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听风雨。
这仅仅五个字,却会令人浮想联翩,该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设想了许多,总之该是很美的吧? 三月的烟雨江南,沉鱼落雁的女子,独倚在竹楼的窗边。 眉,如河畔的柳叶,目,似深宫的宝石。 略带慵懒的、淡含哀怨的,倚在窗边,望着风夹杂着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打在清澈的河面上,泛起涟漪。 听着雨声,一动不动,一语不发的静坐着。 怎一幅娴静而美丽的图画呵! 只是这只该是梦中的画了吧?现在虽说也是三月,却是在寒冷的北方喧嚣的城市,虽说也是倚楼,倚的却是这城市的高楼,虽说也是女子,却远不及想象中的那样美丽,而那窗外雨水,也是打在坚硬的水泥路上。 勉强算得“倚楼听雨”罢。 没有古人潇洒的文笔,也不及古人的多愁善感。 这时候,自是写不出诗的,却想到了首古人的诗。 宋朝时有个叫蒋捷的人写过一首《虞美人·听雨》 极好的句子。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短短几十个字,便道出不同时代,不同的心境。 想起转瞬即逝的时光,不禁有些感慨,一种莫名的悲戚。 雨。下一瞬间反映到脑海的镜头便是夏日在老家乡村的那一场雨。 曾静静地坐在老房堂屋前的门槛上听雨,看雨水洗礼着眼前的一片翠绿,稻田,树叶。 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清新而自然。 红砖砌成的房子,一栋一栋的掩映在青翠欲滴的绿色当中。 人们都在房中,极少有人顶着斗篷,行色匆匆的走在田间。 就那样静静地坐在门槛上望着外面,世界安静的似乎只有雨水滴落带来的声响。 静谧而沉寂。 突然发觉雨中的城市也凭添了几分温婉,看着细雨,忽然什么也不愿想了。 就这样,安静地,听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