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Φ杰尔卡奇著,肖 延,姜晓燕 编译:今天的帕夫雷什学校①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实...

 昵称25069 2007-05-26
 
当前位置:教育学在线 > 学科建设> 正文    

               

今天的帕夫雷什学校①

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


发布时间:2007-5-15 文章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作者:B·Φ·杰尔卡奇著,肖  延,姜晓燕 编译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以独树一帜的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和毕生的精力将乌克兰一所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学校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几十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依然坚持践行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并适应时代进步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将其不断丰富、扩展。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思想;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20世纪著名教育家、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毕生的教育探索为帕夫雷什学校赋予了世界级的知名度。在自己51年的生命岁月中,苏霍姆林斯基将33年的时光贡献给了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其间担任校长22年。他以人道主义价值为基础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人道化的试验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人道主义教育教学体系“全部的学校生活都应当渗透人道主义精神”——这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对自己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所领导的整个帕夫雷什教育集体实施教育活动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帕夫雷什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体系依旧以培养人道主义价值仁爱思想为目标努力为每位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条件

    一、“快乐学校"依旧

 目前,帕夫雷什学校共有500余名学生,40多位教师,其中一位是乌克兰功勋教师,10名教学法专家,16名教师被授予“乌克兰教育先进工作者”奖章。学校教育集体坚持创造性地应用并广泛传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遗产,这位伟大教育家所创造的教育传统和思想得以精心保留并被不断丰富。在学校教师队伍中,仍然有一部分是当年曾幸运地在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的教师,近一半的教师都是本学校自己的毕业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再三强调,每所学校都应当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传统。事实上,帕夫雷什学校始终保持着自己丰富而有益的传统。学校低年级的教师们尤其为保持和丰富帕夫雷什学校的传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像苏霍姆林斯基建议的那样,努力使学校成为低年级学生真正的“快乐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思维课,强调“最初的思维课不应当在教室里、在黑板前进行,而应当在大自然中进行”。长期以来,老师们一直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带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蓝天下的学校”。他们在每年的不同季节组织题目不同的、趣味十足的思维课,老师们还延续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选择“通向儿童心灵的最好途径”——编、讲故事来组织教学,在蓝天白云之下、绿草茵茵之中完成这些专题的课堂教学。学生们也必须自己编写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丰富低年级学生的词汇,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优秀品德、发展学生的连贯性语言、训练他们自主思考能力都大有益处。孩子们将自己一年内在自然界中搜集来的故事编入“帕夫雷什故事集”,并给这些引人人胜的故事配上图画,然后送交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被选出来拍成短剧,与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孩子们的故事一起,在每年的531(六一儿童节)928(苏霍姆林斯基诞辰日)举办的全校故事节上演出,让全校师生共同分享。低年级的教师会将故事集保留到毕业晚会,然后交给学生作纪念。

    二、热爱母语、热爱读书、热爱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学生的语言培养,注重加强他们热爱母语——乌克兰民族语言的情

感。他认为,语言素养是精神素养的一面镜子,他一贯主张:语言是深不见底的一眼水井,但是水井需要得到照料,以便让母语的财富之源从孩子刚步入学校生活的时候就开始向孩子渗透;他认为,只有当对人、对母亲、对书、对母语的崇拜占据学校的主导地位的时候,学校才能成为真正的精神与文化策源地。

    在培养读书习惯方面,帕夫雷什学校的“基洛夫格勒图书博物馆”起着重要作用,这里搜集了许多带有著作者亲笔签名的乌克兰作家的作品。当年,苏霍姆林斯基收到许多的著作者寄送给他的书,他生前一直想用这些书组建一个博物馆。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他写道:“我们希望将现代乌克兰作家所有最优秀的作品摆到书架上,以便使这个房间成为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一个小小的发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苏霍姆林斯基的愿望得以实现,图书博物馆的藏书也在陆续增加。文学小组成员时常搜集学校所在区域——基洛夫格勒本地的作家、诗人的有价值的材料,给他们写信,获得有他们签名的图书。乌克兰作家、本校毕业生维克多·捷列也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学校,他的中篇小说《丁香树的衣服》中的主人公原型就取自帕夫雷什学校的学生。现在,校文学小组经常在图书博物馆里组织读书、赛书活动。

    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校和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并要求教师多读书,而且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藏书。他自己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的家庭藏书超过2万册。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也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在学校里培养对书的真正的崇拜之情。帕夫雷什学校至今仍然继续着这一传统,为此,班主任们举办了各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专题活动日,如“书是知识的源泉”、“我最喜爱的书”、“不读书者无知”等。

    教师们还利用一切可能唤起学生喜爱诗歌、创作诗歌的情感,如开展“处女作”创作比赛,这样的比赛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还会将其中最好的学生们的作品编成诗集,并在学校报纸上,在区和州的报纸上发表。为有文学才能的孩子们提供发展空间的爱好有“源泉”文学室、文学对话、“处女作”和微型剧院等活动。

    帕夫雷什学校的学生已经先后三次参加全乌克兰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创作节,一些学生的优秀的作品被收入获奖文集,并公开出版,很多学生的作品是描写帕夫雷什学校或纪念苏霍姆林斯基的。此外,给在奥林匹克比赛、文学竞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奖励图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留下的传统,这个传统保留至今。

    三、“家长学校”与时俱进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得出一个非常肯定的结论:没有家庭的直接参与,对学生的人道主义培养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家庭在孩子的人道主义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年,苏霍姆林斯基创办了“家长学校”,几乎所有帕夫雷什学校学生的家长都当过这所学校的听众。40多年来,帕夫雷什学校的家长学校始终坚持向家长进行教育学知识教育,并且还为5-67-89-1 1年级的学生家长分别开设三个速成班。

    苏霍姆林斯基为家长们制定了提高其家庭教育学素养、使其能在家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体系,这一体系在如今的帕夫雷什学校中仍得以继续,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更加完善。今天,学校已经构建起比较完备的教育学教育体系,确保能在家长和高年级学生中宣传教育学知识。希望做教师的高年级学生联合组成了“面向未来”俱乐部,经常开展活动。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评价诊断,依据诊断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家长学校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使家长行为符合教育规律。一方面充分利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并作为家长们阅读书目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在他当年的建议和做法之上添加体现时代感和一定科技含量的内容用于家长活动的组织之中。

    班主任们在家长课堂上向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并且特别强调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在与家长们见面的时候,学校会要求法律机构、医生、心理学家的参加。家长和教师创造性合作的形式之一就是家长会,每个学期都会在学校举办儿童教育经验交流主题研讨会,声望最好的家庭参加区的研讨会。学校会要求教育心理学素养不足的家庭参加教育心理学讲习班。学校的报纸《学校之声》上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经验。

    学校非常注重针对那些不能保证对孩子进行必要教育的家庭开展工作。班主任经常建议家长去参加国内旅行。并在有家长参与的情况下,组织 “让我们的家族、家庭受到赞扬,让整个乌克兰团结和睦”、“家庭相册”、“我们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强壮而勇敢的人”等不同主题活动。学校长期组织各种业余文娱、科技小组的活动,还组织学生郊游、旅行。家长们积极参加体育比赛,收获节、母亲节以及毕业晚会等活动,也非常愿意参加学校夏令营的组织活动。有些家长还担任不同年龄段儿童协作小组的辅导者。

    在修理校舍和办公室方面也有家长们的帮助,帕夫雷什学校家长和教师相互联系的最为重要的形式,是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代表也参加学校委员会的活动。学校每个学年初都要召开家长委员会扩大会议,届时会有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参加,讨论学校一年的工作,并对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提出具体的建议,确定全校家长委员会会议的题目,以及家长会的题目。题目包括“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幸福哲学”、“在孩子中延续我们自己”、“无惩罚的教育”、“对孩子的统一要求”。

    帕夫雷什学校常设家长咨询工作室,家长在那里可以获得班主任、教师、心理学家的专业的咨询和建议。学校每个月都举办家长开放日和家庭日。

    四、劳动与收获——永恒的教育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劳动教育在儿童早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培养孩子人道精神的关键因素在于安排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性的劳动,而且这种活动有必要从孩子早期成长阶段就开始。“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的劳动应当被学生视为首要的、高尚的道德责任,孩子的劳动锻炼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成分,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了使这一信念进入到每一个家庭中,苏霍姆林斯基安排“每一位跨人帕夫雷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都同他们的家人一起种下了母亲果树、父亲果树、祖母果树和祖父果树。孩子在整个学校期间都照顾自己种的树,并兴高采烈地将第一颗苹果、第一串成熟的葡萄和亲手栽种的玫瑰带给妈妈做礼物”。就这样,帕夫雷什学校的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学习如何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成员并给家人带来快乐!

    今天的帕夫雷什学校仍然保留着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留下的种树传统,不但入学时要种树,每位学生毕业时也都要种树。于是学校方圆里有了美丽的柞树、橡树、丁香、栗树、花楸树和椴树,匀称的枞树、枝繁叶茂的白桦、玫瑰在学校里形成了小小森林,每个班级负责其中的一部分,每年的91日,老师们都会向一年级新学生介绍学校,孩子们从老师深情的介绍中了解到,学校中哪些树木是他们的祖父辈和父辈们栽下的,哪些是他们的兄长、学兄学姐种下的。在专注地聆听的同时,他们开始明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劳动哲学。  学校里有很多有趣的劳动传统:孩子们种树、编鸟笼、采摘……。学校周围有一处花园,这个花园被苏霍姆林斯基称为母亲花园,是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学校里还有一个温室,温室中种植着各种室内植物,温室中最漂亮的是玫瑰丛,这里始终是孩子们最喜欢来劳动的地方之一,他们用浇水、培土的辛苦换来鲜花的盛开。

    每年春天,四年级学生要在学校播种经过挑选的麦种,并侍弄这些麦苗,直到秋天收获时节。每年的8月末,学校要庆祝低年级学生的收获节。学生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由这些麦子磨成的面粉烤制面包、馅饼,然后在校园里庆祝收获。节日的书桌上摆着大面包、馅饼,以及学校果园中采摘的苹果、鸭梨、李子、葡萄,还有蜂蜜。家长、老师、农业工人等等都是被邀请的客人。每当此时,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无限的自豪和骄傲。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样:“在收获节这天,劳动与美的统一被鲜明地展现出来。”

    五、难忘的节日

    按照传统,人秋时节,学校还要庆祝鲜花节。低年级的学生漫步在童话般的鲜花世界中,他们识别秋季花草的种类、名称,猜谜语,玩游戏。通过举办鲜花节,孩子们了解了花的物种起源,以及它们的药用特点,孩子们还能高兴地听到不少关于花的童话故事,参加问答游戏,欣赏描写鲜花的音乐,朗诵诗歌。鲜花作品比赛也是鲜花节活动项目之一。而鲜花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以花为主角的故事被编排成剧,由孩子们自己演出。

    鲜花节在高年级举办的“秋天的鲜花舞会”中达到高潮:大厅中装饰着五彩缤纷的鲜花,在柴科夫斯基美妙的“鲜花圆舞曲”伴奏下,在被鲜花淹没的美丽秋色里舞会开始,之后是鲜花舞蹈;还有非常有趣的“花瓣贴花”比赛;歌咏比赛……感情真挚的诗朗诵把人们带入到诗的世界,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陶醉于其中不能自拔,要知道,鲜花舞会太美了——这里汇聚了音乐美、舞蹈美、语言美、鲜花的自然美!

    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皆绿,充满生机,夜莺的歌唱也令人心旷神怡,学校在这时段要组织庆祝的节日是母亲节。这个节日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及其志同道合者创立的节日,它体现着教育家对母亲的无尚崇拜。苏霍姆林斯基断言:不懂得热爱自己母亲的人,就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爱母亲,就意味珍惜自己从降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饮用的泉水的纯洁度。人之所以作为人活着,之所以在别人眼里也被视为人,是因为他一直都是自己母亲的儿子。苏霍姆林斯基正是用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比喻,谆谆教诲着帕夫雷什人如何热爱自己的母亲,如何热爱别人的母亲,如何热爱大家共同的母亲——相国。年复一年,帕夫雷什学校的母亲节一直被隆重庆祝着,帕夫雷什人的仁爱之心在苏霍姆林斯基精神的激励中不断延续、深化。

    众所周知,在苏霍姆林斯基这里,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从来不是抽象的大道理,也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把人道主义教育理念融会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课内外集体活动和劳动之中——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体系的最突出特点。

    几十年来,帕夫雷什学校一直被视为忠实继承、创造性地应用和继续丰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今天,当教育科学力求解决一系列更为复杂问题的时候,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依然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深人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可以找到成功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场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中国、越南、日本、希腊、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大学生纷纷来到帕夫雷什学校,他们都要亲眼目睹苏霍姆林斯基倾注了毕生精力的这片教育沃土,表达自己对这位教育大师的深深敬意,走近这眼“取之不尽、永不枯竭的教育智慧的源泉”。

    帕夫雷什学校近年来陆续接待了来自中国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内蒙古、四川等地的教育工作者,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和中国的好几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我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发展。这次在美丽的南方城市珠海召开的“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我又一次听到很多中国教师、校长这样称呼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学校:——帕夫雷什学校,我们心中的教育圣地!作为帕夫雷什学校的现任校长,我清楚地知道,在宣传、挖掘、弘扬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中,帕夫雷什人任重而道远,同时,我也诚挚希望能与广大的中国同行在这条道路上并肩前行。今天的帕夫雷什学校热切期待着大家的到来!

 

注释:

 ①本文已获乌克兰帕夫雷什学校校长B·①·杰尔卡奇授权,根据其在2006年12月珠海召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  我国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以及在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的讲演稿编译整理而成。

 

 

 
转载引用请注明教育学在线(http://epc./cyber/index.html)

责任编辑:汤诗华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主办单位: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