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这个普通的院落中,我看到一门尴尬的火炮。 造型别致,铸工精巧,这是戚继光时代的一门佛郎机。 又叫子母炮。 明朝人见识佛郎机的厉害是在和荷兰人的冲突中,当时只见对方船上“青烟一缕”,这边就“应手糜烂”,对方“徐徐扬帆去,不折一簇”,而这边官军“死者无算”。 于是就学习,采买,仿制。 请注意炮身后部的提手部分,那是子铳(子炮),相当于炮弹壳,每门炮配备若干,射击完毕取出更换其他子铳,连发三炮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子铳内往往装填铅子500,“散布20余丈”,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介绍说,这样的炮火会使得“半里之内,人马受惊死”,对于集团冲锋的敌人简直就是噩梦。 也就是说,这是后装炮,发射原理和射击速度乃至威力都具备了现代火炮的雏形。 本图是小型的佛郎机,某些改型也称之为抬枪,注意后部,这也是用换装子铳的方法进行发射的。 公元1599年5月,明神宗万历皇帝在午门举行盛大仪式,将日本俘虏61人“付所司正法”,援朝抗日的壬辰卫国战争以胜利告终。 而在这场战争中,批量装备火绳枪的日本军队没有在与明军的较量中讨到任何便宜,原因之一就在于明朝的大型火器占有相当的优势。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作为东亚主要政治力量之一却在东亚历史中沉寂近300年。 295年之后,日本人卷土重来,又是因为朝鲜。 对手是依仗武功灭亡了明朝,定鼎中原已经250年的满清。 这时候的满清,正在同光中兴,和列强关系趋稳,内乱都已平定,没有彼时明朝所要顾忌的蒙古、女真、农民起义的后顾之忧,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人口和财政收入都是明朝的数倍。 然而,结局是前所未有的尴尬。 详细的因果,且不去研析,我们只来看看这时候的国家武装是什么模样。
当时广东境内的清兵队伍。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个拥有如此资源的政权却让国家武备沦落到如此地步…… 这250年,都干什么去了?!正是地道的废物王朝! 澹言 20070515
|
|
来自: Arthur Pan > 《文革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