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连载)二

 junna 2007-07-22
二、上师的教诲

少年是生命花朵萌芽的时期。它须要保护,避免心灵受到外界不纯思想的污染。柔弱的心灵因容易受到扭曲。所以爱心的指导和正确的沟通是很重要的。父母对 他们的孩子若能费神的照料,就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青春期。这是一个心灵容易受到习惯塑造的时期。也是一个培养良好习惯与正确思想的时期。


学习给予

几乎所有的小孩天生都是自私的。他们不愿意把东西给别人。我被训练去转换这种习性。
在山上,我通常一天只吃一餐。我吃一个乔帕提(Chappati印度烙饼),一些蔬菜和一杯牛奶。有一天大约是一点左右,我洗好手,坐下,食物也预备好了。我做好了饭前感恩祷告,正要开始吃饭时,我的上师从外进来并说:“等一下!”

我请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答道:“有一个老和尚到我们这里来。他饿了,你必须把你的食物让给他。”

我争辩道:“不!就算他是一个出家人我也不会这样做。我也饿了,况且今天的食物就只这么多。”
他说:“饿不死你的。把食物拿给他吧!但是不要因为是我的命令,你才这么做。要像奉献爱般的拿给他。”

我说:“我饿得很,我怎么能向要吃我食物的人表示出我的爱心呢?”

当他无法说服我把食物布施给这位出家人时,最后他说:“我命令你把食物奉献给他!”

和尚走进来。是一位长了白胡子的老人。他随身只带了一张毯子,一根手杖和一双木拖鞋,独自一人云游于丛山之间。

我的上师对他说:“我很高兴你来到我们这里。你愿意为我祝福这个孩子吗?”

但是我说:“我不需要祝福。我需要食物。我饿得很。”

我的上师说:“如果你在这个软弱的时刻失去控制,你会丧失生存的战斗。请你把食物布施给这个和尚。先倒些水给他喝,然后再帮他洗脚。”

我依照上师的吩咐做了,但是我并不愿意这样做,同时我也不了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我帮他洗好脚,请他坐好,然后把食物奉上。稍顷我发现他已经四天没有进食了。

他用完了餐对我说:“上帝保佑你!从今后除非食物摆在你面前,否则你就不会感到饥饿。这是我给你的祝福。”

他的话至今仍回响于耳际。从那天之后,我就不再像小孩子般受到食物的诱惑和束缚了。

自私和无私,爱和恨间仅是一线之隔。越过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已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这是最大的喜悦,也是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自私的人无法 想像这种觉悟的情境。因为他们停留在狭小自我的束缚里。无私是世界所有伟大人物共同的特性之一。没有无私的服务,做什么都不会得到成就。如果所从事的行为 是自私的,纵然读破万卷经书也是枉然。

上师对学生的考验

老师经常考验他们的学生。上师要求我按时在某固定时间里静坐。有一天正当我闭上眼睛静坐时,上师走到我的面前。我没有很专心在静坐,否则我就不会知道他到我的前面来。

他说:“站起来!”我没有回话。然后他问我:“我在叫你并站在你的前面你知道吗?”

我说:“知道。”

他又问我:“你正在静坐吗?”

“没有。”

“那么你为何不站起来?”

事实上我只是假装在做静坐而已,我很清楚他走到我的面前。

老师经常用这类方法考验我们的心态,真诚和训练。他会告诉你一个秘密,然后也悄悄单独对其他的学生说,并告诉每一个人,“不要把这个跟其他的人讲。”

然而,并没有人保密且都在交换彼此的秘密。以这种方式他发现你还没预备好去保有更大的秘密。他说:“我告诉你不要讲,为什么你还是讲了呢?”

老师也会做些更严格的考验。有时他们会说:“站在这儿!”然后他们三天不回来。外面可能刮风下雨,但是只有等几天待他们回来后,你才能自由。他们有许多这类的考验。

一个人的毅力须要经常接受考验,他才能独立自主不依恃别人。老师籍着考验的机会,教导他们自我训练和激发独立自主的精神。为了判断学生进步的情形,考验是很重要的。考验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自己的进步和暴露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缺点和错误。



夜过森林

从塔那普(Tanakpur)到尼泊尔的途中,我们停留在森林里。我的上师说:“找些东西来吃吧!”这是清晨二点时刻。他叫我到塔那普的店里买些东西同来。从森林到那儿约有十二哩之遥。

另外有一个出家人也跟我们在一块儿。他也有一位弟子,他就问我的上师:“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叫他去呢?我是不会令他跟随我的孩子去的。”

我的上师说:“安静点!你只是把他造成一个胆小无用的孩子而不是一位修行人。我在训练这个孩子,他必须上路。”

然而他对我说:“孩子!过来。提这个灯笼,它有足够的油。把火柴放到口袋里;手里拿一根棒子;穿上你的鞋子。到食品店去买足够三、四天食用的食品和杂货。”

我说:“好的。”然后就起程。

走在这漫漫长夜里有好多次老虎和蛇都从我前面穿过,路旁两边的众草长得比我还高。自草丛中传来许多声音,但我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带着小灯笼走了十二哩路到店里,等我带着补给品回来,已是早晨七点了。

我的上师问道:“这一路可还好?”我就把来回之经过向他陈述。最后他说:“够了,别说了。我们来准备早点吧!”

无所畏惧同样也是进入开悟之门的必要条件。伟大的人永不畏惧,完全免于所有的恐惧是通往开悟道上重要的一步。

越过洪流

学生有很多,弟子则很少。许多人来找我的师傅,请求收他们为徒弟。他们籍着服侍他,歌颂他,努力的学习和接受训练来表示他们的诚心。他并没有表示什 么。有天他把大家叫到面前来。一共有二十位学生。他说:“跟我走。”每人都跟他走到了位于南印度的汤巴爪河的岸边。正好是大水滚滚,河面宽广且充满了危 险。他说:“能游过这条河的人就是我的弟子。”
一位学生说:“老师,你知道我做得到的,但是我必须回去完成我未完的工作。”

另外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不会游泳。”

我一言不发,当他们一说完我就跳进河里去了。当我游过这条河时,他静静的坐在河边。河很宽,河面有许多鳄鱼和大木头顺河水飘流而下,但我一点都不担 心。我的心灵集中在完成我所接受的挑战上。我喜欢接受挑战,它是激励自我,考验自己坚强毅力的一个泉源。游累了就漂浮水上,以这种方式我成功的越过了河 流。

我的上师告诉其他的学生说:“他并没有说他是我的弟子,但是他跳进河里。”

我和他很亲近,知道他的神通法力。我想:“他想要他的弟子游过这条河!而我就在旁边,我能够去完成它。没有其他的原因,最主要就是在这里。我为何不能去做它呢?”所以我的信心和决心都非常坚强。

信心和决心是了悟道上不可或缺的要件。若缺乏他们那么开悟只是一句空话罢了。缺乏信心,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某种层次的知识,但是唯有籍着诚信之心我们才 能触摸到内在精细心灵的深处。决心帮助我们超越过所有的艰难和阻碍。它帮助我们建立坚强的意志力,这是我们内在心灵和外在世界成功的基础。经典上曾言,有 了决心的力量,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所有伟大人物伟大功业成就的背面都离不了决心。带着坚强的决心,这些领导人物说:我要做它;我必须做它;我有方法 去做它。”能够具有坚毅不断的决心,最后必定到达他的目标。

我对上师的奉献

我拿什么来供养我的上师?我将会告诉你。在十五岁那年当我接受我第二阶段的静坐启蒙时,我空手而来。我想:那么多的有钱人都带了满篮的水果、鲜花和金钱来供养我的上师,但我却一无可给。

我请问我的师父:“老师!我能奉献给你的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他对我说:“给我一束干柴。”

我想:“如果真有人拿这种干木头给他的老师,不被他的老师踢出去才怪。”但我照着他的话去做。我带了一束干柴给他,他对我说:“以你全部的爱心、心灵和灵魂来奉献它。

我看着他同时想道:“他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今天怎么啦?”

他说:“这是你所能给我的最大的礼物。人们想要给我黄金、银子、土地和房屋。这些有价之物对我而言是一文不值的。”

我的师父解释说:当你奉上一束干柴给你的上师,他了解到你已准备好走上了悟之路。它的含义是:“请把我从过去中拯救出来,以真知之火燃烧我所有不纯正 的思想。”他说:我要烧掉这些干柴,所以你以前的业力对你以后就不会再有影响了。现在我给你一个新的生命。不要活在过去中,活在现在并开始走向光明的大 道。

大部份的人活在过去的回忆里,不知道现在如何好好的生活。这就是他们遭受痛苦的原因。
寂 寞

我从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你对外界事物有所依赖,就表示对你内在始终不动的本体没有了解,所以你感到寂寞孤独。开悟的寻求就 是内在追寻的历程,去了解你本身就是圆满的。你是完美的。你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东西。在任何情况下不论事情怎么演变,你永不寂寞。

十六岁那年,有一天我站在喜马拉雅山,我在山洞的外边看到许多人朝这儿走。在他们靠近时,我认出他们是一位有权势的王子及其他的秘书和随从。他走近我并很傲慢的对我说:“小和尚,我要来看你的师父!”

我以同样的口气回答他:“你没资格来看我师父!”

他的秘书就问道:“你不知道他是谁吗?”

我回答说:“我不在乎他是谁,我负责守护这个山洞!你们都给我走开!”所以他们都无奈的离开了。他们又同来了好几次,但是没有用,因为我几乎没有准许过外人进来看我的师父。我要保护师父不受任何骚扰,我们也不想会见傲慢自大的人。

有时我会对我的师父说:“这些富人从老远来看你,你说你不愿见他们,这样说得过去吗?”
他微笑并同答说:“与我内在的朋友相处,我很快乐。我为什么需要见这些人呢?他们不是真正的在追求真理;他们只想得到一些世俗的东西。一个希望有个孩子,另外一个祈望能有高的职位。他们并不想要灵性的粮食。你为何要求我去见他们呢?”

最后这位有权势的王子了解我们不在乎他的地位,所以他改变他的态度。再度来时他很有礼貌的请求:“先生,我想求见你的上师可以吗?”

我带他到洞里,我上师正安祥的坐着。

王子想要表现优雅的举止和西方的礼貌。他说:“老师,你好象很寂寞。”

我的上师说:“是的,因为你来了这里。在你没来前,我正分享着我内在朋友的快乐。现在你来了,我就觉得寂寞了。”

内在的自性(真我)是人真正最好的朋友。知道去享有内在真正自我的人是不会寂寞的。谁使我们感到寂寞孤单呢?我们要求别人了解我们,爱我们或是我们也 如此的去爱别人,都会产生寂寞和造成对外在的依靠。我们忘记内在永恒的朋友。当我们了解我们的真我,就不会再依靠外在的事物。对外在的依赖是无知的,须要 加以驱除,内在的真我普爱一切,他们永不寂寞。寂寞孤独是一种疾病。能单独快乐的生活着即是能真正了知到内在的自性。得到了这个教训王子回官后经过沉思、 反省。于是就开始做静坐。他很快的了解到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制造的寂寞烦恼中挣脱开来去享受美满充实的人生。



上帝的形像

当我们自己还不够成熟时,我们的自我感却很强,我们易于去批评、责备别人。

记得有一天我对师父说:“你骗我。”

他问我:“是怎么回事?”

我说:“你认为我还只是个小孩子,所以有些事你就保留不跟我讲。”

“告诉我,到底我保留了些什么?”

“你并没有让我见到上帝。或许你做不到,但你也可以教我有关上帝的事啊!如果你的能力仅止于此,那你也必须真诚不可隐瞒。”

他回答说:“明天早上我会让你看到上帝。”

我问道,“真的吗?”

他回答说:“当然是真的………不过你身、心、灵各方面都准备好了吗?”

往曰在睡前我都习惯会做一下静坐,但是这一晚我却做不下去。我确定第二天早晨我可以亲眼看到上帝,所以静坐的目的又是为何呢?我彻夜兴奋无法成眠。

早晨还没来得及沐浴我就去见师父。我想:“当我的上师显示上帝让我看时,我为何要花时间去沐浴呢?我只用水洗了一下脸,整理了一下头发,就去见我的上师。”

他说:“坐下!”

我想:“现在他要将上帝显现给我看了。”

平常我很少谦卑,但是那天早上我变得异常的谦逊,我在他面前行了好几次礼。他看着我说道:“今天你怎么了?你的举止为何如此怪异,你的心绪为何这么不正常?”

我说:“难道你忘了?你答应要把上帝给我看的。”

他说:“好的!告诉我你想看的是哪一类型的上帝。”

我说:“老师,有许多种的上帝吗?”

他问我:“你对上帝的概念和定义是怎样的?我要根据你所认定和定义的上帝来显示给你看。每一个人都想见上帝,但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却对上帝没有任何坚 强的信念。如果你在不停的追寻,但是对你追寻的目标却没有坚定和确定的信念,你到底是要找寻什么呢?我若告诉你,不论你看到什么东西,它都是上帝,你是不 会因此而满意的。如果我说上帝在你心中,你仍然不会感到满足。假设我让你看到上帝,你却说:“不!这不是上帝。那么接下去我还能做什么呢?所以你先告诉我 你所认为的上帝,我将把那个上帝给你看。”

我告诉他:“等一下,让我想想看。”

他说:“上帝不在你思想的范畴里。回去做你的静坐,当你准备好时,告诉我。当你决定了你所要见的上帝之类型时,你随时都可以来见我。我不骗你——我会把上帝显给你看的。让你见到上帝,这是我的责任。”

我尽力地去想像上帝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的想像力无法超越人的形像。我心灵的范畴超越了植物、动物,最后到了万物之灵的人类。所以我想像一位充满智慧和 俊秀的人,他非常强壮,能力非凡。我想上帝看起来一定是像这个样子的。最后我明白了以前我那愚蠢的要求。在连我心中都不清楚明白时,我怎能体验到上帝是怎 么回事呢?

最后我去见我的师父,并请求:“老师,让我看到能使我们免于忧伤痛苦,能使我们得到幸福快乐的上帝。”

他说:“这是一个平衡和宁静的境界,你必须自己去锻炼和学习。”

没有一个清明的心灵,而只是想看见上帝,无异于在暗室摸索。我发现人类的心灵是有范围的,它只能根据其有限的范畴看到狭小的部份。没有人能解释上帝是 什么或在心中想像出上帝来。一般人会说上帝就是真理,爱的泉源,绝对的真实,或是他显示了宇宙之中大千世界。但是这些都只是抽象的概念,无法满足想见上帝 的欲望。那么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相信上帝就是具有人形像的人,他可以想像并见到他的形像,但是真正的上帝,无法以人类的肉眼看到他。

只有真正了悟到宇宙大我,并知道大我遍布一切的人,才能了解到上帝。

所以当一个学生持着这样的态度:“我想要见上帝,而我的老师并没有让我见到上帝,我的老师并没有给我我所要的东西。”最后他一定会了解到,这个并非是 老师的责任。如果你发现你做了不切实际的要求,你就应该转换自己内在的追寻来替代对老师的要求。上帝就在你的心中不假外求。没有人能把上帝显示给别人看。 一个人必须独立的去了解他的真我,当他了悟到一切都是真我的显现时,这就是上帝。在无知的状态,学生想像上帝是一个特殊的人,他想要见这个人正如同他想要 看一些世俗世界的东西。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是当他了解到上帝就是真理,并且在行为、言论中来实践它,那么关于对上帝特质的无知就会消失,自我了悟将紧 接着来临。



历练的必要

我经常到朗嘎拉(Ramgarah)森林去,我的朋友南丁巴巴(Nantin Ba Ba)住在那儿。他从六岁起就过着简朴的生活并接受灵性的修练。我们两人都很顽皮。我们经常偷偷的跑到村子里,潜进别人的厨房,有什么吃什么,然后再返回 森林去。这种举动在村民间引起了神秘的气氛;有些人认为我们是至上的化身,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是魔鬼。

那个地区有许多属于南尼达(Nanital)富户人家的苹果园;一天我们离开住所,住到一条流经这些苹果园的河流之附近。晚间我们搜集了一些枯木,将 之聚在一块引火燃烧。因为森林管理员担心森林失火,所以我们就故意在果园里燃起火堆。园主看见我们认为我们是在偷园里的苹果及其他稀有果类。他非常吝啬和 贪婪,不准任何人捡拾掉在地上的水果。他叫管理员带着竹棍来追赶我们。五个人朝我们追打过来。当他们逼近时方看出我们并非小偷,而是住在森林里的年轻瑜伽 行者。

我回到师父身边三个月后他对我说:“你做的糊涂事,为我惹来了麻烦。”

我回答说:“我并没做什么啊!”

但是他继续说道:“我像母亲照顾婴儿般的照顾你。哪一天你才会长大呢?你为何侵入到别人的果园里?”

我回答道:“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上帝的。那些在为上帝工作的人就有权去使用他们。”
针对这问题我的上师说:“你这种想法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乱引用经典上的话。你的观念必须纠正。”然后他给我如下的指示:

1、须视宇宙的真理无所不在。
2、不要执著于物质世界所带来的快乐。把他们视为帮助灵性进步的工具。
3、不可妄想任何人的器物、女人或金钱。

他说:“你不记得古奥义书上所说的这些话吗?以后如果你再犯了任何社会的罪行和干扰别人的家庭生活,我就不再理你了。”

有时候他会用拒绝和我说话来惩罚我,他那惩罚性的沉默和充满爱心慈祥的宁静,其间的差异我是非常清楚的。那时我才十六岁,全身充满了活力。我非常活跃 并经常打扰到他。但是他经常说:“孩子!这是我的业报,而不是你的过错。我正在消除我自己业力的种子。”我感到沮丧并答应不再违背他的训示,但是没多久我 又故态复萌。有时候我故意不负起责任,又有些时候我却在疏忽中不经意的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这位伟大的人物不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是爱着我——纵使我行为不检 也是一样的。

一个人长大后,他就开始了解到真正生命的哲学。然后他开始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思维。灵性的修练须要随时随地警惕自己。训练不见得要采用严格的强迫 方式,但是学生必须约束自己,并视训练为自我成长的根本要素。严格强迫的训练方式不见得有益。用这种方法一个人可能会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但是 却无法了解如何去做。

诅咒中的祝福

不论何时,只要一变得自私自利,我的心灵就堕落了,这是我的体验。

我的师父说:“尽你的力量去做,但不论何时只要是你心怀自大、自满、自私自利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的话,你都不会成功的。这是我对你的诅咒。”

我惊讶的看着他。他到底在说什么呀?

稍顷,他继续地说道:“不论何时你只要变得无私,充满了爱心,也不自大自满时,你会发现在自己的背后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你在往人生正确的方向迈进时,永远不会失败,这是我对你的祝福。”

自私的人永远只想到和谈论到自己。他的自私造成他的自我本位和不幸。自我了悟的捷径就是祛除自我感(Ego),臣服在宇宙大道的足下。撒商 (Satsanga)与具灵性之圣者为友,以及经常反观自照,将帮助一个人超越迷惑的困境。无私的历炼可以净化牢不可破的“我执”。不纯净的自我是邪恶 的,它阻碍一个人的进步。但是净化的自我是辨别宇宙大我和个体小我的最佳工具。自私自利的人永远无法扩展他的心灵意识。被自大自满的“我执”所束缚缠身的 人一定会为他们自己带来痛苦的折磨。但是经常视外在为一体的人却能永保快乐和无惧,生命的每一刹那都是喜悦的。无私、谦逊和充满爱心的人是人类真正的大恩 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