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元走强令欧元区各国经济出现分化

 胡琳柟 2007-07-19
欧元走强令欧元区各国经济出现分化

 
欧洲政治家在欧元继续升值问题上的口角表明了摆在欧元区国家面前的一个严酷现实:一些国家和行业能够比其他一些国家及行业更好地应对欧元走强。

欧元从2006年初以来已经升值了近17%,周三在欧洲交易时段创出了1欧元兑1.3833美元的历史新高。许多分析师预计,由于欧元区经济继续强劲增长和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可能会调高利率,欧元还将进一步走强。

法国政治家周三重申了口头干预欧元汇率的要求,但是孤立无援。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官员表示,欧元目前的汇率水平与经济基本面不一致,并再次呼吁对欧元利率施加更多的政治影响。这直接挑战了欧洲央行的高度独立性。

甚至法国新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也表示了类似观点,这凸显出法国政治家试图通过口头干预控制欧元涨跌的传统。欧元区的其他政治家迄今为止一直沉默不语,但欧元进一步走强可能在政治上招致更多抱怨,并使欧元区内部的国别差异更加显著。

德国和其他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国家则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欧元走强,原因是它们通过降低成本保持了出口的竞争力。因此,最大的抱怨声可能来自于法国和南欧国家。由于在改革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表现滞后,这些国家的竞争力不如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的数据显示,去年德国的劳动生产率比2005年增长了2.2%,而法国仅增长了1.2%。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增幅不到1%。

高盛(Goldman Sachs)驻法兰克福的经济学家德里克•舒马赫(Dirk Schumacher)说,德国制造业一直在进行大规模重组,德国的竞争力在过去几年里明显提高。而意大利、西班牙乃至法国的竞争力都表现不佳,尤其是同德国相比。因此,欧元升值对这些国家的打击比对德国更严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国经济的亮点之一是它的通货膨胀率,多年来一直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这有助于将国内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而在法国和意大利,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迫使企业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即使近年来欧元兑美元汇率不断走高,相对于欧元区其他地区,目前德国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汇率也比2003年时低了4%。

德国制造业的相对单位劳动成本(即经生产率调整后相对于OECD其他成员国的每小时劳动成本)自2003年以来下降了10%。而意大利和西班牙则分别上涨了11%和7%。而且,许多德国企业已转向生产对价格不太敏感、更具专业性的资本财货。而许多南欧国家还是固守纺织等产业,因此在新兴市场中低成本竞争对手的压力下不断丧失市场份额。

当然,欧元兑美元汇率并不是影响欧洲经济的唯一因素。许多欧元区企业正在高速增长的国家,尤其是东欧四下寻找出口市场。尽管美国仍是欧元区商品(主要是机械、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但英国却是欧元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欧元兑美元今年升值了4%以上,但欧元兑英镑却相对比较稳定。

周三公布的报告称,5月份欧元区13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一改去年同期出现的逆差局面,实现了顺差。这显示出作为一个整体,该地区能够经受欧元走强的考验。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欧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对欧元升值持乐观看法。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驻伦敦的经济学家霍格尔•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表示,欧元的上升势头有所放缓,但它仍在上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