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事情,总是采取“什么都不做”的态度,即使这件事有非常大的收益?
从Adler的《自卑和超越 最近晚上睡觉之前没事翻了翻《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发现其中一节与上面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它说明在成功的路上,我们不但可能保持消极的态度,还可能陷入一个更严重的心理状态:自我妨碍。 人们用自挫行为来妨碍自己的根源在于将失败归于外因以保护自己的自我形象的心理。 显然,完美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更容易有自我妨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对比看看,你是不是有下面这些行为: http:///blog/posts/why-are-we-lazy-self-handicapping.html keywords: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自我妨碍 以下为评论 ———————————————————— 我觉得自己是有自我妨碍的思想的。因为害怕失败而尽可能的逃避竞争,如果逃不过,就会找出几个理由或者借口故意的懈怠,然后对自己说,我只是没有努力而已。 远的不说。就说上次乒乓球比赛,一方面,技不如人是事实;另一方面,心里没有过一定要取胜的信念,为自己找了一堆借口:1,没有怎么练过球;2,没有合适自己的拍子,别人都是用几百块钱的专用拍子,我都是拿比赛提供的拍子,3,比赛当天肘关节发炎疼痛。 其实这也不算借口,这几点也都是事实。但是这些都是我可以克服改变的,比如像welkin那样积极的训练,还跟mm一起去买了专用的拍子。至于关节炎也是可以吃止痛药缓解的。 但是我什么也没有做,没有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不利的因素,所以最终我失败了,而且输得比较难看。虽然有上述的借口或者理由可以推脱,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