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建筑技术揭秘:自动造房机工作似喷墨打印1

 洛书河图 2007-08-2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 07:52  《新知客》

  导语:没有许多的砖瓦、木材、水泥和钢筋搭建的架子:这是一场由机器人、电脑领导的新的房屋建造革命。

  如果用传统的方法来完整地建造一栋房子,平均需要多少步骤?答案是: 4万个。

  在外界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一个有经验的施工队一般需要六个月的时间,并且消耗大约 4吨的材料方可完成一栋房子的建筑,其中包含了人员的配备、协调,各种物资的调配和诸多繁杂的工序。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一种更加简便的自动建造系统,或许各种工作程序会变得更加协调,配置更加合理,而整个建造过程会更加迅速、经济、安全。

  这个构想已经成为了现实:经过全世界众多工程建筑师的研究,人们提出了很多种自动建造房屋的设想,许多不同种类的建造实验也已经获得了成功。如今我们展示的这些自动房屋建造系统就像一间 “完美工厂” ,在采用了特殊的泵系统后,自动建造机可以从低到高,一层一层地建造整幢房屋。无论是地板还是墙壁,都可以一步一步地浇筑而成。

  这种技术可以运用在各种建筑之中,只需要在电脑上进行不同的设定,从豪华的宫殿到普通居民住宅,都可以简单地自动完成。

  第一种构想:把房子浇出来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California)一位伊朗裔工程师比洛克•霍什内维斯( Behrokh Khoshnevis),从事了多年的 “轮廓工艺( Contour crafting)”建造技术的研究工作。这项设想的关键,就在于将建造房屋回复到最初的模型制造方式。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造过程是建立在先进的、由计算机控制的起重机和框架建造系统的基础上。经特殊设计的专门机器人会用石灰和水泥浇筑出房屋的整体结构。这个机器人由于是专门设计,所以身价昂贵——价值150 万美元。

  在正式工作的时候,机器人会被安装在金属活动起重台架上,它的一端和电脑设计图相连;另一端则是一个喷嘴。喷嘴会根据设计图的指示,在指定地点喷出一圈半流体的混凝土材料,就像在桌子上挤出一圈牙膏一样。

  然后,喷嘴附带的两个泥铲会自动伸出,规整混凝土的形状。就这样,一层层的建筑材料砌上去,形成外墙,再扣个穹顶,一座房子就建好了。由于混凝土材料是特别加工的,在太阳下面会迅速变干并凝固,因此建好后马上就能住人。

  在搭建完一间独立完整的房屋后,剩下的工作只需要安装门窗和进行简单的室内 装修了。节省了烦琐的工序,以及人力成本,其结果就是——根据专家预测,只要一天时间,它就可以建成一座 185平方米的房子,速度是人力的 200倍。

  从建房原理上来看,这个工作模式跟喷墨打印机在纸上打印一样,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这种设备中适使用的喷嘴是可以任意方向转动。由于建房的简便性,它适用于需要紧急建房的情况,譬如避难棚的建设。按照比洛克·霍什内维斯的说法就是:现在衣服、鞋子和汽车都已经可以自动生产了,房屋如果仍旧需要人们按照之前的方法去建造,未免太不合理。

新型建筑技术揭秘:自动造房机工作似喷墨打印
像印刷一样,利用建造模具的方式用水泥填充
  

  下方方格中展示的是" 轮廓工艺(Contour crafting )" 建造技术的工作过程:只需要一个机器人(一套机械建造设备)就可以一步步逐层建造一幢房子。首先,利用机械在建筑场地勾画出一个整体轮廓、线条;接着,开始砌墙,机器人会按规划图自动留出门和窗户的位置;然后,盖上第一层的天花板,并接着在顶上浇灌出第二层的地面;最后完成屋顶、墙壁外部结构等细节部分。时间:如此这般, 24小时之内就能建造出几幢简单的毛坯房。

新型建筑技术揭秘:自动造房机工作似喷墨打印
比尼贝壳建筑:体育馆

  第二种设想:空气泵建出比尼贝壳

  这项领域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早在 1970年,在米兰附近的塞斯托 ·圣吉奥瓦尼( Sesto Sam Giovanni),人们就尝试用 3个月的时间搭建了一座 1.1万立方米的宫殿,而这个奇特的建筑完全是由塑料建造的。

  然而,真正的“自动建造系统”的先驱,也是为这种系统命名的人是意大利托斯卡纳( Toscana)的建筑师但丁•比尼( Dante Bini),他在 60岁的时候提出了这种利用水泥浇筑,逐层建造房屋的设想。他回忆道:“1965年,在博洛尼亚( Bologna)克里斯贝拉诺( Crespellano),我成功地用了 60分钟的时间,用水泥浇筑出了一个 12平方米, 6米高的方格房子。”

  根据比尼的回忆,这是“比尼贝壳(Binishell)”的雏形,然后他尝试用水泥浇筑12到40 米见方的房子,用钢筋框架加以支撑固定,并在其中添加氯丁 (二烯) 橡胶(neoprene )和聚氯乙烯(Pvc )使之融合为一体:在过去这是一种使建筑材料膨胀,并将圆形屋顶支撑抬高的方法。

  而到了如今,世界上有 32个国家正在使用 1600个比尼贝壳 ,它的使用包括住宅、学校、健身场馆、教堂,甚至加油站。 在2005年,比尼又有了新的设想,在比尼贝壳的基础上他又发明了一套新的系统:比尼庇护所( BiniShelter)。

  比尼庇护所的原理是把一个房子简单地分成 8个部分,每个部分单独制造。这些部分都可以制成平板的形状,接下来就是空气泵的事情了。将整个框架用空气泵支撑起来之需要大约一个小时,只需要在搭建地点确定整体的结构就可以了。整个过程的人员需求:3个工人。

  比尼庇护所还是一套整体可循环使用系统,能够随时将房屋拆除和重新搭建。这样的建筑还可以不断改进,由于机械和电力系统的加入,自动建造技术也会越来越完善。在日本,这一切已经开始得以实现:仅仅是一个机器人就独立在日本名古屋建造了一幢21层高的楼房,而且在建造过程中,除了电脑工程师外,没有一个泥瓦匠参与工作。

新型建筑技术揭秘:自动造房机工作似喷墨打印这种是“利布勒式(Forma Libre)”的民居建筑,建造这样一间房子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

  第三种设想:抗地震的房子?用铁和布搭建

  如果考虑到最原始、最经济、最迅速去建造一幢房屋的前提,并且该房屋还需要拥有防地震和保护生态的功能:那它应该是这种被称作“利布勒式(Forma Libre )”的房子了,它是由西班牙建筑师莫伊瑟斯•阿瓦勒兹•耶拉(Moises Alvarez Yela )构想出的。

  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Andalusia ),利用这套建造系统已经建造了很多不同的居民住宅,尤其是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 )地区。利布勒式房子造型随意,用铁制成的框架结构被支撑起来,外面用布包裹,并搭起小帐篷,人们可以坐在这里享用咖啡,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蒙古式帐篷。

  在需要加固的地方,或者是框架的接合处会填充高压水泥,这样可以使整幢房子更加安全、牢固,保证在遇到飓风和地震等剧烈灾害天气时,它仍然屹立不倒。

  建造这样一幢房子只需要大约15 天,每平方米的建造花费大约是1000 欧元。不过房子的体积没有特别的限制,高度和样式也可以随意设计。加上材料是简单的铁与布,使得建造房屋看上去更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

  自动建造技术将被广泛运用在建筑行业,预计20 年左右的时间,这项技术就会传播到世界各地,它将使房屋建造成本节省大约75% 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 的网站上,对这项建造技术也有极高的评价,网站声称该技术还有可能应用到太空之中,例如在月球上建造太空基地和考察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