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文化(12)----教师的角色

 也夫 2007-05-21
教师文化(12)----教师的角色

作者:郭元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23    更新时间:2006-3-1

 

1.川剧艺术中有一种绝活,那就是曾经吸引过刘德华的“变脸”艺术。“变脸”表演者能够在眨眼之间改变脸谱,大致能够在一两分钟之内,呈现出数十种脸谱。在日常生活中,每个成人大多同时履行着多重的角色:父或母、子或女、夫或妻、熟人或陌路、点头之交或心灵之交。这些角色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是分别呈现的;有时是责任的承担,有时精心的表演,每个人都是多重角色的表达者。在教育场景中,教师其实也是多重角色的表达者。

当然,在教育场景中,角色不是川剧“变脸”艺术中的面具,而是教师特定身份及其行为模式。理论一点讲,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务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

在学校教育中,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的确是越来越高,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也越来越多。譬如,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成为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指导者、合作者、创生者、开发者,讲课的语言像播音员,教学行为像演员;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积极生活的指导者或引导者;要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像严父一样要求学生。在处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教师又要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对待同事,教师要成为同伴互助者、自主反思者、改革实践者。应该说,这些角色的要求是合理的。但又能有几个教师真正做到呢?我怎么总是感觉,要完成这些角色的职责,就像完成川剧中“换脸”的动作一样复杂。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位教师能够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不能不说这些角色也具有了一定的“绝活”性质,难怪我的一位有过在国外当教师经历的中学教师朋友说:在中国当中小学教师有难度。我想,这位朋友的本意是:在中国当一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有难度。

2.当一个好教师,难在何处?我想,可能是难在角色冲突、角色负荷以及人们对教师日益增加的角色期待上。

其实,教师的角色冲突、角色负荷和角色期待的存在是正常的。因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有一位教育家曾经做过一个因素分析,该研究表明,如果要把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需要涉及108个因素,而要把一个儿童培养教育成人,则涉及1019个因素。处理如此复杂的因素,教师不去承担多重角色职责,行吗?当然,这里涉及一个“度”的问题。角色冲突无度、角色负荷无度、角色期待无度,自然是有问题的。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一切的失误都归于教育或归于教师,不能把一切的成败压力负于教师。人们对教师、对教育可能需要一点耐心,需要一种等待。

面对角色冲突,可能需要中小学教师朋友们真正进行教师规划,学会教师智慧,具有教师德性,坚定教师信念;面对角色负荷,可能需要中小学教师朋友们真正养成教师习惯,关注自己身心健康,经常保持微笑的心态,缓解教师压力,感受教师的幸福;面对角色期待,可能需要中小学教师朋友们真正坚持教师阅读,形成教师思想。

3.讨论教师的角色问题,不能不说说关于教师角色的隐喻。“蜡烛”“春蚕”“园丁”的隐喻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本意是用来赞美教师的角色意义,却也存在忽视教师自身利益、成就需要的问题。“水桶”“炮手”的隐喻也许大家比较陌生。“水桶”的隐喻暗含着教师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容器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有不少的校长总是这样教训学校的教师:你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显然把教师的角色单一化了。英国有位数学家在批判中小学教育中功利主义现象的时候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小学教育里,每个学生就是指向大学的一门大炮,12年的基础教育就是由教师不断地往炮筒里塞火药的过程,教师就是炮手,12年准备期到了,炮手点燃了每一门大炮,结果,有的大炮打到了目标,有的没有。无论是否打到目标,那一门门大炮剩下的都仅仅是空壳。看来,“水桶”和“炮手”的角色不仅仅是单一的问题,而是“反面角色”。

无论教师是什么的角色,我觉得他都不要失去了人性。只要他真正把学生当成人,把自己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价值、有情感的人,他的角色职责就会得到践行。

两周以前,我的一位教育硕士研究生从新加坡任教回国,回国后她非常想继续担任已经升到初三的原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她与学生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融洽,学生也一直盼望着他们的老师姐姐回来。可家长不同意,学校领导也有疑虑。她来问我怎么办,我给她打了个比方,也许是一种隐喻吧,不知是否恰当:教师就像一个加油站和停车场,总有车进来,总有车出去,关键是它在你这儿的时候,你为他加满了燃料,照顾好了它,把它送上了它该去的正路,再满怀笑脸地迎接新来的车辆,你就算是称职的了。

我总觉得,教师的角色不是在扮演,而是在行动,是在过一种有价值的教育生活,是教师自己实实在在的人生过程。这也许是我提出“教育人生”概念的意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