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票重于良知

 昵称17433 2007-06-08

选票重于良知
郝铁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两千多年前秦朝的陈胜不满贵族世袭制度而发出的一声怒吼。然而,环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人们不难发现,同一家族“前赴后继”参政的依然比比皆是。例如,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典范”,美国的家族政治就相当普遍。费尔南德·伦德伯格撰写的《美国六十个家族》一书,揭示了美国政坛一直被60个富有的家族“掌控”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家族”———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难怪BBC著名主持人帕克斯曼在其专著《政治动物》中指出,政治上成功的第一法则是:选好父母!
  
      然而,这些自幼生活在“朱门酒肉臭”中的政治人物,一旦踏入政坛,并非对“路有冻死骨”的民生问题熟视无睹。1933年出任美国总统、并三次竞选连任成功的罗斯福,就是一个致力于“让穷人能够丰衣足食”的“民生”领袖。请聆听一下他在第二次当选总统后的就职演说: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生活,时刻为生计问题担心。
  
      我看到,在城市和农村中,数百万人因贫穷而生活条件恶劣,和我们这个自称为文明社会的国家极不相称。
  
      我看到,数百万人因贫穷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失去享受的机会,失去了扭转自身和下一代命运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因贫穷而失去购买力,也失去了为其他人提供工作和生活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住在破旧的房屋里,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我给大家描述这样的景象,并不是对未来绝望,而是充满了希望。既然我们国家出现了这些不合理现象,那就应该消灭掉。我们的任务不是让富人更富有,而是让穷人能够丰衣足食。我们的决心是,关注每位美利坚公民,让大家都成为国家的受益者。
  
      罗斯福说到做到。他向国会递交并获通过了一系列法案:
  
      《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把需要救济的人分为没有工作能力的和具有工作能力的。前者由地方政府和慈善部门提供救济;后者则由政府负责提供就业机会。为此专门设立承担救济和就业职责的工程振兴局,实行以工代赈,解决了全国1/3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该局设立了青年管理处,先后为360万青年找到了工作;设立了艺术计划处,为艺术人才提供就业机会。
  
      《社会保障法案》,确立了养老金、失业保险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的制度。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九岁那年在单身母亲精神失常后,就是靠着这部法律生存下来的。
  
      《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小时工资不低于40美分;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作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禁止资方派遣密探打入工人队伍。保守派为此骂他是工人的走狗。
  
      《累进税制度法案》规定了对5万美元收入和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15%。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筹集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
  
      上述以“抑强扶弱、抽肥补瘦”为特征的罗斯福新政,赢得了史家的一片赞扬。为什么一个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锦衣玉食的罗斯福,却勇敢地背叛自己出身的富人群体,干出劫富济贫的事业呢?仅仅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吗?不是!对政治家而言,选票比良知更重要。富人再富,手中也只有一张选票;穷人再穷,手中也不缺少一张选票。
  
      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穷人数量迅速增加,富人数量急剧减少。谁能得到穷人手中的选票,谁就能进入白宫。面对当时穷人日益恶化的环境,罗斯福的前任及竞争对手———以胡佛为代表的共和党人,迷信市场的力量和“最好的政府,最少管理”的教条,对穷人的呻吟听之任之。而罗斯福则举起“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的大旗,发誓利用政府的力量,保障穷人权利的实现。在当时人口中占据多数的弱势群体毫不犹豫地把选票投给了罗斯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