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蝴蝶文丛》总序

 新斋老蒋 2007-08-29

《火蝴蝶文丛》,科学出版社,2007

 

《火蝴蝶文丛》总序

 

 

  江晓原:《蝴蝶效应》是我非常喜欢的科幻影片之一。首先我喜欢这个名字的寓意。我们都知道那个著名的比喻,“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不会在美国德州引起一场龙卷风”(洛伦兹,1972。不同版本甚多,意思大同小异),这本来是混沌理论中的一个比喻,但影片用它来表达另一重寓意,即我们的努力经常是事与愿违的,我们无法预知我们努力的后果。在影片中,主人公在时空旅行中反复回到过去,试图将他的童年中一些不如意事重新来过,以求自己现今生活的幸福,结果却每次不是使事情变得更坏,就是引出了新的问题。当我最初听到“火蝴蝶文丛”这个名称时,最先联想到的,就是上面那个著名比喻中的那只神秘的蝴蝶。

 

  刘 兵:你真不愧是一个科幻影迷,看到“火蝴蝶文丛”这个名称最初的联想竟然也是一部科幻电影。当然,这样来理解蝴蝶效应,也与本文丛名称所蕴涵的深意有关。但是,我首先的联想,虽然也是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但注重点却有所不同,也即,一只小小的蝴蝶之翅膀的扇动,居然可以因为我们还无法确切理解的机制而被放大无数倍,造成影响巨大的后果。我想,这也同样可以成为这一文丛名称中“蝴蝶”的另一层含义,甚至是更积极的含义。

 

  江晓原:当然,蝴蝶的意象还可以引起其他的联想,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传奇故事中的“化蝶”之类。尽管我个人不太喜欢蝴蝶这种昆虫,但很多人认为蝴蝶是非常美丽的,比如在上面所说的“化蝶”中就是这样。所以如果这个文丛名能让人唤起一些美感来,倒也不错。

 

  刘 兵:其实,蝴蝶还可以有更多在的寓意。例如“化蝶”,是从幼虫经过蛹再到成虫这样一个成长过程。而且,关于蝴蝶的美感,也与潜在于人们内心但又经常被许多因素压制了的那种博物审美情怀有关,而对博物传统之恢复,也是如今一些科学文化人经常呼唤的。如此等等。因而,在我们与出版社商量策划这套文丛并想为之起一个有意思的名称时,在最初的几种选择中,大家都看好这只“蝴蝶”。

 

  江晓原:至于“火蝴蝶”中“火”的意象,又是另外一番光景。“火”现在通常都是一个好词,比如说一套书卖得很“火”,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火”和“蝴蝶”连在一起,那就成“飞蛾扑火”的景象,就有一点悲壮的意味了。不过,对这个景象我们又何尝不能做新的解读和联想呢?比如,那只蝴蝶虽然去火里飞掠了一回,却能全身而返,甚至还因此而升级换代了;或者,从“飞蛾扑火”联想到凤凰之浴火重生。

 

  刘 兵:尽管“火蝴蝶”这个意象还可以有更多开放性的联想空间,但还是留给读者去发挥吧。其实,在对文丛的名称做了如上说明之后,要理解这套文丛的主旨就比较容易了。近年来,一些原本从事科学哲学、科学史等研究的学者,开始关注科学文化问题,并在学术界和公众传播领域中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并因其科学与文化并重的特点,被媒体称为“科学文化人”。这套文丛,恰恰就是这个群体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作者的最新成果。

 

  江晓原: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科学技术,他们从对科学技术盲目崇拜和迷信的状态中逐渐摆脱出来,开始更为理性地看待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后果与发展前景。反映这种趋势的作品,我们可以在许多地方不时看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认同这种趋势。但是,本文丛的作者群体,则在这方面给予了特殊关注,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并将这方面的研究和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本文丛试图将这个群体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给出一个比较通俗化的、然而又是较为集中的反映。

 

  刘 兵:你只讲了光明的一面,这里我倒想反过来讲讲另一面,即这个群体的许多观点,因与人们对于科学的传统看法有所不同,而遇到了很多的反对,甚至受到了不少激烈的批判。有时,这种反对的声音竟会以与我们当下这个开放宽容的时代很不一致的方式出现。不过,这种局面,我想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以另一种方式证明了这个群体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将这些研究向公众传播的必要性。

 

  江晓原:我近年越来越感到,我们以前对诸如“公众科学素养”之类概念的理解是很成问题的。以前我们通常认为,公众的科学素养主要表现在对科学知识的记忆,比如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之类,以及对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的了解。而实际上这是大大不够的。在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甚至已经进入超速发展的社会中,对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对科学技术被滥用的警惕和忧虑,也应该成为公众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虽然当我们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时很少有人会否认,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绝大部分人往往还是会忽略这一点。

 

  刘 兵:其实在你说的学术讨论中,也还是有着很强的不同声音,更不用说在面向公众的传播方面了。而我们如果放眼世界,就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一般理念中,都已经充分地体现出了相应的思想。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以人文的眼光来审视、研究科学技术时的必然结果。当人们普遍地对科学技术持一种未经反思的盲目乐观态度时,有人以严肃的研究为基础,指出可能的悲观的一面,更会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这样做有时会使一些人觉得不舒服。

 

  江晓原:那么,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做这些工作?这套文丛的作者应该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因而,我们如果对这套文丛的作者群体及其主要特点作一点简要介绍,或许会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丛的意义。

 

刘 兵:首先,从整体上看,正如前面已经简略地提到的,这个群体最突出的特征,是他们都出身于科学哲学或科学史这样的对科学进行人文研究的领域,他们又不仅仅安于在书斋中做纯学问,而是在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努力要把研究成果传达给更广泛的受众,并试图以此唤起某些或许当下仍微不足道但却又有深远意义的改变。

而且,他们中每个人在学术上也是各有特色的,例如,你在天文学史之外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熟悉和对性文化的兴趣,以及近年来对科幻的痴迷;如刘华杰在科学哲学中的研究以及对博物学的热爱与实践;如田松对于现代化的深刻反思;如蒋劲松在科学哲学基础上对科学观念的思考;如李侠对科技政策问题以及科学界现实问题的关注;至于我,也许可以提到的是在科学史基础上兴趣的多样发散,和近来力倡的多元科学观等。

 

  江晓原:看到你这样“严肃认真”地介绍各位作者,我倒愿意对各位作者来一把“饮中八仙歌”式的个性化调侃(以下按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江晓原:幻想成为一只老猫,最恨“大清早开会开死人”。

蒋劲松:谨守素食戒律的虔诚信徒,却要“割科学主义的尾巴”。

  侠:在南方工作的东北汉子,主张“破碎的坚持”。

  兵:不贪钱不贪权不贪色只贪事,鼓吹“懂与不懂都是收获”。

刘华杰:一腔博物情怀,更是“缺省配置”升级的呼唤者。

  松:风流浪子,只想“停下来唱一支歌”。

 

  刘 兵:你这老猫,总结得实在是很有意思,颇有漫画风格,而就突出人物特点来说,漫画有时确实要比那些“标准像”更为传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具体到这套文丛中六位不同作者风格迥异的作品,我想,在这里就不必再多讲,而是留给读者去品味评判吧!

 

 

江晓原  刘 兵

2007720

于安徽合肥旅舍中
 

 

《火蝴蝶文丛》出版信息

丛书名:火蝴蝶文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胡升华 王建
书名: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bb4201000bqc.html
作者:江晓原
定价:26.00元
书名:面对可能的世界:科学的多元文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bb4201000bsk.html
作者:刘兵 
定价:26.00元
书名: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生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bb4201000bsj.html
作者:刘华杰 
定价:28.00元
书名: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bb4201000aet.html
作者:蒋劲松 
定价:28.00元
书名: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bb4201000bqy.html
作者:田松 
定价:25.00元
书名:喧嚣与凝视:透视转型期的科技政策与公共生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bb4201000a3c.html
作者:李侠 
定价:28.0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