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突破了时空限制,但仍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规律,正因为通过互联网可以找到更多异地的知己,所以,人们会更加冷落身边无趣的人和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社区强化了人的‘群分’。”――刘韧 “由于万维网上的信息种类繁多、内容特征多种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信息存储分散无序,加之超链接技术的广泛使用,万维网具有非常复杂的信息空间,用户在其中很容易迷惑和迷失方向。因此,万维网尤其需要IA成为信息序化和优化的思想和工具,以帮助人们在异质的信息空间中管理和获取信息。”――周晓英 用专家们的话来开始今天的话题,刘韧的观点是互联网强化了人的群分,周晓英的观点是当今信息爆炸且存储分散无序的互联网让人容易迷惑和迷茫。把两个观点连起来就是思域今天所要说的核心:“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中,作为IA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出更好的信息模型,来梳理互联网的信息和缩短互联网每个元素的距离使之群分?” 首先作为一个网站来说,其最重要的元素有三:用户、内容、网站管理者(官方) 梳理互联网使之群分,前提就是要缩短这三个元素的距离,即考虑以下六个关系, 如下图: 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内容、用户与管理员、内容与内容、内容与管理员、管理员之间 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户与用户) 《荀子?劝学》有这样的话:“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人的一生都在潜意识的寻找自己的圈子,少年伙伴、同学、亲戚、老乡、同事、同行、车友、校友、驴友、色友等等等。这些圈子无不遵循《荀子?劝学》所说的,而作为伸手不见五指的互联网,网站应该如何帮助用户找到属于他的圈子?如何让用户找到与他志同道合之人? 1、网站的定位决定了其受众群体的定位。 2、“用心填写资料,有助于全新地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别人更好地了解您!” 3、像gmail一样的邀请文化。 4、积极的向用户推荐可能符合他的个体或者圈子。 5、告诉用户有哪些人关注他、他关注过哪些人。 6、告诉用户有哪些人与他一样关注过哪些内容。 7、如果不怕走火入魔,可以提供心理测试,用户匹配。 人以群分的架构模型如图二: 缩短用户之间距离的方法很多,根据你网站自身的特点和用户群体的特性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二、把用户需要和想要的内容呈献给他(用户与内容)。 网站很难知道一个用户到底要什么,但是用户自己知道哪些可能是他想要的,作为网站,要将用户需要或者想要的信息呈献给他,就应该从用户自身的需求入手: 1、展示用户当前阅读的相关内容 2、积极的整理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的组成专题提供给用户。 专题也是一个打包服务,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实惠的,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3、通过对网站用户的行为分析,找出网站中或者整个互联网最近热门的内容,将其推荐给用户。 4、把网站的特色内容或者服务推荐给用户。 5、将其他用户围绕这一内容、功能或者商品而展开的相关操作记录提供给当前用户。 例如当当网的商品单页左测的“购买该商品的顾客还买过”,用户会很乐意借鉴其他用户的决定,让用户来引导用户。这对于激发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是有好处的。 缩短用户与内容距离的架构模型如图三: 三、用户是上帝,不是孙子不是爷!(用户与官方) 互联网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强奸”用户、欺骗用户、把用户当猪杀的,也有把用户当爷看的,唯恐扫了哪位爷的兴。都知道说用户是上帝,但这似乎大多是嘴巴上的功夫,网站官方并没有把握好自己与上帝之间的距离。对于一个虔诚的教徒看来,上帝其实并不远,因为正在心中,可是这种近却又不是称兄道弟的那种,对上帝不得有半点的玩笑和亵渎,这是一种很莫名的距离。也是网站官方对所谓的上帝之间应该把握好的距离。 把握用户与官方距离适度,以下六点作为参考 1、网站官方要给用户提供反馈入口,这个入口尽量是独立的,最好不要类似于留言版或者官方博客,把所有用户的问题反馈都暴露在外面,对于那些公关能力不足,突发事件把握不好的网站更应该注意。 2、官方也要预留与用户单独交流的通道和入口,可以即时的让用户的问题得到官方回复,用户会觉得自己被重视。但是于用户沟通的这个工作人员,只能以官方的口气说话,不谈私人的事情1860是个很好的榜样。 3、官方的口径应该是一样的,而且需要有个官方的消息发布平台,这个平台是固定的,不是谁都可以来这里发公告。 4、官方应该站在网站运营的高度去考虑用户反馈的问题,而不应该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失去原则和自己定位以及方向,就是真正的背离用户而行 5、网站本来就是一个用户互相沟通的平台,官方不应该对正在议论的用户双方突然插一腿,忘了自己现在发言是以官方的身份还是用户的好友身份。 6、网站要有一个用户问题反馈机制,能有效的协调问题,确保不伤害网站的利益,也方便调解事端 7、网站官方应该认真的引导和培养用户,细心的做好网站的FAQ,在任何一个用户可能有疑惑或者操作困难的地方帮助他。 缩短用户与官方距离的架构模型如图四: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内容与内容) 对于大多数网站来说,内容就是网站产业链的源头,是个基础服务,周晓英教授用了“分散无序”这四个字来描写当今互联网中纷繁杂乱的信息,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梳理好站内的内容,使得这个源头清清如许么?其实不然,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两种方式:分与合。所谓价值产生于合 能量释放于分。 内容的价值产生于合 Google和百度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价值,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们的蜘蛛将万维网中海量的信息抓取到其服务器中,这是一个合的过程。新浪网、网易、腾讯等新闻门户之所以有那么高的价值,也是因为他们将全国各地各行业大小媒体的资讯集中到自己的网站中,这也是合的过程。 现在大部分网站内容来源还是集大家之精华,转载内容。Web2.0网站中内容渐渐的转向由用户产生。 对于网站的合,这里提供四种方式 第一、合百家之成,转载内容。(有选择的组织内容) 内容的能量释放于分 在内容分的过程,恰恰就是内容梳理的过程,无论是转载或者是用户原创,在做信息架构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如何将这些内容理顺,这个过程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第一、给内容分类。内容归属于哪个频道或者哪个类别。 内容的分类形式是多样的,从理想的角度来说,网站对内容的分类方式越多,网站信息架构内部的关联通道就更多,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在阅读某一内容。那么以此内容为中心,辐射开的相关内容是很丰富的,同时也达到了梳理网站内容,缩短内容与内容之间距离的目的。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要知道,每增加一种内容的分类方式,对于网站来说,管理成本和系统复杂度会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接受程度也许就会随之降低,所以这是一个杠杆,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的平衡点。 缩短内容与内容之间距离的架构模型如图五: 五、台前幕后(内容与管理员、管理员与管理员) 内容与网站管理员和网站管理员与网站管理员之间的距离更多的是在网站管理系统中来体现。 网站编辑要对内容的编辑和审核或者归类整理,就需要一套符合这些功能的后台管理系统。一般的新闻发布系统大家见多了,这里不多说,我们拿Web2.0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为例。 作为这类型的网站后台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查看、审核、编辑修改、屏蔽删除、搜索、归类、权限设置、编辑操作记录查询、用户数据分析、网站流量分析、商务外联、网站参数管理等功能。这样网站管理员才能对内容进行把握,所谓的与内容距离才不会太疏远。至于每项功能的详细说明这里不扯了,以后再细说。 最后提供一个这几天在考虑信息架构拼出来的一个模型,思域有哪些地方说得不对欢迎大家讨论,我们一起来完善。感谢大家花时间听我唠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