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家都在讲和谐社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的人希望别人给予这个社会以和谐,而他自己则只要安享这个社会的和谐就够了。下面的这个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了。
其实,和谐社会有两个形象,一个是政府与社会团体通过一系列制度政策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另一个则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上。而只有后一个形象才能实施对前一个形象的真实化和人性化。没有后一个形象,前一个形象终究如镜花水月。
支持现代市场社会运行和前进的,有两个引擎:一个是市场,另一个就是人文。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工具,而人文则是驾驭市场的航舵。市场使我们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最佳组合利用,而人文使我们能够实现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市场是财富创造的发动机,而人文是每个人充分发展的结果。以人文驾驭市场,则市场能够持续创新,以市场代替人文,则市场犹如脱缰野马,奔向险域。
市场偏于物化,而人文则使物化归于人道。和谐社会不是任何人一厢情愿地创造出来的,需要每个人积极地奉献自己的真诚与热心。“和谐”首先是将心比心,以心交心,心心相印。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相敬如宾”,做到“克己尊法”,做到“宽容有信”,做到“己所不欲,毋施于人”,这个社会就真的“和谐”了。
附录:亲爱的乘客,您会感恩吗?!
张松春(大众出租四分公司)
我是一位出租车驾驶员,感知在都市里营运服务,心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宽容与感恩要求我尊重自己的工作,尊重和善待每一位乘客,尤其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但人非圣贤,休闲之余,有一个困惑让我思绪不宁,让我惆怅茫然。同时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翻滚,这就是:亲爱的乘客,您会感恩吗?!
今年五月的一天上午,我接了一个电话预约要车业务,浦东张扬路近民生路新村里,有乘客6:45分到上海火车站。于是,我提前5分钟到达要车地点耐心等候。时间过了6:50分以后,楼下出来一对中年夫妻,先生西装革履,风度不凡,比我高大,有阳刚之美,给我的感觉是位“质地”不错的先生。女士穿戴也雅致得体,感觉又告诉我是个“白领”,他们拖着一个大箱。于是我赶紧上前,一边礼貌地“早上好”问候,一边接过先生的大箱,拖到车后,刚搬先生的大箱时,哎哟,挺沉重的,足有六十斤左右。此时,我以为先生会一起合力把大箱包放在行李厢吧,可是事与愿违,那位“质地不错”的先生与那位“白领”女士却已打开车门,车厢里言谈正欢呢。此时我的心里呀,就像赵本山与范伟演的小品里的关键词“拨凉拨凉的”,很是不悦,但还是硬着头皮,使劲把大箱包从地上搬起,放进行李厢里。要知道,我也是五十岁的人呵。可是,先生女士对我连轻描淡写的“谢谢你师傅”都没有,仍然旁若无人的说笑。到了火车站,依然是“富翁腔调”站在一边,无动于衷。我无奈,谁叫我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呢?依然用力重复劳动,把大箱包搬下车,并用祝福的话语:“一路平安”。而他们像没有听见似的,拖着大箱包扬长而去……抛下呆呆发愣的我,距离越拉越远。
那时,我坐在车厢里,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论文化、论职业,应该比我高吧,难道他们不会尊重人,连“谢谢”的词语都舍不得用,更不用说是感恩了。说实在的,那一天,我多少次在心里大声地发问:亲爱的乘客,您会感恩吗?!难道需要我出租司机教您吗?
有问题就有联想,我曾经在营运服务中,在车后排捡到一只钱包,不顾损失营运时间,赶到东昌路地铁站,交给万分焦虑的小姐,小姐当时很感动,一再表示要写信到我公司表示感谢,可是遥遥无期,音信全无。小姐呀,难道你的承诺是逢场作戏吗?!难道也没有学会感恩吗?!
还有出租车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司机大都会用亲切的规范用语作为温馨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服务乘客,而有的乘客却很冷漠,不屑一顾。要知道尊重 也需要“互动”啊。
而恰恰相反的是,我时常收到公司传给我的感谢电话、信件,却是我曾经帮助过的老大爷、老妈妈、弱势群体……应该说,他们的文化、职业不会比那些“白领”高吧。
社会和谐应提倡中国传统的一些优秀道德规范,我以为,宽容和感恩,不应是单方面行为,而应该是热烈的互动。这样,社会才能温馨、健康发展。
亲爱的乘客,您会感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