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或许并不存在所谓的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拟南芥基因研究显示:环境对遗传多样性影响巨大

 横子 2007-07-23
拟南芥基因研究显示:环境对遗传多样性影响巨大 同一物种不同地域的遗传差异性超出研究人员想象
 作者:任霄鹏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7-23 16:47:56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图片说明:不同地域的拟南芥的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图中差异是示意性的)。
(图片来源:MPI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一项针对多种拟南芥的基因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物种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的影响比之前人们预期的更大。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
 
除了实验室中科学家的“最爱”,世界各地还分布着多种野生拟南芥。它们的生长速度、叶子 颜色以及发枝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最新的研究中,由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Detlef Weigel领导的国际科学家小组,从美洲、非洲和亚洲以及其他极地和亚热带区域搜集了19种拟南芥,并将它们的基因序列(约1.2亿个碱基对)与实验室 用拟南芥基因组(2000年测定完成)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确定了相关的遗传差异。
 
所得到的结果令人吃惊:它们遗传差异的广度远远超过了所谓的“改进基因组” (streamlined genome)。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每180个碱基对中就有一个是可变的。同时研究表明,大约4%的实验室用拟南芥基因组要么与野生种类差异很大,要么完 全不存在于野生种类的拟南芥中。此外,大约十分之一的野生拟南芥基因是有缺陷的,无法完成正常的功能。
 
新的研究结论为科学家提出了许多新的基础性问题。Weigel表示,“或许并不存在所谓 的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迄今为止,对个体DNA序列的认识并不能使科学家充分理解一个物种的遗传潜能。”此外,拟南芥基因组的可塑性也令人惊讶。尽管拟南芥 的基因组中的基因数量与人类和一些作物相当,但它整个基因组的大小不及后两者的十二分之一。同时,拟南芥基因组中几乎没有重复序列和无关联的“垃圾”序 列。
 
进一步研究表明,拟南芥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相关(比如抵御病原体和感染)的基因,其可变性大大超过其他功能基因。Weigel认为,这一遗传特性反映出拟南芥对当地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正是这些易变基因使得拟南芥能够经受干燥和潮湿,炎热和寒冷,并调节自身的生长季节。
 
新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环境影响遗传多样性的理解,也将有助于开发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植物品种。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已经渐渐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科学网 任霄鹏/编译)
 
 
更多阅读(英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