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四年来首次减息,而中国刚刚年内第五次加息。中美背道而驰的货币政策可能加重调控成本和中国经济过热的风险,加上人民币飙涨,央行调控的压力空前巨大。如何在货币调控中找到平衡点,中国央行的智慧面临一次巨大考验。 美联储18日夜出乎意料地大幅减息,中美利差一次缩水50个基点。中国央行面临的国内经济调控局面本就千头万绪,中美利差骤降使得这一切更加复杂。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5170,比前一个交易日大幅走高96个基点。结束了前几天的盘整走势,大幅走高并逼近9月13日创出的7.5169的汇改以来新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加息周期受到挑战。中国央行是继续加息抑制国内不断上涨的通胀风险,还是压制利率以减轻升值压力和热钱风险?利率政策落入了两难境地。从2004年10月开始,中国实质上进入了一个加息周期,贷款利率8次上调、存款利率7次上调。投资、信贷两年来快速增长,通胀水平从今年开始猛增,8月份CPI同比上涨6.5%。多数专家认为,为遏制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连续加息是必要的。
一方面,从中美汇率中间价来看,美元加速下滑,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可能被迫加快。而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升值幅度实际已经在5%左右,继续提高升值幅度的利弊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看,由于美元对其他货币贬值的速度,很可能快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将可能放慢。其后果是,国际上施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放慢,贸易顺差继续高企。 一些专家早在去年年初已经忧心忡忡地预见到这一困局:美国经济景气下降,进入减息周期;中国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上升,不得不进入加息周期。但同时加息又受到国际环境的掣肘。如何在货币调控中找到平衡点,中国央行的智慧面临一次巨大考验。
********************************************************************* 北京于小星信息咨询部: 受托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分析、传递,为客户参谋、磋商、评议、会诊或顾问投资行为的可行性;建设项目的前期评估分析;大型会议文档及档案整理;科技成果密级评价;受托为外地客户在北京筹办大型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和相关推广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