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想着哪天发了财,就早早退休,四处旅游。最近才发现一天到晚旅游也是一件很费精神的事情。前些日子又去了青岛,可是回来之后总是感觉有些疲倦,貌似是精神上的疲倦,在青岛期间拍的照片也放着没有整理,过了两周了,总算有点恢复。赶紧整理一下发上来。

这是我第二次去青岛。上一次去青岛是两年前的夏天,正值啤酒节期间,非常热闹,也喝了不少啤酒。这次是夏末,啤酒节已经过了,我也只是略微喝了一点点而已。

因为啤酒少了,所以这次的青岛之行,主要的内容就是八大关和崂山。



【八大关】

八大关位于汇泉角景区北部,西临汇泉湾,南接太平湾,最初因有八条以关隘命名的路,故称“八大关”。后又新增了两条,实际上现在有十条以关隘命名的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八大关别墅区的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八大关的路都是林荫道,一行人缓缓步行,别有一番惬意滋味。





青岛有很多喜鹊,当地人把喜鹊叫做吉祥鸟。在八大关见到了好几只喜鹊,在路旁的树丛中跳来跳去。



武胜关路的尽头靠海边的地方有一幢很气派的别墅,是蒋介石的公馆,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楼。对于建筑我不在行,就是觉得它很漂亮,介绍上是这样说的:它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花石楼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了,蒋委员长看来是真的很会享受了。





八大关既然被叫做八大关别墅区,当然还有很多别墅,但是所有的院子几乎都铁门紧闭,所以不方便拍照,走了半天,也就下面这张照片看上去象样一点。



靠近海边的地方,有许多卖海螺之类纪念品的地摊,这可以算是所有海滨城市共有的特点了。



八大关的别墅建筑群几乎是网上、书上关于八大关的千篇一律的主要描述,但是实际情况是,这并不是我看到的八大关最壮观的景象。你能猜到我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是什么吗?

——在八大关,我看到了有生以来最多的新娘。

这里已经成为青岛的婚纱摄影基地了。















青岛的海岸线以礁石为主,沙滩不多,比较出名的也就是第一海滨浴场、第二海滨浴场和石老人海滨浴场。





第二海滨浴场就在八大关景区内,这里当然也少不了新娘子。青岛的沙滩质量不是很好,沙子不够细腻,碎石较多,这一点比起三亚来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很久没有走这么长时间的路了,当然是要经常歇脚的。歇脚的时候,随手照了两个小生灵。







【街景】

出了八大关,沿着汇泉湾的木栈道继续步行。



经过第一海水浴场时远远望见小鱼山。



沿着小鱼山脚下的街道缓缓而行,能够体会到与景区内完全不同的趣味。























【栈桥】

到达青岛湾栈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栈桥是青岛的标志,它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清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供海军码头使用的木桥。1931年经过改建,栈桥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全长440米,宽10米。



在栈桥中间以不同的对光方式拍摄的西面的建筑群,很有意思。





从栈桥向东面望去,可以远远望见绿树白塔的小青岛和海军博物馆的护卫舰。



栈桥的尽头是八角形的回澜阁。栈桥的两侧和回澜阁的四周排满了地摊,海螺、珍珠、乌龟、玩具,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最有趣的是一个摆象棋残局的东北人,更有趣的是他的托儿。我在回澜阁外围的水泥栏杆上坐了半个小时,看见那个托儿出现了两次,每次都引来一群人围观,可就是没有人上钩。本来想拍照的,但还是决定不惹是非了。





【崂山】

第二天整天的行程就是崂山。崂山位于青岛东部的黄海之滨,主峰海拔1133米,是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

崂山虽然不是很险,也不似南方山峦的满目翠绿、流水潺潺的秀美,但是北方的山毕竟有一番北方汉子般的粗犷浑厚,给人一种极踏实稳定的庄严美感。





















爱人们似乎都喜欢用山和锁来表达对爱情的期望和祝福。



我们没有上崂山1133米的主峰巨峰,而是去了上清宫所在的400米左右的山峰。上清宫位于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因与太清宫(俗称下宫)对称,又简称上宫,是崂山的主要道观。



上清宫里的银杏树龄已在千年以上。



七真殿里供奉的重阳真人的七位弟子,就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七子。那位没有胡子的应该就是孙不二。







玉皇殿中供奉的自然就是孙悟空口中的“玉帝老儿”了。



三官殿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们的三位祖先尧、舜、禹。



道观的屋顶上立着一些灵兽,都是单数,五个或者七个。



出了上清宫,一路比较平坦,基本上就是沿着峰顶往索道站走。





太清宫(下宫)位于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







有一个导游一路跟随我们进了太清宫,缠得我们没办法,只好花了20块钱请她讲解。有人讲解倒也不错,要不然只能自己瞎看了。







这次在太清宫终于搞明白什么是“门当户对”了。原先只知道“门当户对”的意思是“指男女双方的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如果这对男女能结成婚姻很合适”,这次终于搞明白其所以然了。

引用
门当户对之建筑文化释疑
========================

很多人都知道成语“门当户对”的含义。究其本意却鲜为人知,其实它广泛存在于古代中国建筑之中,它是中国古代门户建筑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相信很多上了岁数的老人或者曾经生活在老宅的人都见过,只是人们大多熟视无睹或不知其为何物而已。

门当又称门台、门鼓,在民间也俗称门墩。是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相对而置的一对呈扁形的石墩或石鼓,材质为汉白玉或青石。在古代中国,门当有着严格的使用等级限制,其中狮型抱鼓门当为皇族专用,鼓型门当为高级武官,抱鼓型带兽吻头门当为低级武官,箱型带狮门当为高级文官,箱型带雕饰门当为低级文官,箱型无雕饰门当为富豪大家之用,而甘富市民只能用门枕石,普通平民则只能使用门枕木。

每种类型的门当上都雕有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如:“九州同居”、“好事不断”、“并蒂同心”、“吉祥如意”、“八宝吉祥之一吉祥节”等,其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堪称石雕工艺品,门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户对则是指位于门楣上方或门楣两侧的圆柱形或接近圆柱形的六角型圆柱体。材质为雕木或雕砖,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用与喜庆之日悬挂灯笼之用。由于这种木雕或砖雕位于门户之上,一般小户人家的户对多为两枚,而大宅门的户对多为四枚,官府与皇族宗室则有更多,但因都为双数,所以称为户对。那为何户对要用短圆柱形呢?其实它代表了古代人们的一种生殖崇拜观念,即重男丁,衍后代,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盛。

根据建筑学上的和谐美学原理,大门前有门当的宅院必有户对,所以,门当、户对常常被同呼并称。又因为门当、户对上往往雕刻有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且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所以,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因古人对门当、户对赋予的特殊涵义,据此古人在儿女定亲之前,常差人暗中观察对方家的门户,通过对门当及户对的了解摸清对方家世。就这样门当户对在千百年间逐渐演变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以致渐渐被人忽略了其原意。


先来看看门当。



再来看看户对。



太清宫里的这棵银杏树据说只开花不结果。



一块据说摸了会带来好手气的石头,我可是腾出双手挤进人群,使劲把手掌在石头上摩擦了很久。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亭子紧邻崂山道士穿的墙。





这应该是山茶花了吧,太清宫里四处可见。



还有些景致,导游说的我都已经不记得了,只能简单罗列一下。













出了太清宫的大门,浩浩荡荡来了一个车队,好像是政协的。道观里的支持也出来迎接。这天是农历七月廿七,貌似是道教的一个好日子。

太清宫附近有乘坐快艇游览太清湾的项目,有近、中、远三种选择,我们选择了中距离,开到崂山头的八仙墩,途中经过姜子牙钓鱼台。





钓鱼台上还真有人在钓鱼,我可以保证那个人不是姜子牙。smile.gif



钓鱼台往外有一块外形很像轮船的巨大礁石,叫做轮船石,据驾驶员说这块礁石海面以上的部分与山体是完全分开的,但从快艇这个角度看过去不太容易分辨。





快艇沿太清湾向东行驶,来到崂山东南角突出部――崂山头。





崂山头旁边的这块巨大的平台就是八仙墩,传说中八仙过海之前最后休息的地方。





【驴肉王】

在青岛也吃了两顿海鲜,但是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拍了一张云霄路海鲜店的招牌。虽然不能证明我吃过海鲜,至少可以证明我去过吃海鲜的地方。



倒是镇江路上的驴肉王给我留下的印象更实在些。虽然没有俗话说的“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么神,可菜量足,味道不错,价格公道,谁吃谁知道!









驴肉来了!



多宝鱼!不得不想起2006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山东多宝鱼风波。呃——山东?!



最后一份虾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吃得动了,于是打包带回酒店,晚上打牌饿的时候拿出来当休闲食品,美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