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NA:昆虫纲

 布狄厄布狄厄 2007-06-02
   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
 类群。体微小,不过2mm。头小
 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全
 世界约六十余种,我国于1956年
 首次发现。性喜湿,栖泥炭地或
 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
 义。鉴于这类虫子在昆虫与多足
 纲之间,过去亦有人称蚣虫纲。
蚣虫(1.5mm) 放大了300倍一只原尾虫若虫,长约0.6mm。
无翅亚纲

弹尾目(Collembola) 

亚跳虫    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
 5mm以下。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
 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
 处。分布极广,约有二千余种,其中植
 食性种类对农作物有害。这类昆虫体第
 四处有一叉状弹器,能跳跃,所以有时
 也称“跳虫目”。
   事实上我们在有腐草处很容易见到
 它们,当你向它们伸手时,它们会突然
 突然跳得不知去向。
溪跳虫
水跳虫 弹尾虫
 无翅亚纲

双尾目(Diplura) 

   双尾目昆虫通称双尾虫。体细长,
 一般长在10mm以内。白或灰白色,缺眼
 无翅,腹部十一节,末端有长尾须,也
 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栖地下,
 分布甚广,左为我国南方的毛双尾虫。
 右为有尾夹双尾虫。
无翅亚纲

缨尾目(Thysanura) 

   缨尾目昆虫体有鳞片,触角多节,
 复眼发达或退化,无翅。腹部有11节,
 腹下有腹刺若干对,末端有长尾须,尾
 须间生一丝状中尾丝。分布甚广,一般
 栖于古旧房屋及书籍、衣服中。
   左图为野生的缨尾虫;右上图为衣
 鱼,是一种蛀书虫;右下为石蛃,这玩
 意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因为它具有
 滑翔能力。
有翅亚纲

重舌目(Diploglossata) 

   重舌目是昆虫纲中最小的一目,仅两种。无翅,扁平,长约8-10mm。咀嚼式口器,眼退化。有长而不分节的一对尾须,变态简单。两种均为鼠类体外寄生虫,故称“鼠螋”。我国暂未发现。
   右为Hemimerus talpoides.


有翅亚纲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 

   蛩蠊目是中型昆虫,体细长,无翅,暗灰色,触角丝状,复
 眼小,尾须长,颇似双尾虫。多栖于1,200米高山的苔藓、石块下
 和土中,种类极少。右为普通蛩蠊。
   1985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
 命为“
中华蛩蠊”,为我国两种一级保护昆虫中的一种。(本段
 由网友
cheni供稿)  [诚向国内网友征本虫的图像]

有翅亚纲

蜻蜓目(Odonata) 

   蜻蜓目(Odonata) 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
 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日本大绿和在印度发现的一种蜻
 蜓等仅二种划为间翅亚目的。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
 的最原始的昆虫。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
 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
 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不完全变态,
 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
 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4500余种。

   蜻蜓类属差翅亚目,体
 形大,休息时翅平展于两侧,
 飞行时能悬停。

左边展示了八种常见蜻蜓

有翅亚纲

蜉蝣目(Ephemerida 

    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短
  形,刚毛状,不甚明显。翅半透明,前翅发达,后翅甚小;腹
  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不完全变态。成虫寿
  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
  死。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如果在公路上则会引起交通事故。若虫水栖,需一到三年或五
  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有翅亚纲

蜚蠊目(Blattaria 

   蜚蠊目(Blattaria)中到大型昆虫。体扁
 平,褐或灰色。头小能活动。复眼发达。有的种
 类无翅,不善飞,但行走能力强。不完全变态。
 产卵于卵鞘中。约225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
 生活于室内或野外。
   常见的有东方蠊(Blattaorientalis)、美洲
 大蠊(Perilpaneta americana)(上中,上右为
 其若虫)和地鳖(Eupolyphaga)等。(其它三种蠊
 为野外蠊)。这类昆虫一直保持着原始的体形。
   鳖蠊科(Eupolyphaga)也称土鳖虫。长2-3
 厘米棕黑色而带光泽。头小,触角长丝状,复眼
 发达。杂食性,栖阴暗处,昼伏夜出。为重要的
 药用昆虫资源,在我国有大量的人工饲养,其品
 种为中华地鳖、金边地鳖、河北地鳖三种。中医
 学上以干燥全虫入药,功能为破瘀通经,主治血
 滞经闭、腹痛瘀块及跌打损伤等。
   上左为人工饲养的中华地鳖;上右为雌虫,
 无翅;下右为有翅的雄虫;下左为地鳖虫的卵。
有翅亚纲

螳螂目(Mantedea 

   螳螂有交
 配完后雌虫吃
 掉雄虫的可怕
 习惯,这主要
 是为产卵准备
 蛋白质。图中
 雄虫的头部已
 被……



请爱护螳螂!

   螳螂目(Mantedea)大型昆虫。体大,头呈三角
 形。前胸特别延长,前早足呈镰刀状,并生有倒勾的
 小刺,用以捕捉各种害虫,为著名益虫。产卵于卵鞘
 中,古称“桑螵蛸”并作中药。不完全变态。分布很
 广,约有1550余种。我国南方常见的普通螳螂称“大
 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体长约8cm,黄
 褐或绿色。

   螳螂的卵块称桑
 螵蛸,是一种补肾固
 精的中药。

有翅亚纲

等翅目(Blattaria 

   等翅目(Blattaria)此目通称“白蚁”,著名
 害虫。体小至中型,社会性,生活于隐藏的巢居中。
 由有翅和无翅的生殖个体(母蚁和雄蚁)与多数无
 翅的非生殖个体(工蚁和兵蚁)组成。头小或大,
 极度骨化,咀嚼式口器;触角念珠状,多节。有翅
 的个体前后翅的形状、大小约略相等,分飞后翅脱
 落,雌雄交配,选择栖居场所;母蚁腹部后期膨大,
 专司生殖。常建成巨大蚁巢(称白蚁塚)。主要危
 害房屋建筑、枕木、桥梁、堤坝、森林、果园和农
 田。约有1800余种,分布热带和温带。

下为蚁群中数量最多的工蚁 下为蚁群的卫士:兵蚁

   蚁后(见上左右)身体是普通工蚁的
 数千倍,它在蚁群中受到最好的照顾,且
 不停地产卵。下左是卵和幼虫,那个白色
 的玩意是白蚁自己培育以饲幼的真菌。下
 中有两只有翅白蚁,它们即将离开这个群
 体去找新家,一旦找到地方后,翅就是脱
 落,雌虫不久后腹部慢慢膨大,一个新的
 蚁群就会形成。

  白蚁是卓越的建筑大大师,一个人在其面前显得多小。这种蚁塚里又暗又潮又防敌害,真是一举三得。

有翅亚纲

缺翅目(Zoraptera 

   缺翅目(Zoraptera)小型昆虫,身长仅三毫米左右。头大,活动
 自如;触角九节,呈念珠状。翅细长,前翅大于后翅;也有无翅的种
 类。成群生活于树皮下或土中。种类甚少,仅一科约22种,分布于热
 带和亚热带。我国于1973年在西藏初次发现,命名为“中华缺翅虫”。
   左为中华缺翅虫(Zorotypus sinensis);右为一种无翅缺翅虫。
有翅亚纲

襀翅目(Plecoptera 

   襀翅目(Plecoptera)此类昆虫俗称石蝇,中或大型昆虫,体软而扁。咀嚼式口器,前后翅均为膜翅,飞行力弱。溪边栖,幼虫在
 清净水中生活,肉食性。无经济价值。左为成虫,右为水底砂粒上的幼虫。
有翅亚纲

竹节虫目(Phasmida 

点击可放大   竹节虫目(Phasmida) 过去也称目,中或大型昆虫,以拟态著名。有的形似竹节或树枝,称竹节虫或;有的形似叶片,称叶子虫或叶。体色主要是绿色或褐色,有保护作用。有二千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
     我国南方有瘦(Macella souchongia)和叶(Phyllium pulchrigolium)等。
   左上为一竹节虫;右上为棍虫;左下为一种树;右下为叶。这些昆虫如果在树丛中你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点击可放大
点击可放大 点击可放大
 有翅亚纲

直翅目(Orthoptera) 

   直翅目(Orthoptera) 昆
 虫纲中较大的一目。体大型或
 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
 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
 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
 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后足强大,适于跳跃。腹端有
 尾须一对,短或中等长,并有
 产卵器。发育为渐变态。若虫
 类似成虫,但体裁较小,前、
 后翅位置反迭。全世界约有一
 万二千种,我国约有三百七十
 多种。如蝗虫、蟋蟀、螽斯、
 蝼蛄等类都属本目,其中包括
 很多农业重要害虫。
  蝗科类体一般较细长,分节明显。咀
 嚼式口器。后肢发达善跳。产卵器短,弯  曲,能凿土产卵。不完全变态,幼虫又称
 蝻,与成虫习性同。食量大,危害也大。
 约万余种,我国有三百余种。常见的有飞
 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和棉蝗
 等,均为重要的农林害虫。

稻蝗是土蝗中危害较大的一种↓

中华箭头蝗三龄虫↓

可怕的东亚飞蝗是蝗灾的制造者↓

一组外观非常漂亮的蝗

   左为绿螽斯,又名纺织娘;右为巨型
 螽斯,可长达10厘米以上。由于鸣声或外
 形的原因,这两种螽斯科的昆虫常常被人
 们笼养。
   左为蟋蟀科的灶马,喜阴暗潮湿;右
 为蝼蛄科的非洲蝼蛄,是我国长江流域最
 常见的一种地下害虫。
有翅亚纲

纺足目(Embioptera 

   纺足目(Embioptera)中小型昆虫,通称“丝蚁”。体长而扁,行动
 活泼。咀嚼式口器。复眼发达,无单眼。雌虫无翅,状如若虫;雄虫一般
 有翅,前后翅相似。前足第一跗节膨大,有纺丝腺开口于此,故名。能分
 泌丝,结成丝管,栖息其中;常见于石块、树皮裂缝间。种类甚少,分布
 于热带地区,我国见于广东、福建,在桉树皮下缝里营隧道生活。
   左为见于我国的孙氏足丝蚁;右为一种丝蚁的雄虫。
有翅亚纲

革翅目(Dermaptera 

   革翅目(Dermaptera)中小型昆虫,略扁。咀嚼式口器。前翅短,
 革质,作截断状;后翅大,半圆形,膜质,或缺如。腹端有强大尾铗
 状尾须,不分节。栖土石、树皮杂草中,杂食性或肉食性。成虫子有
 护卵和若虫的习惯。约1050种左右,多产于热带至温带。
   左为一种蛷螋;右上为夏日灯下常见的蠼螋,右下为一种体形稍
 大的蠼螋,均见于我国。它们是养蚕业的害虫。另还有一种营寄生的
 蝠螋,属于寄生于蝙蝠体外的寄生蠼螋。
有翅亚纲

同翅目(Homoptera 

  半翅目(Hemiptera)昆虫纲的一目。分同翅亚目和异翅亚目,但有多数学者主张将两亚目提升为目,同翅亚目一名则作同翅目的目名。
  同翅亚目(Homoptera)为半翅目亚目,也有升为目的。体小型至中型。刺吸式口器。翅两对,膜质,但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多陆栖,吸食植物液汁,严重危害农作物,叶蝉和蚜虫还能传播植物病害。也有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虫等资源昆虫。生殖方法复杂,有有性及无性世代,亦有卵生和胎生等,繁殖力极强。不完全变态。种类甚多,约有16000种以上。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类均属此目。

  左图是产于美洲的著名的十七年蝉,其幼虫在土中生活长达十七年之久,羽化成蝉后只存活三星期,待交配完产卵后便死去。

   古人认为蝉是屎克郎变的,而事实上它们的生活史很简单,先是蝉
  用产卵器在树枝上钻些小洞,再将卵产在里面,待来年孵化成幼虫后便
  钻出树枝掉到土里进入地下,它们以幼虫形态在地下少则呆3到5年,长
  则5到6年,最长的可达17年之久,然后变成蛹,进而羽化成蝉。
    右一为最大的蝉,叫蚱蝉,产中国,长达5厘米;右中为蛁蟟,在
  夏日的黄昏时它们叫得人很烦;最右为蟪蛄,约2-2.5厘米长,叫声不带
  拐弯,这点和蛁蟟不同,一般是“吱吱”声。这三种我国极常见。



黑角蝉


危地马拉角蝉


委内瑞拉角蝉

角蝉科与蝉科最大的不同在于这类昆虫一般有较好的与环境混在一起的本领,它们的外表看起来短牛角。

    樗鸡科不完全变态,若虫足长头尖,停立如鸡且如队列般的整齐。我国北方小孩常抓着玩耍。中为沫蝉科昆虫,它们的幼虫
  常常吹出许多泡沫来保持身体的湿度,化蛹时就裹在泡沫中,这些泡沫可以存在很长时间。左右两种为樗鸡。

   左为粉虱科的小虫,看上去有点像螟
 蛾,只是它们的后翅与前翅样子基本是一
 的,翅上不是粉而是蜡。右边停在豆蔻叶
 上的不算规则的虫是龟蜡蚧的雌虫,它们
 能使植物产生煤污病。

有翅亚纲

半翅目(Hemiptera 


梨椿象

  半翅目(Hemiptera)昆虫纲的一目。分同翅亚目和异翅亚目,但有多数学者主张将两亚目提升为目,半翅目一名则作异翅亚目的目名。
  异翅亚目(Heteroptera)此亚目昆虫通称“ 蝽”或“ 椿象”。体扁平,微小到大型。口器长喙状,适于刺吸。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后翅全部膜质或退化。后足基节旁有挥发性臭腺的开口,遇敌时即放出臭气,故有“放屁虫”之名。不完全变态。种类极多,约有三万余种,如各种椿象和军配虫是农业害虫;臭虫是医、牧害虫;食虫椿象捕食小虫,是益虫;水栖常见的有田鳖、红娘华和松藻虫等,捕食幼鱼,是淡水养殖的敌害;供中药用的九香虫和供食用的桂花蝉(Lethocerus indicus),是资源昆虫。

    左上两种和右下是姬蝽,分别是裸异姬蝽、雅高姬蝽、环斑高姬蝽,均属农业害
  虫。左下一和二是本人9月19日在灯光下捉到的两种椿象,前者(著名的九香虫)长约
  5mm,有着青铜般美丽的光泽,后者(暂未知)长约10mm,非常光洁美丽,由于扫描仪
  出问题了,图像质量不是很高(痛苦),估计也是植食性害虫。下中展示了一个标准
  椿象的臭腺示意图。另本人在玩弄了左下一那个虫子后,手上留下恶臭,两个小时后
  我又闻了闻手,出奇地香!!!这让人想起吲哚(粪臭素),这玩意可做食品添加剂。

   有种叫“ 饕曦”椿象科昆虫是肉食性椿象,体形与其他种类椿象相似,是益虫。饕曦
 虽不稀珍,但人们对它的生活史却知道得很少。六月里,它们在山坡树叶上交尾,有的大便
 便,在树叶背面产出成果30至於60粒黄白色的卵。经过十天左右,孵化成1.2毫米长的幼虫。
 几十头幼虫挤在树叶背面吮吸树叶的枝叶。一周之后,便开始脱皮,脱皮后的幼虫比脱皮前
 大三倍,生活习性也显著改变,各自单独生活,开始进攻各种昆虫。从这以后就不再素食而
 改为荤食,约到七月间,便成长为成虫。饕曦虽然是肉食性,但口味、嗜好却很杂,不象瓢
 虫那样单纯。比如七星瓢嗜食蚜虫,大红瓢虫和澳门孟氏隐唇瓢虫嗜食介壳虫。饕曦以吸食
 多种昆虫幼虫的体液为生。到目前为止,发现它刺吸的毛虫,有芜青夜蛾、松枯叶蛾、梅枯
 叶蛾、尺蠖蛾等的幼虫。可是,根据各地的观察和记载,除了蛾类以外,其他昆虫它也要染
 指。例如它有刺食秋蝉的记录、也有刺食金花虫和瑠璃成虫的记录。因此,单就饕曦的食性
 来说,就给昆虫学家观察研究它的生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


猎蝽在吃蝴蝶幼虫

    左边是一只臭虫(Cimex lectularius),这是种快被我们遗忘了的大
  害虫。三十多年前它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灾难,白天它们藏在床板缝中睡
  觉,晚上出来咬人,弄得人极不舒服,既传播疾病,又影响睡眠。从前人
  们对付它的办法之一是用沸水烫床板,随着卧具的改变,这种虫子在经济
  好些的地方差不多绝迹了,估计边远地区还有。

    这里有几种水生蝽类。在一些池塘的水面上你有时可看到一些像蜘蛛
  样的家伙跑来跑去,它的名字叫黾蝽。如果你曾经淘水抓过鱼的话,多半
  你看到过下面左右这几种蝽,下左这种蝽在我国很常见,是肉食性蝽;右
  下这种螳蝽有些地方称它们为水棍虫,出水后行动很缓慢,往往迈出一步
  要犹豫好长时间。


小蝎蝽
 有翅亚纲

啮虫目(Corrodentia 

   啮虫目(Corrodentia)体小而脆弱,
 头大,咀嚼式口器,触角长丝状。普通
 种类无翅;有翅种类前翅大于后翅,休
 息时迭翅呈屋脊状。室内种类以淀粉质
 或动物碎片为食,为藏书室和动物标本
 陈列室的害虫。约有850种左右。我国
 常见的有:
   书虱(Liposcelis divinatorius)
   窃虫(Atropos pulsatorium)
   裸啮虫(Psyllsocus ramburii)等。
   左上为普通啮虫的形态;右上为我
 国常见的裸啮虫;下左右为两种啮虫。
 有翅亚纲

食毛目(Mallophaga 


羽毛上的卵

   食毛目(Mallophaga)此目昆虫多称“鸟虱”或“羽虱”。
 小型昆虫,体扁,长0.5-6mm,眼退化,咀嚼式口器,无翅,运
 动活泼。为鸟类的体外寄生虫,少数种类寄生于哺乳类,常以发
 达的上颚刮食羽毛、毛发、皮肤以及皮肤上的碎片,鸟体被害剧
 烈时,常出现落毛、不宁等现象。约有二千余种。常见的有鸡虱
 (Menopon gallinae)、鸭虱(Anatoecus dentatus)和牛鸟虱
 (Trichodextes bovis)。
有翅亚纲

虱 目(Anoplura) 

shi1.jpg (21175 字节)

    虱 目(Anoplura)体小,扁平,无翅,刺吸式口器,眼退化或消失,胸部各节部分愈
  合。变态渐进式。为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虫。约有500余种,其中多为重要医牧昆虫,如人
  虱(Pediculus humanus)、阴虱(Phthirus pubis)和牛虱(Haematopinus eurysternus
  等。常是各种疾病的媒介,如人虱媒介回归热和斑疹伤寒等。
    左图左上为头虱;右上为头的在头发上产的卵;左下为体虱;右下为阴虱。

有翅亚纲

缨翅目(Thysanoptera 



烟蓟马(Thrips tabaci

   缨翅目(Thysanoptera)此目昆虫通称“蓟马”,小型昆虫,体微细长,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刺吸式口器,左右不对称。翅狭长,具少数翅脉或无翅脉,翅缘扁长,有或长或短有毛。也有无翅及仅存遗迹的种类。缺尾须。渐进变态。一般吸取植物汁液,这害禾谷类、棉花和烟草等,有的能传播植物病毒,是大害虫;也有少数肉食性种类捕食蚜虫和粉虱,是益虫。约有2500种,重要的有烟蓟马和稻管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等。



在菊花上的几只蓟马(仅长四毫米)

有翅亚纲

鞘翅目(Coleoptera 

  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有30万种以
上,占昆虫总数的40%,而且每天都有新种被发现,据专家估计,
地球上这类昆虫种数的总数可能在三百万种以上。本目昆虫通称
甲虫,简称“甲”。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
延伸成喙状的(象鼻虫),末端为口器。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
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具有保护和助升作用;后翅膜质,具有少数脉纹,柔软,平时褶放在鞘翅下,也有无后翅类型的。完全变态。多数为植食性的农林害虫,部分是肉食性水生渔
业害虫,少数为肉食性的益虫。形体差异较大,最小如缨甲的仅
长0.25mm,最大的如巨大犀金龟可达150mm以上。
  本目是本站最难做的一个专题,通过本目的制作,我感到也
许我真只该做昆虫的。另本人是一个鞘翅目爱好者。

常见甲虫(含科属性)及简介

昆虫标本

昆虫名称及简介

   虎甲(Cicindela chinensis)俗称“引路虫”,虎甲科。体长形,长约20毫米,有鲜艳的色斑及金属光泽;眼大;
 上颌极发达。足发达;翅发达,能飞,常在路上人前作短距离的飞翔。幼虫在沙地或粘土小路上开掘纵孔,在其中栖息,
 捕食小虫,但经济意义不大。
   步行虫 亦称“步甲”,步行虫科。体小型至大型,长扁而坚实,体色多黑暗。大多无飞翔能力,主要步行,故名
 “步行虫”。种类甚多,多栖居石块、树皮及苔藓下。成虫与幼虫多为肉食性,食量大,为自然界中害虫的自然控制因
 子之一。也有少数种类危害植物果实和嫩芽,是农业害虫。
   龙虱 龙虱科。种类很多,一般指黄缘龙虱(Cybister japonicus)。水栖。体长3.5-4厘米,黑色,鞘翅侧缘黄色。
 后足侧扁,被长毛,适于游泳。复眼位于头的后方,紧靠前胸前缘。幼虫和成虫都在水中捕食鱼苗或其他小虫。广东地区
 常食用。
   豉虫(Gyrinus japonicus)亦称“豉甲”,豉甲科。体长6-7.5毫米,背面隆起而光滑,黑色而有光泽。头呈三角形;
 触角短;眼分为上、下两部分,适于水面生活。前足发达,作捕捉用,中、后足短阔扁平作桨状。为水面上常见的甲虫。
(缺图)    牙虫 亦称“牙甲”,水龟虫科。体小型至大型,微小种类长仅0.5毫米,而大型种类则长达50毫米以上。长卵形,与
 龙虱相似,但背面极隆起,色暗,触角短,6-9节。生活于水中,幼虫取食鱼苗。稻田常见的为大水龟,体长32-35毫米,
 切断秧苗,有害。
   埋葬虫(Necriphorus japonicus)亦称“葬甲”,埋葬虫科。体长约23毫米,黑色。鞘翅基部和端部有黄色波状带两
 条。常群集于鸟兽尸体旁掘穴,使其陷入土中而取食,故名。
   瓢虫 瓢虫科。体呈半球形,色多美丽,具斑纹。头小,一部分常隐藏在前胸背板之下,复眼大,触角短而成棍棒状。
 有植食性和捕食性两类。植食性的如马铃薯瓢虫,鞘翅背面有黑斑28个,为农业大害虫。捕食性的如
 澳洲瓢虫(Rodolia cardinalis)和大红瓢虫(R.rufopilosa),能捕食柑橘的主要害虫吹绵介壳虫,为著名的益虫。此
 外,常见的有七星瓢虫、小红瓢虫(R.pumila)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均捕食蚜虫及介壳虫;又从国外引进的孟
 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捕食介壳虫能力特强,均可用来进行生物防治。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瓢虫科。成虫体呈卵圆形,背面作半球形拱起,长5-7毫米。头部黑色;触
 角栗褐色;足黑色,密生细毛。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上有七个黑点,故名“七星瓢虫”。肉食性,捕食棉蚜、豆蚜、槐蚜、
 桃蚜等蚜虫,为著名的农业益虫。
   马铃薯瓢虫(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也叫“二十八星瓢虫”,俗称“花媳妇”,蔬菜害虫,瓢虫科。成虫
 体呈半球形,雌虫体长7-8毫米,雄虫较小,赤褐色,密生黄褐色细毛,头部黑色,二鞘翅上有28个黑点。幼虫纺锤形,有
 黑色刺状突起。幼虫、成虫为害马铃薯、茄子、番茄、豆类等,食叶肉及果皮。防治法:消灭越冬成虫,捕虫除卵,喷洒
 乐果等高效低毒农药及鱼藤精制剂等药。
   萤火虫 萤科。江苏、浙江一带常见的为黄茧(Luciola terminalis),体长约lO毫米,雌雄均有鞘翅,鞘翅为革质,
 较软。具有发光器。雌虫发光器生在腹部第七节,雄虫在第六和第七节。发光的机理是由于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
 光物质氧化所致。
有翅亚纲

捻翅目(Strepsiptera 

   捻翅目(Strepsiptera)微型昆虫,雄虫有一对
 后翅,前翅则演化为伪平衡棒,触角呈齿状。雌虫则
 终生为幼态,通常寄生于叶蝉、飞虱等体内且终生不
 离寄主。交配方式很有趣,成熟雌虫在寄主体壁咬开
 一小口,然后将其生殖孔露出与雄虫交配。寄而在寄
 主体内产卵,幼虫孵出后钻出寄主体外寻找新寄主。
 人们常利用来它们来消灭害虫。
  左边为两种不同的捻翅虫雄虫,右为雌性捻翅虫。

有翅亚纲

广翅目(Megaloptera 

欢迎

   广翅目(Megaloptera)中至大型昆虫。咀嚼式口器,触角丝
 状。翅宽大,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无尾须。幼虫水栖,与成
 虫都是淡水鱼类的饵料。约有500余种。
   我国常风的有泥蛉(Sialis sp.)和鱼蛉(Corydalus sp.)。
有翅亚纲

脉翅目(Neuroptera 

   草蛉(Chrysopa perla)为最著名的
 的益虫,长2-3cm,多数有种难闻的臭味.
 夏日灯下很容易见到。下为草蛉的卵,其
 中有些已孵化出来了。我曾弄破过一枚草
 蛉的卵,那臭味就甭提了!!!

   蚁蛉(Myrmeleon micans)是很柔弱的
 昆虫,可它的幼虫则是异常凶狠的肉食性动
 物,犹以吃蚁类著称,故名蚁狮。我国很多
 地方都见到它们。通常在沙地上有一个个漏
 斗状的圆椎小坑,那就是蚁狮的藏身之所。
   螗蛉的样子更像是蛇蛉,事实上上面
 这幅图就是在蛇蛉目里找到的。下面是蝶
 角蛉(Ascalaphus sp.)因其触角原因而
 命名,它的个很怪的现象,休息时尾部翘
 得老高,不知是什么意思?

  脉翅目(Neuroptera)小至大型昆虫,细长柔弱。咀嚼式口器。前、后翅均为膜质,翅脉网状,大小、形状略相等,停息时置于背上呈屋脊状。无尾须。完全变态。幼虫肉食性,陆生种类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等害虫,为著名的益虫。约有四千种。常见的有草蛉、蚁蛉、粉蛉(Coniopteryx sp.)和蝶角蛉等。

 有翅亚纲

蛇蛉目(Raphidiodea 

   蛇蛉目(Raphidiodea)小型或中型昆虫,柔弱。头
 大,咀嚼式口器。前胸细长,呈颈状。翅两对,膜质,
 半透明,网状脉。雌虫有细长产卵管。完全变态。一般
 栖松林间。无经济意义。种类很少,已知有60种。若干
 种类状如骆驼,称骆驼虫(Inocellia sp.)
   左为蛇蛉的蛹,右为一种蛇蛉的雌虫。
 有翅亚纲

长翅目(Mecoptera 

   长翅目(Mecoptera) 小型或中型昆虫,细
 长。头部延长,咀嚼式口器,复眼大。足细长。
 翅两对,膜质,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和脉序相似。
 雄性腹部末端外生殖器膨大成铗状,形状似蝎,
 故通称“蝎蛉”。完全变态。肉食性。约有 710
 余种,著名的为举尾虫。
   左右为两种不同的举尾虫。
有翅亚纲

毛翅目(Trichoptera 

 
白石蛾和紫石蛾真像鳞翅目昆虫

   毛翅目(Trichoptera)此类昆虫通称石蛾,中小型。
 咀嚼式口器。翅两对,被有粗细不等的毛。腹部纺锤形。
 幼虫“石蚕”水栖,会以草石贝壳等营巢,露出头足爬
 行。约3600种,如在农田中则有害,可作鱼饵料。
   石蛾是一类极古老的昆虫,它们祖先中的一支可能
 演变为了鳞翅目昆虫。

石蛾幼虫有营巢的天生本领
有翅亚纲

鳞翅目(Lepidoptera 

000.jpg (17957 字节)

  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纲中第二大目。完全变态。幼虫一般称为毛虫,亦称“ 蛅蟖”。蛹为被蛹。成虫称蛾或蝶,其翅和体上密被鳞片,故名。具吸收口器,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复眼大;触角变化多,呈丝状、羽状或栉状等。全世界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我国已有记载的约两万种。大多数种类与国民经济有重大关系,如螟虫、粘虫、松毛虫和菜粉蝶等,为农林植物的重要害虫;家蚕、柞蚕和蓖麻蚕等,是著名的资源昆虫。
   鳞翅目昆虫约有十四万种,其中蛾类90%多,蝶类不足10%。而在互联网上涉及鳞翅目时,蝶类网站竟比蛾类网站多出十倍甚至更多!
 再看这两类昆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蝶类中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屈指可数,而蛾类具有经济价值竟有数百种之多,蝶类危害性大的昆虫同样
 不多,而蛾类的危害恐怕仅次于双翅目了。为何相当比例的人垂青于蝶类而对蛾类兴趣不大呢?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蝶类有极美的外表,
 而蛾类很难找出几种漂亮的。自从英国佬将蝴蝶爱好的习惯传播世界以来,蝶类爱好者找出不知道多少种理由强调其重要性,但无论多重
 要,客观地说,还不及蛾类重要性的十分之一吧!另外网上蝶站大多做得非常棒,做蝶站难度极大,故本站的鳞翅目重点放在蛾类上。 
有翅亚纲

双翅目(Diptera 

  这是一幅很有名的照片。图中有四只昆虫,其中三只是双翅目的。一只雄虻抓来一只蚊献给雌虻以获得交配权,雌虻正在津津有味地享受这份肥美的礼品。请注意它们都有一对由后翅退化而成的平衡棒。
  * 平衡棒
   双翅目(Diptera)昆虫纲第四大目。有长角亚目、短
 角亚目和环裂亚目,分科争论大。世界性分布,85000余
 种,我国已知4000余种。体微小至中型。口器适于刺吸或
 舐吸。前翅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完全变态。蚊类幼
 虫称为孑孓,蝇类幼虫称为蛆。蛹为裸蛹或围蛹。成虫病
 善飞,幼虫水栖或陆栖。除蚊、虻、蚋、白蛉等重要的医 牧昆虫外,还有麦秆蝇、柑橘大实蝇、小麦吸浆虫等重要
 的农业害虫和寄生蝇等益虫。

  蚊科(culicidae)有3500余种,我国有350余种。最常见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按蚊、库蚊和伊蚊三个属(详见下页)中的少数几个种类。刺吸式口器,雌蚊多以吸取人畜或其它动物的血来获取产卵所需的蛋白质,因此成为疾病传播的害虫。
  蚊、蚋、蠓、摇蚊、大蚊均属长角亚目。
  左为一只属大蚊科的大蚊,可长达四厘米,但它并不可怕,因为这是种植食性的蚊子。
  右为摇蚊科的摇蚊,因前肢在静止时仍不停摆动而得名。这只雌蚊在水面产出了许多卵。在静止较阴暗的水面可找到这种很常见的蚊子。

 ▲按蚊(Anopheles)体灰,
 翅有花斑,停立时尾上翘。
 可传播疟疾和丝虫病。
 ▲库蚊(Culex)即家蚊,体
 棕灰色,最常见。能传播丝
 虫病和乙型脑炎。
 ▲伊蚊(Aedes)体黑或棕黑
 色,肢体有黑白相间花纹,
 停立时后肢上翘。人被咬后
 往往出现奇痒肿块。能传播
 多种疾病。
*平衡棒和孑孓

sc02.jpg (7110 字节)

按蚊咬人时会有刺痛感 最常见的是库蚊 被伊蚊咬后往往奇痒无比

WL


   左为一只食蚜蝇;下左为
 家蝇(Musca domestica),下
 右为我国最常见的舍蝇(M.d
 vicina

   双翅目短角亚目主要有十九科:食虫虻科、虻科、蜂虻科、
 水虻科、鹬虻科、舞虻科、长足虻科、胃蝇科、实蝇科、家蝇
 科、食蚜蝇科、寄蝇科、丽蝇科、麻蝇科、果蝇科、黄潜蝇科、
 潜叶蝇科、尸蝇科和花蝇科。除寄蝇科中少数为益虫外,绝大
 多数是让人恶心的害虫。这类昆虫全变态,幼虫称为蛆。它们
 的为害范围很广,除传播疾病外,有些还危害农、林、牧业。
  家蝇是与人类关系最大的蝇类,俗称苍蝇。体长六至七毫米,密生短毛,灰黑色,胸背有斑纹四条,无金属光泽。头呈半球形,舐吸式口器。复眼大,有单眼三只,芒状短触角上有许多感受器,嗅觉极敏。生活于污秽肮脏处,能携多种细菌,是“四害”之一。
  家蝇的眼睛有仿生学意义,人类根据其原理已制造出高空航拍的仪器,蛆能治愈因溃烂久不愈合的伤口。
一些常见双翅目昆虫简介
物 种

简        介

   小麦吸浆虫俗称小红虫。本图为我国常见的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瘿蚊科。幼虫蛆形,年生一代。雌
 虫于已抽穗未开花麦穗上产卵,幼虫潜入麦颖内吸浆,造成空秕粒。也危害大麦、表稞等。用高效低毒药消灭。
(缺图)    蠓科。体小,长1-3mmqw时上下相叠。刺吸式口器,能叮人畜,发生痛痒及肿疹,传播
 邬氏曼虫和永久棘头虫。我国有二十余种,主要有台湾蠛蠓(Lasiohelea taiwana)等,能传播乙脑炎。
(缺图)    蚋科。体似蝇,长1-5mm,褐色或黑色,胸背隆起,足短,触角粗短,分十一节。刺吸口器,能叮人畜,叮咬
 后产生奇痒,在非洲和拉美能传播丝虫病。幼虫生活在山溪急流中,杂食性。
   鼠尾蛆(Eristalomyia tenax)食蚜蝇科。成虫似雌蜂,常在尿桶、粪缸、污水和阴沟等处产卵。蛆体短圆柱
 形,末端有鼠尾形长尾,比身体长,故名。能引起人体消化道的蝇蛆病。
(缺图)    华虻(Tabanus mandarinus)虻科。似蝇而稍大,长约1-3厘米,体粗壮,多毛。头阔眼大,刺吸式口器,触
 角较短,仅三节。幼虫生活在沼中,肉食性。雌虫吸人、畜血。人在游泳时易被其咬伤。
(缺图)    柑橘大实蝇(Tetradacus citri)实蝇科。俗称柑蛆,柑橘害虫。成虫长约13mm,淡黄褐色,背部有鲜黄花
 纹。幼虫蛆形,黄白色。年生一代。食柑果内组织,致腐烂落果。用枳壳伴溴甲烷熏杀、低毒高效农药喷洒。
   麦杆蝇(Meromyza saltatrix)黄潜蝇科。俗称麦蛆、麦钻心虫。成虫长约3-4mm,淡绿色或黄绿色,胸背有
 三条褐色纵纹。幼虫蛆形,淡绿色,年生1-3代。侵入麦杆为害。清杂草,调整播种期,施高效低毒农药。
sc21.jpg (5936 字节)    菜潜叶蝇(Phytomyza atricornis)潜叶蝇科。成虫灰褐色,长1.5mm,头部黄褐色,体表有黑色刚毛。幼虫
 蛆,乳白色,半透明,潜入蔬菜的叶组织内为害。清除杂草和虫叶,诱杀成虫,喷洒硫酸烟碱、乐果等药。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科。小型蝇类,喜在腐烂水果和发酵物周围飞舞。由于易饲养、生活
 周期短(约二周)、突变性状多、唾腺染色体大,适宜作遗传学科上的实验材料。
   白蛉(Phlebotomus)毛蠓科。成虫体微,长约1.5-3.5mm,胸背隆起,灰黄色或棕色,被多数细长毛。足细
 长。停息时双翅分开,向上向后竖立,与体背成45度角。飞行能力弱,常呈跳跃式飞行。雌虫吸人、畜血。幼虫
 孑孓形,在阴湿浅土处生活和入冬。能传播黑热病。我国发现27种,常见的为中华白蛉(P.chinensis)。
有翅亚纲

隐翅目(Siphonaptera 

   隐翅目(Siphonaptera)也称蚤目。体小型,侧扁,雄蚤较雌蚤小。头部和胸部小,腹部大。足长,善跳跃。触角短,锤状,部分隐于触角沟内。口器刺吸式。完全变态。成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及鸟类的体表,吸食血液,部分种类能传播鼠疫、斑疹伤寒等疾病。幼虫以寄主的皮肤碎屑、血块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猫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狗蚤(C.canis)和人蚤(Pulex irritans)等。
 有翅亚纲

膜翅目(Hymenoptera 

   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纲中的第三大目,也有认为是仅次于
 鞘翅目的第二大目。体微小至中型。头大,复眼发达,具变形的咀嚼式
 口器。中胸发达,前胸退化,腹部第一节并入胸部。翅两对,膜质。雌
 虫有发达的产卵器,有时变为锯、钻或刺器。完全变态。幼虫有头或无
 头,无足或有足。蛹为裸蛹,居于以丝或牛皮纸状物质织成的茧中。植
 食性或寄生性,也有肉食性的。部分种类营合群生活,是昆虫中最进化
 的类群。已知种类超过14万种。如蜜蜂、熊蜂、胡蜂和蚂蚁等都是熟知
 的种类。也有危害农作物的小麦叶蜂、梨实蜂等。
   本人是膜翅昆虫的绝对爱好者,特别是对意大利蜂和小黑家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