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为多彩多变的一位文学巨匠。印刷精美的图文书《才子郭沫若》,出自女学者邢小群的慧心慧眼,为读者提供了郭沫若在女性视角中的另一种影像。 郭沫若的故乡在大渡河西南岸的沙湾镇,大渡河沿岸的土匪头领大都出生于此。“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盗也有盗”,为这个土匪头领们的故土家园提供了颇为难得的 “叛逆者”,堪称是郭沫若前半生的本色基调。据他的第一位红颜知己、几乎要成为他的妻子却偏偏阴差阳错地成为他的五嫂的王姓姑娘回忆,在她家的一张小学堂毕业生的相片中,最令她动心倾情的就是郭沫若:他人又小,要去站在最高的一层……把胸口挺着,把颈子扛在一边,想提高身子……那正是他好胜心的表现。他凡事都想出人头地,凡事都不肯输给别人。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遵循父母之命与张琼华结婚,在失去“童贞”之后却又选择了反叛。后来,郭沫若在《黑猫》中一边把张琼华戏谑为“黑猫”,一边又自我反省道:“我一生如果有应该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我始终诅咒我这项机会主义的误人……” 同为女性,邢小群为张琼华的命运感慨颇多:“1939年7月,郭沫若的父亲病故,郭沫若携妻于立群和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汉英回家奔丧,张琼华还把自己的卧室,亦即当年自己与郭沫若的洞房让给郭沫若和于立群,并买鸡买鱼尽心相待,如此,再麻木的人,也不能说内心不受伤害。郭父丧事办完,郭沫若与于立群从大佛坝乘 使郭沫若诗意盎然、文思喷涌并且一举成名的并不是他的父母,也不是什么组织,而是被他奉为“圣母玛丽亚”的日本女子佐藤富子,也就是与他同居20年并养育过5个子女的安娜。1937年7月,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在上海结识前女友于立忱的妹妹、艺名黎明健的左翼演员于立群。随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心和精心安排下,郭沫若与于立群结为夫妻。1938年夏天,党中央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做出党内决定:以郭沫若为鲁迅的继承者,中国 1924年前后与安娜及孩子们 对于这种个人服从组织的政治婚姻和政治安排,邢小群以她女性的善良分析说:“知情人说,郭沫若和安娜的儿子认为,他们的母亲脾气很暴躁,而父亲在母亲发脾气时,总是一声不吭。郭沫若一旦‘抛妇别雏’便再无反顾,这算不算一个原因?”而在实际上,在男女婚恋中用情不专,是创造社浪漫作家的一个共同点。好在郭沫若和于立群的婚姻是由组织安排的,一向服从于组织的郭沫若,从此再没有重演婚外别恋的人生传奇。 郭沫若的11个儿女中最具才华的是郭世英,他凭着挑战父亲和挑战社会的率直和勇气,与张鹤慈、张郎郎等人组织了一个X诗社。“青年 与妻子于立群及子女 郭世英被迫害致死后,郭沫若只是无奈地说了一句话:“我也是为了祖国好啊!”继郭世英之后,郭沫若的另一个儿子郭民英,因为把家中的录音机拿到中央音乐 在“以法治国”和“以人为本”被正式写入中国宪法的今天,重新审视郭沫若丰富多彩的传奇人生,不仅要承认他的才华出众、贡献多多,同时也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无论是他前半生的 (文章选自《重说文坛三剑客·才子郭沫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