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增广昔时贤文壹 前言 近年来由於西方速食文化的侵袭,儿童对於古人的智慧精典日渐疏离,幸好有心人士极力推广读经诵诗,呼吁大众重视我国古代经典的美,在吟诵时可以潜移默化其气质陶冶品格心性.我们知道当幼儿渐渐成长从四岁到十三岁这阶段的儿童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如何把握其特长善加教育以期收到终身受用的效果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那经典永恒的价值将伴随他,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和难题,亦可作为日后待人处世安身立命的根基. 目前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千字文….等都十分盛传,当中的《 增广昔时贤文》,全书浅白易读,字句不长常被一般人沿用.全书收编通俗谚语把许多人生道理都涵盖其中,非常适合儿童每日一句背诵体会增加其见闻.对一般成人来说也适合多加咏诵当成立身处事的座右铭,因此选择这个内容来加以探讨 贰.外缘探究 作者不详 此书为明,清时代的启蒙杂书,因我国最早的古谚编辑成书也是宋代才有的,后人从典籍中检选一些合乎时宜的谚语来编成《 增广昔时贤文》作为农业社会教育孩子之用,所以林文宝教授推断《 增广昔时贤文》成书於明,清时代应是可信(注一) 至於作者无从考证起,因为以前印书人常以自己主观的意见加以增减,甚至把原作者删除故后人要追本溯源就无从下手了 渊源探讨 苏桦先生对《太公家教》的贡献中提到:「我觉得不久前仍流行坊间的小册子《昔时贤文》,还是沿《太公家教》的这一脉络发展下来的…」,林文宝教授也认为《昔时贤文》是源於《太公家教》(注二),因为《 增广昔时贤文》属谚语杂书,其文体主要为长短不齐的联语,内容除极小部分直接采自经史诗歌外,皆以谚语格言口头禅组织而成,既未分类也无章节,由於代代相传所以不只是随时增广,且各地版本也不尽相同,而今许多谚语辞典上的来源,大部分要推溯到《太公家教》,甚至有些《 增广昔时贤文》中的谚语和《太公家教》是完全相同的,如: 积财千万,不如明解一经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取材来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丰富的谚语格言,有的是从经史典籍中引用,有的则世代流传或是推陈出新,像《论语》,《孟子》,《史记》,《孙子兵法》,《汉书》,《三国志》,《礼记》,《说苑》等经史古籍都是《 增广昔时贤文》题材的来源,不过很多都是选取其中的精义,或剪裁某部分的内容,或横跨不同的典籍将他重新编删,使其用词遣语更口语,望文即可生义,如: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涅盘经》有∶「种瓜得瓜种李得李」又《三国志》也有「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诸如此类,常见於《 增广昔时贤文》中,甚至摘取古文的内涵,自行以创造的词汇语句编纂,虽知其含意与经史典籍中的某一章句相符,但遣词造句已改变,其内容大约有四千字,其主旨不外乎,守分,安命,顺天,不是板著面孔说教,而是一本反映数千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人生观,和历史观的书. 参.内容探讨 可分成以下几点来看∶ 排比方式 三言四句排比如: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四言两句排比如: 官有正条,民有私约. 苗从地发,树向枝分.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一人传虚,十人传实.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五言两句排比如: 钱财如粪土,仁义成千金.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扬扬.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老心不老,人穷心不穷. 六言两句排比如: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礼义生於富足,盗贼出於贫穷.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七言两句排比如: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都是命安排.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八言两句排比如: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既坠釜中,反故无益;反覆之水,收之实难. 与人不合,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十言两句排比如: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勤不善,钟不打不鸣.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表现方式 比喻:以易懂的形象来说明发人深思的道理.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说明快乐的重要.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说明求学的重要. 对称:由成双成对的两种同等事物来表现对称的美.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对称於近山,鱼性对称鸟音.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近水楼台对称向阳花木,月对称春. 对比:用相对的手法来比较好坏.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贫与富成对比, 闹市和深山也成对比,无人识和有远亲也成对比. 积黄金白银千两,不如明解经书一卷——黄金白银千两和明解经书一卷成对比. 兴扥:前一句比喻,后一句点明意义,给人深刻的印象.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修辞分析 押韵:在句末以韵母相同的字来互相应和,使人念起来顺口又容易记忆. 高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公王——押ㄤ韵.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药苦口益於病——押ㄥ韵.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押ㄤ韵. 譬喻:有明喻誉和暗喻,[如]和[似]是关键字.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警策:语简言奇含意动人的又称警句. 入山不怕老虎伤,最怕人情两面刀. 天眼恢恢,报应甚速.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顶真:前一句的最后一字或词,是下一句的第一字或词. 人各有心,心各有志.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便不饶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对仗: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字数一样.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叫人枉度春.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夸饰:远超过客观事实,使形象突显. 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救人一命,胜造七吉浮屠.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类叠:字词反覆出现.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映衬:是一种对立的比较,来加强语气, 正面是陪衬,反面是反衬.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特质分析 文学性:谚语是古今通俗流行的经验格言,它显示出中国语文短而巧的美感,表现了许多修辞技巧,很适合作为初学者参考. 教育性:内容除了可使学生砥砺品行外,亦可收潜移默化的效果,若学生多加背诵一时之间无法领悟其中道理,但来日有机会就能豁然开朗. 趣味性:《 增广昔时贤文》的内容有些是从经典史籍中引用的,其背后的故事常令人好奇,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格言谚语常用很轻松的笔法来抒写,用词浅显易懂使人乐於接受,加上每个句子字数不拘,但上下句相同,既能琅琅上口又有变化,更令儿童感到有趣. 思想分析 求之为学方面:劝人勤学用功强调学问的重要,认为知识学问胜过财富. 积黄金白银千两,不如明解经书一卷. 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有田不耕仓凛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修养自己方面:说明如何修养自己达到处身自在的境界.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选择朋友方面:提供择友的准则,能帮助自己更进步的人 才是真正的朋友.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药苦口益於病.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教养子孙方面:说明家和万世兴,一家人只要肯同心协力,不用怕事作不成.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不求金玉重重赏,但愿儿孙个个贤. 人情世故方面:不能要求太高,只能求自己尽到应有的礼节.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路方知少主人.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任他酒价高. 世上若要人情好,赊去物件莫取钱. 知足常乐方面:只要多知足就能得到快乐,一直强求身外之物反而心难安.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自闲. 竹篱茅舍风光好,道院僧房总不如.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明哲保身方面:要小心防范小人,以免惹祸上身.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入山不怕老虎伤,只怕人情两面刀. 积善勿恶方面:劝人谨守本分,多积善德恶事莫作.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积善成名,积恶灭身. 再三行善事,第一莫欺心. 人生感叹方面:对人世间的事物抱著随缘的态度,不要寄望太多以免感伤.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久住令人见,贫来亲也疏. 自我砥砺方面:提醒人们要自我要求,勿求他人.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珍惜光阴方面:时间易逝要好好爱惜.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少年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年之际在於春,一日之际在於寅.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自相矛盾方面:这也正是他的优点,毕竟人生道路迂回曲折,这类相反相成的言语,正是中华民族饱受锻鍊折磨的人生纪录.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宁像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人. 肆.结论 《 增广昔时贤文》在农业社会中是大众处世,交友,求知,齐家,日常生活的规范与原则,因此成为在私塾读书孩童不可缺少的读本,全书浅白易读,可教导童蒙如何立身处世,或许有人会觉得有一部份的内容不合乎时宜,其实在今日的工商社会里仍有其适用性,让学童有此智识,对於日后生活的容忍力,遭遇困难挫折的态度,相信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增广昔时贤文》以各种不同的排比方式,使它更浅显易懂,更精练也更易於流传,也由於它运用各种表现方式,如对比,比喻,兴扥…等使内容更具艺术价值,人们容易接受薰陶,真的可作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有空时不妨读它一读相信会有所收获. 伍.注释 (注一)林文宝著《历代启蒙教材初探》民86年4月初版.台北市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出版.页69. (注二)同注一,页155-159. 陆.参考书目 林文宝著《历代启蒙教材初探》民86年4月初版.台北市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三字经读本-附孝经等十种》民77年1月出版.台南市文国书局出版. 《三字经注解》.台北市同光出版社出版. 雷侨云著《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民87年10月出版.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蔡宗阳著《文灯-文章作法讲话》民66年8月出版.台北市国语日报社出版. 目录 前言 外缘探究 作者不详 渊源探讨 取材来源 内容探讨 排比方式 表现方式 修辞分析 思想分析 特质分析 结论 注释 参考书目 历代启蒙教材专题研究 浅谈 增广昔时贤文指导教授:张成秋教授 班级:语硕一 学号:9083015 姓名:吴纯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