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读周国平

 广南子 2007-10-14
周国平是谁?问这个问题,许多人会笑我孤陋寡闻,我的确孤陋寡闻,如果没有建这个博客,如果不是在博客里认识了许多朋友,如果不是在朋友的博客里读到周国平,三个月前真的不知道谁是周国平。

近些日子,各路媒体在热炒周国平,并不是说全国人都知道周国平是谁,而是周国平说了几句关于于丹和易中天的话。媒体有意地曲解周先生的话,变成周先生奉劝国人不要读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周先生是哲学家,是位天天思考的哲人,明白媒体的用意,只是不愿意被于丹和易中天误解。所以写了文章解释,解释再次被利用和误解,面对媒体的有意而为之,先生只好叹气了。

易中天说周国平的书是从十多岁的孩子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爱读的,书中结合现实中的人生、爱情、婚姻等人们关切之事,把深刻的哲理用通俗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当是老少皆宜。

易中天、于丹的名声如日中天,无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人,被媒体曲解的周国平“得罪”了二人的“粉丝”,是一件可怕的事,许多如我一样不知道周先生是谁的人,纷纷“咒骂”先生,称一个周国平有什么水平,怎么胆敢“指责”于易二人?

记得两年前,问了朋友一句:“李宇春是谁?”朋友差点笑死,说我没见识,连李宇春是谁都不知道。

对于自己不认识的人,没读过的书,不了解的知识,未见识过的事情,没去过的地方,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总之一切自己未知的人与事,我从来不敢多加评论。两年前见无数青年被“卫斯理小说”所迷,认为是一种幼稚的行为。本来想批判两句,要批判就要读倪匡的书。等读过他的四百多本书之后,我失去了批判的念头。一个世界写汉字最多的人,我有什么能力去批判?就算他的书中有不太合理的地方,也不在意了。

据说一切的偏激与极端都在于不了解,根据些观点。我认真地看了去年的超女节目,很喜欢谭维维,漂亮、可爱、歌声动人,又是本家。知道了超女们,还有什么好男快男之类,也就大度了许多,他们青春动人,亮丽无限,自有存在的道理。

于丹和易中天的出名更让人惊讶,因为文人要在大众传媒上名扬天下,难度比那些青春美丽的男孩女孩难许多。周国平就说国学是少数人的事情,并不需要全国人都明白。而于丹讲孔庄,易中天品三国,硬被媒体说成是掀起了国学热潮。

周国平只承认是宣扬传统文化,却不能戴上国学的帽子,更不能称为国学大师,周先生最不喜欢“大师”这个称呼。说来奇怪,“老”在字面上的意思强过“大”字,只是“老师”却不敌“大师”。做学问的人能够被称为“大师”,意味着出人投地了,如果被称为“泰斗”,天下便无人可匹敌。

只是这大师称号被两位姓李的人给“玷污”了,周先生当然不喜欢“大师”的称呼,也不认为于易二人可以被称为“大师”。

不知道李宇春是谁,被朋友取笑,不知道于丹和易中天同样被人取笑。一年前我才明白这两位是做什么的,然后看了几期节目,读了一些二人的文章,感觉很象大学时,中文系的教授们给学生上课所讲的知识。于丹和易中天刚好就是大学的老师,口才极好,用百姓喜欢的语言把传统文化传授给国人。

对于经济大潮中道德缺失的社会,于丹与易中天无疑是两剂放了糖的中药,用苦甜的药味充填着道德缺失的一角。如果超女们有存在的理由,于丹、易中天们更应该被社会所承认,他们利用现代大众传媒给国人上文化道德课,有百利而无一害。

周国平内心是赞扬这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但是他不是于丹和易中天。他是一个不善交际,用头脑去思考世界的人。先生很不喜欢现在社会流行的励志与成功学说,认为宣扬成功是人生惟一目标的方式只会给国人带来功利性,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周先生说的并没有错,只是普通老百姓并不是哲人,如果励志能够让人振奋精神,成功能够让人追求目标,总还是有些可取之处。我明白他希望人们懂得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标,但没有考虑到老百姓难以理解“幸福”,却能理解“成功”。

周国平心中的幸福是个过程,是用真性情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他和古今中外的许多哲学家一样,看透了尘世人生,却又在不懈地寻找人生的原由。周先生也是出书的,三、四年的思想汇成一本小书,无论有多少人读,都不是重要的事情。先生也希望书能够卖的红火,就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一样。易中天出名前,写过几本书,文笔比《品三国》强,只是没多少人买,现在好了,有了名气,书自然畅销。

周先生虽然小有眼红,但是明白“名与利”的关系,能够淡然处之。如果让我来评价(虽然我没有资格评价),于丹和易中天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用名利的方式在填补社会道德的缺失。周国平却是认真,或者说沉迷于做学问的学者。

有人说好酒都藏在深巷里,因些我两年前知道了李宇春,一年前知道了于丹,三个月前才知道周国平是谁,慢慢地从大路闻着酒香找到了先生的住处。我在想或许还有更偏僻的处所,有更浓郁的美酒没有被我发现。因为周先生终归是出过书的学者,终归是有名声的哲人。世界总还有人只酿美酒,而不卖酒,只与三、两同道就着花生米品美酒。

我没有买过周国平的书,因为身边没有他的书卖,还没有来得及在网上读先生的文字,只好用几个小时把周先生博客里的文章读了一遍。打官司的文章略过不看,出书的广告不看,其余的文章都读了。

读了杨澜采访周国平的访谈录,大体知道周先生的人生轨迹,也大体明白他为什么对人生、爱情、婚姻、教育等等都有深刻的认识。

周国平能够在十七岁考上北京大学,年轻时一定很聪明。大学毕业后经历了十年苦难,到三十多岁又考上研究生,开始了做学问的生涯。三次曲折的婚姻,一个让人心伤的妞妞事件,以及老来的家庭快乐,使得他能够在现实中总结人生经验,并归于哲理。

已经六十二岁的周国平,心态一天天平和,大家喜欢他的文字和道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和”。周国平用流水般的语言讲述哲学思想,这些流水般的语言所结合的必定是人们生活中的常事,用哲学思想,以平和文字,述说百姓爱听的故事,这便是周国平了。

但是周国平并非生来平和,从他三次婚姻中可以看出,周先生当年也不能够完全通过名利的考验,大概“自我”经常占据心头。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提升,以及人生现实的考验,周先生才逐渐领悟了人生,才能写出如此精妙的文章。

我一直喜欢平和的人,所以我会喜欢现在的周先生,但是周先生三十来岁时,我会喜欢他吗?恐怕够呛!因为那时,周先生还是个沉于世事的现实人,思想还没有达到哲人的地步。那么周先生又是如何成为智者的呢?“因为痛苦,所以哲学。”这是他自己的话。虽然可以以一颗平和的心谈论生人幸福的哲理,可是这些哲理产生于一颗孤寂而痛苦的心。

知道每一位平和的人都需要通过现实这一关,一一经历,日日思考,才有可能放下一颗功利的心,或者形成一种宽容淡雅的气度。正如我喜欢的季羡林先生,年过九十的季先生可以说儒雅到了极致,可是从牛棚放出来的时候,季先生还是憋了一肚子气,到了一九九二年还写出一本《牛棚杂忆》,一吐心中怨气。可见任是谁,也不能完全做到从容淡定,过去曾经的苦难总想找出一个出口,等排出了苦难,也许心里才接受了淡然。只是如季先生、周先生这般已有成就的人可以淡定,我们普通的百姓在苦难中,是否能够做到清雅呢?我想大多数人做不到,否则“幸福”不会被所有人祈盼。喜欢那一位“贫嘴张大民”,苦中作乐,虽然有泪,但有许多的情,有许多的甜。

无论如何现在的周先生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至少他的文字里是这样的境界,不追求成功的喜悦,而在乎真性情。

一个人的文化面越广,思想中的宽容性、包容度就越大。从周先生的文章里可以看出这点。他说寻求智慧与精神应该有两个特点:自我阅读和独立思考。

我极为赞同这个观点。我们从教育中得到的是前人知识的积累和总结,是前人的思考。等到我们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必须形成自我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灵魂,有精神,有寻求智慧的眼光。许多学者说中国现行的教育使得学生崇拜权威,缺少创新性。我想正如周先生所言,应该是缺少自我阅读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中国人缺少精神性,周先生从中国现代哲学的起源处找到了严复的缺陷,指出英国哲学本来就比德国哲学更有功利性,严复还删除了英国哲学的精神性,使得中国在学习西方哲学时先天不足。

周先生认为王国维与老舍等坚持精神的学者才是中国哲学的精华,有精神才有道德,有道德才有未来。

我能够去评价一位比我年长一倍的有名哲学家吗?从学识、地位、名声等方面是不具备资格的,但是周先生也说过中国人过于崇拜权威。刚巧我虽然喜欢平和,却不崇拜权威。

我觉得周先生应该有知识上的缺陷,也许过于重视哲学,而对于后来兴起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及信息论等并不太在意,或者说关注不够。还有一点,先生也许不喜欢人类历史中的战争以及所有与和平相反的历史。

而我是喜欢历史的,历史又是由战争与和平组成。因此总觉得一心追求平和的周先生也存在许多不平和的地方,比如对于中国教育问题,先生就缺乏耐心,多了许多指责,不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教育问题。对于国家政策和管理,先生也不太喜欢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周先生能够在爱情、婚姻及人生问题上采取平和的态度,却不能在国家大事上采取平和的态度,大概与他过于专注哲学,过于从自身人生中总结经验有关。

我有一个习惯,对于比自己小的人,永远不会采取批评的态度,因为他们有时间去做任何事情。而对于比自己年长者,特别是自己佩服的人,会多出一份审视。周先生正是我佩服的人,我喜欢谭维维的青春洋溢,喜欢于丹传播传统文化,而对周先生却是喜欢加佩服。

因为佩服,所以才会更全面地看他,了解他,并且想研究他思想中的优点与缺点。

我喜欢周先生的坦承,比如先生说也是想自己的书卖的跟易中天的书一样火,可见他承认名利的作用。而从周先生的文章中,我找到了许多曾经想过,却未能总结出来的文字。他用精练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一些人生的答案

“命运当然是有好坏的。不过,除了明显的灾祸是厄运之外,人们对于命运的评价实在也没有一致的标准,正如对于幸福没有一致的标准一样。”

  “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种人.他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走运时,他会抑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智者的沉默是一口很深的泉源,从中汲出的语言之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必含有很浓的智慧。平庸者的夸夸其谈则如排泄受堵的阴沟,滔滔不绝,遍地泛滥,只是污染了环境。沉默是一口井,这井里可能藏着珠宝,也可能一无所有。”

“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我的野心是要证明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也能得到所谓成功。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

“人生最值得珍惜的乃是那种历尽沧桑始终不渝的伴侣之情。与这种相依为命的伴侣之情相比,最浪漫的风流韵事也只成了过眼烟云。”

“大千世界里,许多浪漫之情产生了,又消失了。可是,其中有一些幸运地活了下来,成熟了,变成了无比踏实的亲情。好的婚姻使爱情走向成熟,而成熟的爱情是更有分量的。”

“智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长,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

“我认为人身是有三样东西是最宝贵的。第一个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没有生命其它一切都谈不上。第二个是头脑,人是有理性能力的,有智力活动的。第三是灵魂,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


上面是我摘选的一些周先生的文字,我不敢一条条地去评价,因为先生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思的人生哲理语言,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评说的,如果每一句话,我都用一篇文章去理解,去解说,只会显出自己的无知与无畏。我把周先生的话放在这里,和大家一同思考。

周国平一直认为国学或者哲学是少数人的学问,我也这样认为,周先生喜欢尼采,我也喜欢。但是自己与他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初读先生的文字,就如同小学生刚认识字,一点一滴地理解、思考。没想到我只花了几个小时读文章,还敢写出一些批评的字眼,希望周先生见了不要生气,当然周先生是见不到这些文字的。

昨天吃晚饭时,让珠珠看了几篇周先生的文章,珠珠边吃边说:嗯,真不错,的确强过我们百倍,有太多可以学习的地方了,有机会要好好读读。

我知道周国平的名字才三个月,珠珠昨天晚上才知道,呵呵。

“纷纷扰扰,全是身外事。我能够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来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惊浪拍岸,卷起干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观望着变幻不定的海洋。”

已经年长的周国平,经过无数纷纷扰扰,终于明白我们生活中许多的事情全是身外事,正如大家说“钱是身外物,快乐才重要”一样。当自己能够站在远处,用有精神会思考的灵魂看待自身生活中的一切遭遇,才能分出自己与遭遇的区别。也明白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吹散万千人间事,独身而立,依然水是水,沙是沙,风是风,岸是岸。人完全可以如天涯之竭石,观水之无穷变幻,看风起云涌,思巨浪淘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