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菲定律解释——为什么倒霉的总倒霉?

 guagua 2007-08-02

墨菲定律解释——

           为什么倒霉的总倒霉?

 

我的数码相机充电器已经两个月找不到了,我翻遍了家中的每一个抽屉都寻它不见,于是我不得不花几百块钱再配了一个。就在买到新充电器的那天下午,我随手打开办公室中那个不常用的抽屉,我的充电器,就落满灰尘的放在里面。

面包掉在地上了,恰好是有果酱的那一面向下;看一场沉闷无聊的电影,你刚出去买了一包爆米花,银幕上就出现了精彩的镜头。在公共车站等了半天没有车来,你刚转身打上出租车,公交车就来了。这样和我类似的情景,你是不是也经常遇到,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郁闷万分:我怎么老这么倒霉?

千万别感慨生活好像处处在和你作对,“可能出错的地方一定出错”,所以倒霉的事情你一定会遇上,这正是流传甚广,有时看起来似乎很没有道理甚至会招致偏执的“墨菲定律”。

墨菲是美国空军的一位工程师,1949年曾参加测试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实验。他发现在固定测量加速度的仪器时,有的人居然有条不紊地把16支加速度计全装在了错误的位置上。

于是,墨菲说:“哪怕只有一种致命的选择,也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以后,这句话广为流传,并被奉为“定律”。墨菲定律在流传中因各人所加入的不同感受而逐渐产生多种变体,其中“可能出错的地方一定出错”,正是这条定律最精炼的阐释。

这个定律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表现,对于用电脑的人来说,没有备份的资料一定会丢失,对天气多变地区的人来说,老天永远在你没拿伞的时候下雨。

墨菲定律并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可以定性或者可以量化的定律,它在很多时候加入了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我们过于强调了在倒霉事件中自我的重要性。但是墨菲定律并不仅仅是我们感觉的问题,它有统计概率的理论基础。比如,两双袜子丢失了任意两只,剩下两只不配对的几率显然是配对的几率的两倍。在类似袜子这样,一部分被破坏整体就都无法正常运行的系统中,任意一个部分“出毛病”的概率显然要比一切正常的概率大得多。所以,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墨菲定律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0世纪中期,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真正成为世界主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科技乐观主义处处弥漫。墨菲定律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警醒。世界万物,纷繁复杂,我们解决问题的技巧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可能就越严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