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家公司七成业绩报喜 高成长夯实牛市基础
兴业 近日大盘连续上扬,深成指和沪综指双双创出历史新高,走出近两个月的盘整格局。经过5月底以来的震荡整理,政府宏观调控、股市估值困惑、股市资金外流、“大小非”解禁等不确定风险已经逐步被市场消化。而健康的经济、强劲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充足的资金等基本面因素,重新成为主导行情的因素。展望未来,市场不会重复二季度的无序和疯狂,而是在机构资金的主导下,在
半年报业绩增长强劲 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已公布了半年报预告的724家公司中,扭亏、预增、略增、续盈等报喜的公司数量近7成,远超过报忧公司。其中,20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0%,25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占已公布公司总数的33%。 大盘蓝筹股的成长性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已发布业绩预告的724家公司中,300家公司业绩增幅超出市场一致预期,占已发布总数的41.44%。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险、机械设备、金属非金属、石化化工等行业。银行、钢铁类公司业绩增长尤其突出,除中国银行外,其余上市银行都公布了业绩预告,预增幅度在50%到145%之间。32家钢铁企业中18家发布了业绩预告,预增幅度在30%-800%之间。 快速增长不是偶然事件 截至7月26日,已有105家公司公布了2007年中期业绩,其中97家盈利,仅8家亏损,83.81%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8.1%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剔除5家无可比数据公司,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1.35%。数据显示,主营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支的变化是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了72.28%,营业外收支净额由去年的-0.38亿增加到3.14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6.44%,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快速增长并不是偶然事件。 同时,对各项财务比率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都在提高。数据显示,已公布半年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下降了0.77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上升了3.75个百分点。另外,营业外收支净额占净利润比例上升了4.19个百分点,这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了股东利益一致化,上市公司释放利润和大股东资产注入的效应开始显现。 买入并持有成长型蓝筹 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是决定我们投资策略的基础,根据上述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和已公布的半年报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仍然是:买入并持有成长型蓝筹股,主要为以下两类。 首先是内生式增长的蓝筹股,主要集中于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机械、石化、铁路、节能环保、医药、汽车等行业。这些行业符合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趋势,业绩快速增长,而相关的 其次是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蓝筹公司。我们看好钢铁、有色、军工、建材、化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未来随着节能环保门槛提升,必然导致行业中的落后产能被淘汰,这恰恰有利于作为龙头的蓝筹公司,为它们提供了重新整合行业内资源的良机。另外,资产注入将是延续数年的投资主题,是股市和经济双赢的大趋势。我们关注有实质性资产注入的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