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竞价排名、点击计费成就了Google和百度一样,KooCall会是万维联讯的巨大机会吗
网聚长尾 贵州旅游在线的运营总监王先生发现,每个月客户打来的咨询 为什么电话变多了?因为贵州旅游在线的网站上安装了一个名为KooCall的平台。客户在浏览该 似乎没有特别之处?要知道,这里的通话是由商家付费的。而且,与web800以及各类网上电话不同,双方通话信号走的是PSTN网,和打普通电话一样具有电信级的话音质量。 在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商家在使用这样的 PayPerCall,简单的说,就是按客户打电话的数量或 根据KelseyGroup的调查,只有4%的点击会转化为销售,而电话转化为销售的比例是它的10倍以上。虽然它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广告营销模式,但是发展势头引人注目。 国内已有若干家厂商在开展PayPerCall业务,如龙拓 贵州旅游在线采用的是直复热线业务,即把KooCall界面嵌在自己的网页上,每年只需付给万维联讯2400元 “我们以前开展的主要是直复热线,直复广告和直复实名是最近才推出的新业务。”万维联讯一级代理北京艾格兴公司总经理曹明明说。艾格兴是一家传统的广告代理公司,手中有大量的媒体和客户资源。 所谓的直复广告,就是万维联讯或其代理商替广告主将广告投放到新浪、百度等网站,这些广告上都有点击通话的按钮,可以进入KooCall界面,而广告主只需按实际打来的电话个数或通话时长来付费即可。显然,由于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万维联讯和代理商会尽量投放到效果好的媒体,广告主则可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价格方面,如果是按通话次数(达到一定时长)来算,一般是每次10元左右,按不同行业的行情而定。 目前来看,大型企业有健全的 呼叫搜索的未来 就像楼宇电视广告成就了分众,竞价排名、点击计费成就了Google和百度一样,KooCall会是万维联讯的巨大机会吗? PayPerClick(点击付费)是目前 早在2004年,这种模式即已出现,过去一年中更是发展迅速。今年6月,微软收购了Tellme公司,Tellme的支柱便是PayPerCall,其业务已经占据了美国大部分市场。同期,Google也开始了PayPerCall产品的测试。 在国内,PayPerCall也是风生水起。“我们今年6月初刚开始推KooCall(以前叫DRMedias),而且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宣传,现在有6万个注册用户了。”万维联讯副总经理王飙说,对于他们这种用电话把广告主和客户关联起来的模式,他显得很有信心。去年,万维联讯还获得了新扬投资和美国晨兴创投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那么,PayPerCall会如一些媒体所说的,颠覆传统的点击计费方式吗?很难说。正如一位KooCall客户所言:“竞价排名、点击计费、PayPerCall我们会搭配使用,点击计费还是有它的价值。”短时间内,还难以看到点击计费被替代的迹象。但是,PayPerCall由于更具有精准营销的特性,它会分流广告主相当一部分广告预算,这是肯定的。 有运营商技术背景的万维联讯,将电信级的业务控制和管理系统引入了KooCall平台。王飙介绍说,KooCall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中继站,在后台可以看到用户的IP地址、本机号码、呼叫号码、通话时长、计费等一系列信息。出于安全考虑,商家和用户对于彼此的电话号都是不可见的。这些,显然带有运营商BSS、OSS系统的色彩。KooCall将电信网与互联网做了一次相切,互联网访客就可以通过电信网而成为顾客。在中国1.4亿互联网用户、3.7亿固话用户和5亿手机用户中间,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谁会成为呼叫搜索模式下的百度? 在万维联讯的业务链条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广告的落地。KooCall就像一个 目前,万维联讯已经与百度、新浪、IT168、中国汽车网等知名网站开展了合作,依托这些媒体,万维联讯有了很好的广告发布平台。王飙介绍说,万维联讯还将把KooCall拓展到WAP平台和SMS短信平台上。 如果万维联讯的KooCall网站能办成全国电话搜索的Google、百度,那么它就成了一个新媒体——呼叫搜索引擎,以此为源头,未来会衍生出很多新的业务模式。但在目前,万维联讯主要还是要依托广告投放网站,这一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做新媒体、广告代理商还是单纯技术提供商,这是一个关乎万维联讯未来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