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灌水】:Windows 2000/XP/2003 任务管理器中“性能”页内的术语说明 魅...

 大章 2007-07-28
务管理器(Ctrl+Shift+Esc)中“性能”各图表组框反映的是系统CPU和内存的使用,查看这些参数有助于了解系统运行的状况,改善系统性能。由于很多术语名词比较专业晦涩,也容易产生误解,因此我简要说明如下:

1、【CPU 使用】
CPU的使用百分比,柱状图表示实时的CPU使用率。

2、【CPU 使用记录】
CPU使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红线则表示系统内核的使用率(红线需点击任务管理器的查看菜单,选中“显示内核时间”项)。

3、【PF 使用】
PF是页面文件 Page File 的简写。这个数字容易让人误解,被认为是系统当时使用的页面文件的大小。其正确的含义应为:正在使用的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之和。实际使用的页面文件大小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如 PageFile Monitor 等查看,也可以通过 Windows 控制台来查看。

4、【页面文件使用记录】
页面文件使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5、【总数】:正在运行的句柄、线程和进程的总数
-句柄数:所谓句柄,简单的说就是 Windows 用来标识被应用程序所建立或使用对象的一个长整型数据,Windows 使用各种各样的句柄来标识诸如应用程序实例、窗口、控制、位图和GDI对象等等,是一种指针的指针。
-线程数:指程序中能独立运行的部分。
-进程数:运行的程序数目。

6、【物理内存(K)】
-总数:好理解,就是机子里所配置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存总量。若有内存256MB,即256×1024=262144KB,262144KB的内存减去512KB的高位内存,再减去系统内核占用的16KB,即为:实际内存总数261616KB。
-可用数:物理内存中可被程序使用的空余量。但实际的空余量要比这个数值略大一些,因为物理内存不会在完全用完后才去转用虚拟内存的。也就是说这个空余量是指使用虚拟内存(Page File)前所剩余的物理内存。
-系统缓存:被分配用于系统缓存用的物理内存量。主要来存放一些关键程序和数据等。一但系统或者程序需要,部分内存会被释放出来,也就是说这个值是可变的。

7、【内存使用(K)】
-总数:是被操作系统和正运行程序所占用内存总和,包括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Page File)。它和上面的PF使用率是一致的。
-限制:指系统所能提供的最高内存量,是物理内存(RAM)和虚拟(Page File)内存。
-峰值:指一段时间内系统曾达到的内存使用最高值。如果这个值超过本机物理内存的数量,则应当增加物理内存以提升计算机性能;若这个值接近上面的“限制”的时候,则意味着要同时增加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Page File)。

8、【核心内存(K)】:操作系统内核以及设备驱动程序所使用的内存
-总数:操作系统核心程序使用的物理内存总数。通常,这一数值总是越低越好些的。
-分页数:可以复制到页面文件中的内存,一旦系统需要这部分物理内存的话,它会被“映射”到硬盘,由此可以释放部分物理内存。
-未分页:保留在物理内存中的内存,这部分不会被映射到硬盘,即页面文件中。

◇◇◇◇◇◇◇◇◇◇◇◇◇◇◇◇◇◇◇◇◇

什么是内存分页,为什么要分页?

AN:首先,我们现在使用的 Windows 2000 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均是32/64位的、基于分页机制虚拟内存技术的、保护模式的操作系统。分页机制的虚拟内存技术使得每个进程有4GB的虚拟地址空间。基于分页机制,4GB地址空间的一些部分被映射了物理内存,一些部分映射硬盘上的交换文件,一些部分什么也没有映射。而保护模式就是是增强了的实模式。它将很多原来16位的CPU寻址寄存器扩展成了32位,而且在兼容实模式寻址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寻址空间;其次,保护模式可以看作是在实模式上增加了很多软件可以实现的硬件功能(即所谓的“软件的硬化”);可以说,保护模式=增强的实模式+硬件上对一些功能的支持。

保护模式只是在实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寻址空间,增加了对多任务的支持(即使用CPU的TR寄存器来实现多任务处理,但这一功能应该也可以由操作系统实现,这是软件硬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增加了分页方式的内存管理,以及由硬件提供的缺页异常(硬件提供的缺页异常便于操作系统及时的在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中进行交换数据,这是一个可选的功能,其实也完全可以由操作系统实现)。

保护模式中,对内存段的处理,不再简简单单是16位的段了,而是16位的段选择符,要到GDT或者LDT中去查找段的位置。GDT和LDT是在内存中的,由操作系统设置。这样就避免了在CPU中增加过多的寄存器,而且可以对各个段进行各种描述和权限的控制。段的长度也不再受实模式中64K的限制了,而是可以达到4GB的极限(通过调整粒度和段限长字段的值)。

保护模式中对多任务的支持,不过是维护一个TSS来完成的。这个TSS,由TR在GDT中标明,是一个很短的段。各个任务有自己不同的TSS,在切换任务的任何设置TR来切换不同的TSS。其实,TSS就是寄存器级的上下文。

保护模式中对中断的处理,其实还是和实模式中是一样的。不过这回不是固定在内存前端的中断向量表了,而是可以在内存中自由指定位置的IDT,这个位置便是由IDTR来指定。而且这回的ID,可以带回更多的信息,更可以处理陷阱和任务切换。

在保护模式中可以选择使用分页的方式对内存进行操作。使用分页方式的好处是:
一、物理内存中没有的缺页可以直接由CPU(硬件)发出异常,进而由操作系统捕获,从容的进行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交换;不然的话,是否存在于物理内存中,只能由操作系统谨慎的进行处理了。
二、可以根据各级页表中的信息提供分页级的权限保护。
其实,在DOS时代,限制于只能使用CPU的实模式,为了突破1MB物理内存和640KB基本内存的限制,人们已经想出了类似保护模式下CPU对内存进行分页管理的机制的EMS,只是这个后来使用不多。后来,随着DOS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DOS系统下进入保护模式,并利用保护模式下的CPU内存分页管理机制来获取更大的内存了,到了DOS 6.22,已经可以寻址64M的XMS了。但由于DOS设计上的限制,最终还是被越来越强悍的硬件淘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