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数码相机,除了到处拈“花”惹“草”,拍拍风景,遇到最多的或许就是室外人像摄影了。拍美眉,谁都喜欢啊,不过你有没有担心过,拍出的片子交不了差?一番好意换来的却是美眉的白眼,这样的名声传出去可不太好。其实灵活运用一些技法,就可以把室外美眉拍摄得靓丽多彩,通过努力也会有更多的美眉愿意成为你的模特。
●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美眉人像的拍摄在时间、地点的选择上比较讲究。通常情况下,晴天的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3点到5点都不错。选择拍摄时间,是因为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光线,太阳在斜射时亮度适中,不像中午的烈日下容易产生难看的阴影,也不像阴天那样显得平淡,缺乏主光来造型;另外,柔和的阳光下美眉的表现也相对好一些,眼睛也不容易受强光影响,拍摄出来的照片显得更自然。 这里我们只介绍室外拍摄,公园、植物园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好的选择,一些简单、风格独特的建筑、场景也是不错的地方,如果碰上花季,就来个“人面桃花相映红”吧!
● 前期工作
◎ 器材的选择和准备 人像拍摄有多种风格,比较受欢迎的是小景深、虚化背景的风格。这种风格对数码相机有一定的要求——就是大光圈。因此,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有F2.0左右的最大光圈,虚化背景就比较容易实现。不过如果没有大光圈的数码相机,也并非不能拍出好的人像作品。实际上,虚化背景的目的只是突出主体,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并非不可改变的原则,你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突出主体。拍无定法,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数码相机最大的潜能吧。 反光板是比较常用的光线辅助工具,补光、消除阴影、突出眼神等都全靠它的帮助,有了它,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大不相同。三脚架也是较为常用的工具,在光线稍暗,快门较慢的时候,有脚架比没脚架的拍摄成功率要高得多。 ◎ 化妆、发型和服装 化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适的妆容可以掩盖一些细节、局部的缺陷,让平淡的五官和轮廓显得更加鲜明,摄影化妆和日常化妆略有差异,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说了。 如果模特不是短发,就可以在拍摄时选择将头发放松下垂、扎紧或者盘起来,做出不同的造型,以得到不同的效果。服装最好多带两套,以适应不同的场景。比如在一片绿色的背景下,就可以考虑来个“红花还需绿叶扶”,这样不但画面色彩搭配漂亮,而且人物主题非常突出。 ◎ 与模特的交流
室外人像篇 拍摄手法与后期制作 ● 拍摄技法
![]() ◎ 模特的形体动作设计
◎ 虚化背景 夜景篇 曝光控制是关键 数码摄影是充满了创造和灵感的艺术,而且数码相机本身具有的特色操作性使得我们有一些不同于传统相机的拍摄技巧,例如在微距摄影方面,数码相机相对传统相机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而在夜景拍摄方面,数码相机就显得稍微困难一些。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数码相机进行夜景拍摄的一些技巧。
◎ 利用场景模式拍摄夜景 ◎ 电脑合成二次曝光
由于夜景拍摄的时候,环境光线弱,反差大,而数码相机采用的是电子感光元件(就是我们常说的CCD),由于技术上的限制造成所得到的信息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暗部的细节表现力较弱,而一般数码相机不能够像传统相机那样进行二次曝光操作,这是传统相机在进行夜景拍摄时候的常用技巧,不过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先确定所摄影像的文件尺寸和格式以及相机上的各项设定,明确构图,然后在夜晚来临前光线情况还比较好的时候拍摄一张照片;保持原定焦距不变,在华灯初上时,再设定数码相机上的曝光值,一定要注意切勿变动镜头的焦距和更改影像的文件尺寸格式,然后再进行拍摄得到另外一张照片;将两张照片输入电脑,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或者PhotoImpact之类的软件)进行后期合成处理,如此一来,可以简洁方便的获得高质量的夜景影像。 ![]() 如此方法也可以炮制精美的人物夜景照片出来。
夜景篇 对焦主要靠经验 目前还是采用固定对焦模式的数码相机已经很少,基本都是200万以下的产品,其他许多数码相机都已采用了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相结合的对焦模式。每一种对焦模式都有相应的特色和适用对象,比如数值调节式手动对焦和对焦环式手动对焦。数值调节式手动对焦通过LCD显示屏中的距离数值调节来达到准确对焦,这种对焦方式操作麻烦,对距离判断要求较高,但对于拍摄夜景此类题材,却能发挥效用。一般来说,非单反或者非准单反的数码相机在自动对焦的精确度和速度上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普通数码相机对焦感应器对于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对焦时,尽量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 ◎ 白平衡的意外收获
与传统相机拍摄不同的是,数码相机不是通过附加滤色镜来达到白平衡效果,它只是通过内置程序对整幅图像的色彩进行调节。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有几种白平衡模式可供选择,更有些数码相机还提供白平衡数值调节(色温调节),更高档一些的数码相机甚至还有自定义白平衡功能,这些都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创作空间。 进行夜景摄影时,如果不采用白平衡调节,装饰建筑物及景物的泛光灯所产生的光波,在感光元件上呈现比肉眼所见更为艳丽的色光(由于人眼能自动校正色彩平衡),而傍晚时分的天空在感光元件上表现出更为惊奇亮丽的色彩。如果采用自动白平衡调节,反而丧失了景物艳丽的色彩,照片层次平淡无味。追求特殊效果的读者可以试一试不同的白平衡拍摄的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数码相机的夜景拍摄技巧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够熟练掌握,根据自己相机的功能和特色,各位读者在拍摄实践中还可以摸索出很多有趣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夜晚的美丽才能够展现出来。
自然水景篇 曝光控制需要注意些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当我们看到瀑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这段千古佳句。其实,自然界中的水景不仅仅只有瀑布,还有许多类型:或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或是奔腾豪迈的江河,或是明静端详的湖泊……不知不觉中,它们都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不少姿彩。不过,自然水景虽然在我们眼里看来非常不错,但要用数码相机把它们拍好,却并非易事。
![]() 尼康D1X F16.0 1/5s 焦距:20mm ISO200 多区平均测光 解决的方法是将平时较多使用的多区平均测光改为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测量的对象最好选择既有白色流水又有黑色岩石的地方(或处于阴影中的流水),且两者的比例最好控制在1:3~1:4左右,然后将镜头推向长焦端,让测量的区域完全充满取景框,这时画面中白色和黑色混合起来估计约为18%的灰度。虽然植物和岩石在最终的画面中会显得比较深暗,但流水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蓝天的色彩也显现出来了,特别是透过树枝的缕缕阳光,薄薄地洒在流水上的光影效果,明暗跌宕起伏,柔美而富有诗意。如果依然使用多区平均测光,则需要减少更多的曝光量,方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 尼康D1X F22.0 1/5s 焦距:20mm ISO125 中央重点测光 自然水景篇 水平面的位置在哪里最好? ◎ 问题二:水平面的位置在哪里最好? ![]() 尼康D1X 光圈:F14.0 快门:1/250s 焦距:35mm ISO:125 多区平均测光 风景照片中常见的模式,交待的要素最多
![]() 尼康D1X F11.0 1/20s <BR>焦距:35mm ISO180 多区平均测光 自然水景篇 如何提炼画面的精华?◎ 问题三:如何提炼画面的精华?
许多数码摄影爱好者在拍摄自然水景时往往被景色深深吸引而激动不已,进而产生“全部拿下”的想法。但这样往往事与愿违,这种“贪得无厌”的思想常常会导致拍出的照片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就是构图显得松散,将许多不需要的要素都吸纳了进来,没有突出主体的特点。“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因此,要善于对自己看到的画面进行大刀阔斧的裁剪,提炼出最需要表现、最值得表现的部分。 如下图,透过湖面的斑驳陆离的湖底和水边的树木非常漂亮,于是加以提炼,得出这张特殊构图的照片,特别是画面中湖底的色块很大,展现出最有特色的自然奇观。画面构图特意偏左,不仅交待了环境特色,更增加了画面纵深感,形成了具有层次变化的画面。这种构图方法表现细腻,传达的重点信息实际上比前两者的多。 ![]() 尼康D1X F11.0 1/30s 焦距:200mm ISO125 多区平均测光 自然水景篇 横向构图还是纵向构图? ◎ 问题四:横向构图还是纵向构图?纵向构图对横向幅度较小的流水表现较好,横向构图拍摄的画面处理不当会显得比较呆板,不妨把主体放在左或右的三分之一处。 下图左侧的栈道从左下部向右上部延伸到画面中部,自然地消失在前景流水的岩石后,将视觉的趣味中心引导到流水的位置。 可选择有节律的物体陪衬横向构图的水流 ![]() 尼康D1X F16.0 1/3s 焦距:24mm ISO125 多区平均测光 纵向构图可拍摄横向幅度较小的流水正面,如如下图,从山崖岩石间流淌的水流,到注入水潭,再到水潭下游的小溪,保证整个过程不出现较多生硬的夹角。这样有利于画面的平衡,整个流水充满立体感,曲折的路径增添了画面的韵律。此外,一些拍摄景地比较有特色,我们也不必拘泥于横向构图或纵向构图的限制,倾斜你的数码相机,有时也会拍到别具一番风格的流水照片。
同一地点的纵向构图,接近对角的水流方向具有动感 center> ![]() 尼康D1X F16.0 1/3s 焦距:22mm ISO320 多区平均测光 斜向构图轻松地将下落的水帘、溪流和岩石融入画面,具有丰富的构图元素。
![]() 尼康D1X F16.0 1/3s 焦距:17mm ISO320 多区平均测光 自然水景篇 怎样才能拍到绸缎般质感的水流? ◎ 问题五:光线对画面效果有何影响?每一天太阳由东向西,高度也在不断变化,拍摄机位的变化和光线角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等情况。另外,景物产生的阴影会形成不同的反差和大小变化,进而影响纵深感和立体感,拍摄时可以分别选择。比如,晴天的中午和下午,太阳位置较高,特别是阳光接近头顶上方时,光线相当强,容易产生生硬的阴影。这时风也可能较大,水面容易起涟琦,从而显得杂乱无章。相比之下,晴天的早上空气清新、能见度高,利用早晨的光线拍摄水景,画面反差比较大。光线从画面左侧照射,稍显顺光,水面的树枝非常清晰,可以得到纹理清晰且色彩饱和的画面,是拍摄倒影的最好时机。此外,阳光高度和时间还会影响数码相机的色温调校。太阳在早上和傍晚高度较低,色温也较低,拍摄的水容易呈现红、黄的暖色调。日落后半小时,天空由于存在反射光,色温较高,画面容易呈现出蓝色调。越接近午后时刻,色温也就越接近日光的标准色温,基本上在晴天的上、下午均能拍到较真实的色彩。此外,在拍摄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即使将ISO值和光圈调到最低,快门速度还是慢不下去,这是因为光线太强,曝光超出了相机能够控制的范围,这时在镜头前加装一块中灰滤镜即可解决问题。 ◎ 问题六:怎样才能拍到绸缎般质感的水流?
看一些摄影大师的自然水景照片,常常为其磅礴的气势和白纱般的柔美所折服。但一当自己拍摄时,即便是类似的场景、类似的光线、类似的构图,都不能达到那种效果,究竟问题出在哪里?难道是自己使用的数码相机太低档? 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下图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快门速度拍摄同一流水,可以发现,随着快门时间的降低,流水逐渐变成了富有动感的线条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绸缎感,因此慢速快门在拍摄水流时至关重要(当然一副稳定的脚架也必不可少)。用何种快门速度最合适呢?根据实际拍摄的结果来看,像图中这种下落速度不算太快的水流,用快门优先模式,设定到1/3s~ 1/4s就可以了。像瀑布这类气势比较磅礴的流水可以用1/2s~1s的更慢速度来拍摄。这样流水如丝绸般,连贯而富有质感,旁边的水雾也能得到较好的展现。而溪流中的水流较快,用1/3s~1/8s稍快一点的速度就可以了,否则,细节和层次会受到影响。
选择角度的同时,位置也至关重要。下图采用正面拍摄的角度,但选择了在稍高一些的远处拍摄,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瀑布纳入眼底,运用数码相机多张拼接的功能,瀑布的全景一览无余,气势恢弘 。
尼康D1X F22.0 1/4s 自然水景篇 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 ◎ 问题七: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在拍摄前考虑好数码相机和被摄主体的角度是获得一幅好作品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把下图这个巨大的瀑布作为拍摄对象,就要从这个瀑布以及周围环境所具有的各种要素中找到需要拍摄的素材和景别。拍摄之前围绕景物周围多走走,在大致了解了拍摄场的环境、光照、附近景物等条件的基础上,逐渐缩小目标地点,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拍摄位置。拍摄中,并不是只有一个角度才能拍到理想的作品,所以在拍摄瀑布时也不能只从一个方向拍摄就宣告大功告成,还应当试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拍摄的角度、距离和视角度高低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场景,表现出来的景别就大相径庭了,并不必循规蹈矩。 从正面拍摄,很好地表现了瀑布的清凉感 center> ![]() 尼康D1X F22.0 1/2s 焦距:26mm ISO125 多区平均测光
同样也是在正面拍摄的,但形式上却有了变化,前景中加入了树干,竖直的走向与瀑布流水一致,犹如增加了画框,左上角的树叶和镜头的彩色光斑活跃了画面的氛围。
相机机位的移动会改变画面整体的气氛,下图就是选择在瀑布的侧面拍摄的,稍向上的仰视更具气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