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远古称琴,后为别于其它琴类而称古琴。 古琴早在“诗经”上已有记载。先人常把它与有25弦的瑟一起弹奏,其声协调动听,扣人心弦。故古人常以琴瑟两乐器来比喻朋友夫妻之和谐,如“琴瑟之友”、“琴瑟和鸣”、“台鼓瑟琴”等,都为典雅名句。古时凡衡量才子佳人者,常以能鸣琴、弈棋、写诗、绘画括之,称之为“琴棋书画”。这琴棋书画以琴为首,说明琴在我国古代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并非一般。古代文人学士几乎无一不好琴者,从孔子到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王维、李白、白居易等名人都是琴不离身的。甚至不善操琴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也写过不少咏琴诗。关于琴的传说是颇多的。 一说苏东坡夜宿灵隐山房,忽听二女哭泣,循声寻之,却在墙下。天亮命人掘地,见埋者乃一古琴。东坡把夜闻之琴声重作新曲,以示对此乐器的情谊,曲曰:“记得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如今撤我古墙阴,秋风衰草白云深,流水高山何处寻?” 一说古时有制琴艺师雷威,得神人之助,身怀精妙绝伦之制琴技艺。他为了制琴,常于大风雪天入深山老林寻材,故得良木,所制皆为历代珍品,价值连城。其中最著名者是一架名叫“春雷”的古琴,此琴久为历代艺人所传颂。宋朝徽宗皇帝曾得,爱不释手,特命人造琴台藏之。金人灭宋,徽宗被俘。金章宗虽轻视宋帝,但却极为器重“春雷”,临终抱以入葬。后琴又被人掘出,送琴师万松老人,流传民间。 另有一说,战国时,郑楚交兵,郑国俘楚一批士兵献于晋国,其中有一战士钟仪系楚人名琴师。晋王命他操琴,钟仪以感人之楚声奏出对家乡的怀念,令晋侯深受感动,曰:“乐操土风,不忘旧也。”遂以赠与,送归楚国。 还有一说,学士司马相如应友之约到卓家作客,席间弹一曲“凤求凰”以谢主人。卓文君扶屏听之动情,以身相许,遂传为千古佳话。名人嵇康因反对朝庭,四十被杀。临刑前求借琴操一曲“广陵散”,乐声悲壮,感人至深,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所称道。明朝失败,清人入关,广州守将邝露率众据守数月,终于援尽粮绝城陷。清兵入城见邝露抱琴绝食而死,后慕其节写诗祭之:“凤凰不来兮我心悲,抱琴而死兮当告谁?”可见邝露爱琴之甚。 从上述的一个个小故事中,我们可看到古琴在我国古代文艺生活中的地位。许多诗人都曾写过赞古琴之诗作,其中尤以李白的诗,更给人以遐想。诗曰: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流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