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杨浦 大学的城区 城区的大学

 偶是俗人 2007-07-12
 2005年09月19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知识密集,人才云集,杨浦区拥有独特的科教资源优势,区域内有复旦、同济、财经、理工、水产等14所全日制高校,占上海高校三分之一,还有百多所科研院所,有6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4名院士,5000多名教授、副教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747人。

  在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中,上海市委、市政府将杨浦区定位在“知识创新

区”,作为“科教兴市”战略的主战场,并批准了杨浦区委、区府制定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创新发展机制——以整合大学资源为主线,就地拓展、就近发展,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融合联动。校区主要为园区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为杨浦知识创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园区是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和城区居民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场所,是城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极;社区主要为校区和园区提供公共服务,以创造一个适宜居注休闲、交流的环境。

  ■文/本报记者徐亢美

  变化的杨浦,正在迅速走向“大学的城区、城区的大学”。变化历历在目——淞沪路两侧新建的占地84公顷的“知识创新区中央社区”,为大学师生们营造了生活和创业的环境;一条新辟的千米林荫“智康路”,联结复旦、财经大学与新建的“创智广潮,并直通江湾体育公园;同济大学四周围成了一条“建筑设计产业带”;即将开通的公交“大学生1号线”将大学间连结起来;作为知识创新的标志,五角场环岛中央巨大的彩蛋变幻着五色光彩……人文街区、科技园区在大学周边“日长夜大”。“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杨浦以此为核心理念,致力向知识经济的“硅谷”方向发展。

  复旦大学“长大”一倍多

  大学功能不断拓展,需要大面积的发展空间。杨浦区倾全区之力,对高校的发展给予支持,千方百计调整用地结构,克服土地置换的种种困难,为大学就地发展创造条件。

  复旦大学原校园面积110公顷,现已发展到225公顷,几年来长大一倍多。今日的复旦大学,在生态型的新江湾城得到1500亩土地,正在建设现代化的复旦国际学院,通过利用闲置厂房和企业用房,复旦网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在大学周边相继设立复旦不仅长大了,也越发漂亮,新建的四平科技公园里集结复旦才子,在花园式的科技园区里办企业搞研发;学校附近还辟设了生活休闲街。目前,学校附近正在建设法国“左岸式”的知识型社区,可租可售,供师生们生活创业。

  整合土地房屋资源,三区联动发展得到具体落实。原杨浦区高校占地为420公顷,经过拓展现为652公顷,杨浦区内高校占地面积还将从4.2平方公里拓展到7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1%左右。同济大学、财经大学和电力学院等院校的拓展计划正在实施中。今后的高校将与城区无缝式接近,“无围墙的大学”与城区高度联系,学校的道路就是城区的道路,学校的园林就是城区的园林。

  师生创业有“绿色通道”

  通过政策聚焦、资源聚焦和力量聚焦,杨浦区为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打造了五大公共服务平台,经过整合政府行政资源,在区域内建设了上海市

知识产权园,使诸如技术专利、
商标
版权等创新成果,通过这个服务平台得到保护和转让;目前正在推进研发服务、创业投资服务、信息服务、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

  杨浦区政府筹集了几千万元的创业贷款,支持2000名大学师生创业,还设立课题研究经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专项担保资金”则为师生向银行申请个人创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通过区财政贴息、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区政府还购买了社会中介服务,为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免费提供代理工商注册、纳税申报等服务。师生们将政府的一系列支持和帮助喻作“创业绿色通道”。

  区政府还与复旦大学等联合举办“创业投资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向所有高校师生征集创业项目。这两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创新和创业的热情,他们研发出19个具有投资价值的获奖项目。为使这些项目走向市场,杨浦区科委千方百计寻找投资者。

  “科教兴市”的魅力已经充分显现:环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产业带集聚了师生们创办的60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到20亿元人民币。复旦大学出现了复旦光华、复旦天臣、复旦微电子等一批高科技名企。区域内已经有了三个国家级科技园——复旦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和上海杨浦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区校人才共有共育共用

  地区和高校拆除了各自为政的思想围墙后,人才的围墙也迅速打破。几年来,7批131名高校中青年骨干到杨浦区挂职,18名区属干部也交流到高校工作。区校之间建立了“人才共有共育共用”机制后,双方获益匪浅。高校挂职人员提出的许多“金点子”被汇编成册,一批富有创意的“金点子”被有关单位采纳。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王伯军挂职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后,一年期间完成四项课题研究,发表多篇论文,回校上课更受学生欢迎。而原上海理工大学的辛利军在挂职后,找到了符合个性的发展方向,通过竞聘留任凯城集团重要岗位。

  三区联动,人才共有共用,对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五角场街道为例,该社区拥有8所大学院校,利用这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社区与院校达成共识——共创知识型社区。8校团委发动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签约承担10个创建项目。几千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54支队伍进入了33个居委会,开展法律、医疗、

理财、电脑、外语、政治、健身、文艺、助学等活动,每周或两周一次定点进行,满足社区成员个性化精神需求。

  资源共享、家园共建,以此为出发点,占地3.8平方公里的五角场街道敞开大门,为8院校师生的社会实践和课题调研提供一切方便,他们可到社区管理部门和居委会挂职锻炼,可获得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林尚立教授带着学生在社区蹲点调研后,既写出了《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的学术著作,又提升了社区民主自治的水平。他深有感触地说:“要用心去体会社会的冷暖,研究出来的学问才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