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位一体,教师的成功之路

 飘然独行 2007-06-17

三位一体,教师的成功之路

 

教师都有一个选择问题。不仅是社会选自己,而且也是自己主动选工作。古人说过,择业不可不慎,这是不可忽略的终身大事之一。从择业开始,再到精业、敬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是能否安心教书育人,这起码是个职业兴趣的问题;接着是能否德才兼备,这是个专业水平问题;最后是能否走向出类拔萃,这就涉及事业追求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既是三个内容,又是三个台阶;既是三个尺度,又是三个目标。如果三方面形成了三位一体,教师成功指日可待。

 

安心于教,有志于教,这是教师价值取向中基础的东西。既来之,则安之;这不过是最普通的立足本职;而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则是古人的一种愿望。但在教育普及之后,仅仅追求对英才的教育,已经是一种带局限的观念了。老祖宗孔夫子说的有教无类,虽然当年也有人说,需要“束”,这说明教是有门槛的;但现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学费后,有教无类在全社会应该是有了实践的充分前提。从职业的角度,虽然有人叫苦于“为人师表”的要求,感到道德压力特别大,但我们看到教育是一方净土时,我们还是为教师起到的作用自豪。教,本身就应该是教书与育人两个方面,应该是人类的理想与文明两个方面。如果教师忽略其中任何一点,教师都会妨碍学生的成才,也会妨碍教师取得自身的成就。

 

不仅安心于教,而且教之有方、教之有道,这就是教师应有的专业水平,也是取得成就的专业前提。要取得成就,那种肚里无货肯定是办不到的,而虽肚里有货但口头无彩也是不行的,甚至有了肚里的口头的而没有踏实的行动照样是不行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德才兼备、言行一致是教师专业能力实施的基础,是专业能力施展的前提。因此,教师的专业学习,确实是学无止境的海洋。名家之所以教出更好的学生,所谓师高弟子强,实际就是信其师、敬其道的表现,出现了教育中的良性循环。老师的起步阶段,虽然开头困难多一些,但只要坚持,学生的成就与自身的成就一定会相辅相成。而有些人到中年甚至老年的老师,如果以前没全身心投入,现在也如同起步阶段;始终离不开专业能力的问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无疑是事业追求的一种表现。但状元毕竟不是能遍地开花的普及物,多数人都不可能奢望当上状元。这里,一流之志应该是永恒的追求。换句话说,事业追求好比是前几年说得最多的“情商”。智商不过是基础,情商才成为成功的关键。没有事业追求,所有的善良愿望都是空中楼阁、所有的良好技能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事业心决定了一个人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决定了不动摇、不后退的决心,也决定了把自己全部才华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的行动。只要耐得住默默无闻的耕耘,就迟早会创出一流的成绩。而且,事业的追求本身就是源于对学生的一片爱心,爱心是急不得的。这恰是情商的重要内容。

 

教师就应该这样。升华自己、开拓未来。就这三个方面来说,职业涉及社会分工、一种社会责任,而专业则更落实为一种技能、一种实力,事业更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生命。教师的天职就是为人师表、就是言传身教。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方面,我们才可能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工作者。三位一体,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有这三者的统一,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教育,才会有我们期待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