃,只不过那是一声声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嘲笑,现在是来来往往前来文化交流的现代人罢了。
    穿过一个走廊,眼前出现两座石桥,去乌镇巷内,桥是必经之桥,不过是左右两座,左边是财运桥,右边是官运桥。都说叫“逢缘双桥”。中国人讲究中庸,左右逢缘。细想,做人难啊,做好人更难!左右逢缘,何其累也!谁也不想得罪,上下求索,想落个大好人,可谓费多少脑神经?其实,那是难上难的。  

    我看人们走哪个桥的都有,我既不想发大财,也不想做大官,不过桥?怎通过呢?只好随着人群,走了财运桥,我知道,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在这里,只是一个心态罢了,有钱总比没钱好。
    乌镇仍保留着蓝染和造酒的大缸们,蓝染作坊吸引了我,我把那作坊照下来,接着来到一个大院子里,蓝染的布一条一条的高高的挂在横杆上,又是一道大城市里看不到的特殊的风景。造酒的作坊,的确象张艺谋拍摄的《红高梁》里酒屋的景色。刺鼻的酒香从脑子里窜出来。
    跨进“百床馆”。里面摆设着各朝代才子佳人的睡床,从床的姿态和雕刻的花纹,透露出当时的风俗和文化。请看那金色的拱顶花罩架子床是清代小姐床,仔细瞧上面的雕刻的故事,可以猜出小姐的性格和爱好。男孩子的床前有一个宽宽的横木,据说是挡住女侍人专门设置的,女侍侯不可靠近公子的床边。这床足以见证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在清朝早以根深蒂固。
    乌镇人是勤劳的,他们从先辈,就有勤劳高尚的品德,读书是好的习惯。在一个高高的房间上面,还保留着一块匾:
    晴耕雨读
    意思是晴天要耕作劳动,雨天要读书学习。不做大闲人!
    乌镇也出人才。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纪念馆就在小镇里。纪念馆两旁草书:
    有志者竟成  先立乎其大
    立书 书院 是茅盾曾学习就读的学校,在1865年的清同治四年,光绪二十八年改国民初等男学。在学校的对门,是矛盾曾写的《林家铺子》的原形铺子。茅盾在13岁离乡求学,抗战后,再未踏上故乡,但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没有遮断他的思乡之情。84岁高龄,还为故乡撰文。对故乡的题词更是有求必应。
   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在乌镇“立书 书院”里放大展览:“浙江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才辈出的地方。虽然仅仅在此渡过少年时代,却深深怀念着老宅......
     走出乌镇,茅盾文章的话语仍在我的脑海里......。

素质教育群友情提醒:
该帖为原创帖,请自觉遵守《论坛版权说明》!未经作者或论坛授权,不得随意转载或挪为商用!如有任何版权争议,作者本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学然后知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