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居住的房间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往往是通过装修的方式来使我们的房间变的漂亮起来。而不是重新建一个房间。而且经过装修的屋子仍让是原来的屋子,本质不会变,但它的确变漂亮了,满足了我们的美的需求。从投入来看,装修比重新建设显然要便宜的多! 在软件设计里面,此类情形的设计既可以采用装饰模式(Decorator)来完成。 2.概念与模式 装饰模式(Decorator)也叫包装器模式(Wrapper)。GOF在《设计模式》一书中给出的定义为: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Decorator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1) 抽象构件角色(Component):定义一个抽象接口,以规范准备接收附加责任的对象。
2) 具体构件角色(Concrete Component):这是被装饰者,定义一个将要被装饰增加功能的类。
3) 装饰角色(Decorator):持有一个构件对象的实例,并定义了抽象构件定义的接口。
4) 具体装饰角色(Concrete Decorator):负责给构件添加增加的功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12 ![]() 13 ![]() 14 ![]() 15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 39 ![]() 40 ![]() 41 ![]() 42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运行结果: 四、应用环境 2) 处理那些可以撤消的职责。 3) 当不能采用生成子类的方法进行扩充时。一种情况是,可能有大量独立的扩展,为支持每一种组合将产生大量的子类,使得子类数目呈爆炸性增长。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类定义被隐藏,或类定义不能用于生成子类。 来分析下手机的使用是属于哪种情况。首先实现了比静态继承更加灵活的方式,动态的增加功能。试想为手机的所有实现类通过继承来增加一个功能,意味着要添加不少的功能类似的子类,这明显是不太合适的。 而且,这就避免了高层的类具有太多的特征。
对于面向接口编程,应该尽量使客户程序不知道具体的类型,而应该对一个接口操作。这样就要求装饰角色和具体装饰角色要满足Liskov替换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