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晶,刘小俞,梁嘉彰…四个美丽女人的成功路

 香浓 2007-06-15
在香港美国商会和南华早报联合举办的“具影响力女性”颁奖典礼上,2006年度“杰出女性”被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兼主席李晶(Jing Ulrich)获得。

  而和她一样,摩根大通中国区副主席刘小俞、摩根大通香港企业融资主管梁嘉彰和摩根大通印度投资银行业务主管Vedika Bhandarkar都是女性中的杰出代表。

  当这四位异常忙碌的女性精英汇聚在一起时,仔细聆听她们的心声你会发现:每一个成功女性的背后,都有扣人心弦的奋斗故事;她们身上也有共性:不放弃梦想,相信自己并为之不断进取。

  挑战

  华尔街的大银行是男性的乐园。不能否认,在人们历来的想象中,华尔街这个操纵着整个世界金融命脉的地方一直是那些身着深色三件套装西服、讲究繁文缛节、聪明过度的白种男人们冒险与游戏的天地。在交易、投资银行等关键部门里,女人所占比重一直很低。管理层中,女性和少数族裔更屈指可数。男人可以带着客户打高尔夫球、去狂饮威士忌,他们的女同事则往往被排斥在外。女人在华尔街升迁的机会远不如男人。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一现象仍然没有明显好转。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界,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中,有三分之二是男性,其中以白人占绝大多数。高级管理人员中,五分之四是白人男性。交易、投资银行部、经纪人领域,白人男性占七成。

  这种情况在摩根大通发生了改变,在这里,女性雇员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在摩根大通拥有较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但她们面临的挑战依然是巨大的。

  李晶对此深有感触地表示,勤奋、梦想、激情,对于成功来说,缺一不可。

  “这个行业成功的第一守则是勤奋工作,第二是工作的热情。我付出了自己110%的热情在工作上,而且我极度渴望在这个行业中获得成功。因为工作,每年我要去世界很多地方,甚至一年环球好几次,但我不觉疲倦反而非常兴奋。”李晶笑笑说。

  “我70-80年代在中国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那时候的中国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刚去美国的寄宿学校,很难接受美国的教育模式,还有他们的文化。这对当时英语说得不大好,而且是在哈佛求学的我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但这一连串的打击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去战胜它们。”李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哈佛大学学士学位及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

  “相信自己、相信梦想,并且勇于追求卓越”是李晶的座右铭。

  相比李晶,刘小俞的投资银行之路就多少有些曲折了。

  像所有和它同年代的人一样,在文革时期,在动荡偏执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生活中的一切不是被社会安排就是沿着父母指定的道路前进,刘小俞也不例外,“我依照父母的想法进入了医学领域,由父母决定孩子将来从事的工作领域,这在亚洲是常见的。”

  后来的刘小俞来到了美国,这时候她突然发现,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下不承认中医学学位。“我的许多同学在去了美国以后转到了其他行业。我想,如果我要换工作,为什么不到更有挑战性的领域呢?”刘小俞开始了新的选择,“于是我决定留学学习金融,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来到这里。”

  “JP Morgan里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女性,被鼓励努力向前去完成她们的目标、实现理想。我从来没有觉得女性会成为一种不利因素,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首先设定目标然后不惜一切去实现它。我想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你去实现梦想。” 李晶的话概括了一切。

  只要不言放弃,岁月的美丽终会绽放。
 

 

  信赖

  从事投资银行,女性有优势吗?特别是西方投资银行要想在亚洲开拓市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尽管全球化的浪潮汹涌,但这里的文化依然和西方迥然不同。

  “小细节体现大问题”——干练、飒爽的梁嘉彰快人快语:“当你给客户发一个小卡片或者短信时,他们会在印象上给你加分,当有大单的时候,他们会第一个想到联系你,因为你曾经不经意的关心,他们能感觉到这些,这并不是代表我来到你这里给你讲许多大道理,这些他们也在意,但更多的是在这些小细节上。”

  永远保持着和善笑容的Vedika Bhandarkar也安静地给出了答案:女性也许更善于聆听。“许多时候,我发觉自己能更好的和客户沟通。也许是因为女性更善于倾听而男性更希望去表达自己吧。他们会发现很难对一位女性大吼大叫。”

  梁嘉彰很同意Vedika Bhandarkar的想法,“你应该更注意自己作为一名女性所应该做的。”

  “合作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个联系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赢得信任而不是单纯去竞争。”李晶的总结得到了其他三位的一致赞同,“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里有一些属性有利于妇女去从事这个行业。但是那些同样谨慎并且头脑清晰的男士在这里优势更明显。”

  Vedika Bhandarkar从来没有感觉被忽略或者感到沮丧,因为她感觉JP Morgan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并且鼓励多元文化共存的公司。“一位女性在一件事中起作用,可能非常不同于另一个人,但两者可以达到有效的平衡。”

  平衡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寻找自己人生坐标的过程。对于职业女性来说,职场的挑战仅仅是一个方面,甚至在某些时候并不是最重要的挑战,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似乎才是最为棘手的话题。

  四位成功女士对此也深有同感,尽管她们都被业界公认为是杰出的领导人、最受关注的女士和成功女性。在这些显赫的成就背后,她们也有一连串要克服的困难。

  “我的家庭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能让我回家以后安然享受天伦之乐,我可能没办法在其他的14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如此努力。”梁嘉彰很认真地说,“我的丈夫和我同一个行业,我们互相竞争并且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比如说工作的压力之类的。如果我是期望那种朝九晚五,然后回家带孩子的生活,我就不会嫁给他了。他一般都是让我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

  “说起来,我已经结婚15年了。”和梁嘉彰一样,李晶也满怀感激,“我丈夫和我在学校里就认识。当我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时,他都陪伴着我。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咨询顾问事业。”

  也许是生活环境和文化的不同,Vedika Bhandarkar的最大快乐就是和一家人在孟买街头闲逛,尽管这种想法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求,“我丈夫和我同时读MBA,同时毕业,一起决定了我们的事业.我不认为自己需要在家庭和事业间去选择。有许多次我们只有在机场才能见到彼此,但我们说好了,工作第一,我丈夫非常支持我。” 

  压力无处不在,李晶说她舒缓压力的办法是边跑步边听音乐。“我们都生活在压力下.由于客户来自世界各地,所以我们必须24小时随时候命。这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所以保持健康和对工作的热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天都坚持一个小时的健身。”

  “我偶尔打打高尔夫,当你打球的时候,你将全神贯注于绿色草坪上,因此能暂时缓解压力。”梁嘉彰说。

  “我,跳舞” Vedika Bhandarkar瞬间发射出自信的笑容。

  “关于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问题,总是存在一些冲突。你不得不为此而舍弃一些。打个比方,你不得不漫游各地,到了周末你不得不做出牺牲。JP Morgan的确是个非常好的公司,它让你不断去发现并且找到这种在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喜欢古典音乐,喜欢在迷茫时背诵乐谱、感受音符跳动带来的平静的刘小俞总结说。

  安静,开阔,甚至带着一些出世的超脱和感恩。生命中正在经历和即将经历的一切,都成了滋养她们成功的最好养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