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知之福

 莲海舟 2007-11-19

人都想要多知道点东西,都认为多学点知识,多学点道理才聪明,而我倒有一体悟,其实无知是福。

有人说到圣经故事时对于上帝禁止亚当夏娃吃智慧果,感到不解,甚至有人说上帝很自私,很专制,很残酷,以为上帝就是不想让亚当夏娃变聪明,怕他们变聪明了就不好统治。

其实亚当夏娃上帝造的,上帝让他们住在伊甸园里,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不需要为怎样过得更好而操心,没有任何劳心劳力的事需要他们做,他们也没有争斗之心也没有任何烦恼,他们过得安逸自在。而知识树上的智慧果,其实就是人的见识,人的一切心,人的那些衡量事物的标准,佛家说的分别心、争斗心、妒嫉心等等。其实圣经中并没有把它叫做“智慧果”,而是叫“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当他们吃下去之后就具有了常人的那些见识,那些心,那么他们就有了常人的那一切欲望,有了烦恼。

上帝说“你吃的日子必死”。上帝原本给他造的人选择了一种“不必了解、判断、选择善恶,而自然会从生命的本源和光明的本性出发活出理想的人生状态”①但亚当夏娃却违背了上帝的意愿,吃下这“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就“与生命的本真源头断绝了联系” ②,他们不再是纯洁的本真的,他们学会了狡辨,学会了推托责任,已经开始堕落,开始远离生命的本源,本性之光渐渐的暗淡。这就是上帝说的死的状态了。因此也不能再在圣洁的伊甸园里生活,上帝于是将他们逐出了伊甸园,贬到了人间。

到了人间以后,他们继续以他们所具有的那些见识在人间生活,一代一代传下去,而且越来越败坏越堕落。到了挪亚的时代,世上只挪亚一个“义人”,于是上帝决定惩罚他的这些已经堕落的不成样子的子民们,因为堕落的道德就像垃圾一样会污染宇宙,所以要清洗,要净化,上帝给那些人安排了一场灾难以消去为类的罪,一场大洪水,只留下挪亚一家,以及各种动物各一对作为以后繁衍用。

是不是,不要去求具备那些所谓的知识会更好呢。这是本来幸福的人却硬要去自寻烦恼的例子。亚当夏娃本来生活在美丽圣洁的伊甸园里,自在无忧,当他们不听上帝的警告,让自已具有了常人的思想见识以后,就只好到这个充满着常人的烦恼的人世间来做人了。符合哪一层的法理就呆在哪里。

我记着电影《耶酥传》里有这样一段话:“你们想想乌鸦,它们既不种也不收,既无仓也无库,上帝尚且养活它们……想想百合花怎么生长吧,它们既不劳动也不缝衣,然而就是所罗门王极尽荣华之时,他的穿戴还不如一朵这种花呢。”其实宇宙中一切生命一切物质本来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存在着,并不需要其中的生命去为了努力什么,争取什么,宇宙的机制平衡着一切规范着一切,一切自然和谐。更不需要像我们人那样去钻营,去谋取。

那么人要去获得,要去谋取本不属于自已的东西的时候,就是与宇宙的理相违背的,就越离开自已生命的本源,越追求人世间所谓的理的时候,本性真知就会封闭的越紧。人就越来越在自已的愚见的框框里爬行。

庄子形容上古之人无忧无虑的生活,说“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哺是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自由自在的游玩,不用想着要做什么事,也不用想着要到哪里去。

现在的人容易认为他们因为愚昧才这样,其实我倒认为这才是人的自然状态,这才符合宇宙的法则,不必去争去斗,去谋取,去刻意追求,而宇宙的机制自会满足其中各个生命的所需。而地球上人的争斗营谋就使人越来越自私,也就离生命的本源,本性越来越远,也就越来越迷,到了近代我们人甚至提出了要与天斗与地斗,说什么人定胜天,这难道不是背离宇宙法则而说出的狂妄之语吗。

那么我们对于知识,对于真理的探求应持何种态度呢?

一切不需刻意求取,但是对于已陷于无明之中的人,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因为陷于无明之中,要求出这无明的求道之心却是极珍贵的。佛家有句话说佛性一出震动十方世界,这个佛性就是指求道之心,求返本归真的心。

然而当进了修真悟道的门之后,依然要遵循宇宙不求的法则,对于法理也是不能刻意追求的。

七八年前,有一段时间,我深感宇宙法理的博大精深,而自已所知甚微,甚至担心自己无能力去领悟那博大的法理,而郁郁不乐,忽有一天,下班途中我骑着自行车慢行,一边闷闷的想着问题,突然眼前出现一大群蜻蜓,密密麻麻,成千上万,兜着圈子飞舞,有一只竟悬空在我眼前停着,没有扑翅就像被定身法定着,就要碰到我的脸面。我心里想道,这些蜻蜓多么逍遥自在呀。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了,感觉好像书上描述的顿悟一样,,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喜悦充盈心间,轻松愉快起来。虽然并没有像和尚那样真正的开悟什么都明白了,但就像心里被揭去了一层迷障,我还是明白了一层的法理,那是自己内心真正认识到的,不会有任何的怀疑的。

蜻蜓这种小生命,在我们人眼里看实在是微小的生灵,在它们的认识里想必不会知道很多我们人类的知识,智慧吧,而他们是这样自在无忧。我们人类虽在地球上自称万物之灵,但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也不过是恒河一沙呀,在更大的宇宙范围那就是沙中之沙了,也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生灵、一个小微粒罢了,与这虫儿何别。一个生命自在与否,忧与不忧实在与所知多少没有关系呀。相反的如果让这些蜻蜒知道一点超过它们境界的东西,不知道会怎样呢?我想它们会死掉的。

庄子内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海的天帝是倏,北海的天帝是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经常一起到中央的天帝浑沌那儿相聚,浑沌待他们很好。时间长了,倏忽都特别感激,于是商议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七窍,才能视听食息,而他独没有,他们决定给浑沌凿出七窍,于是每天为浑沌凿通一窍,到了第七天七窍全部凿通了,浑沌却死了。

这个故事的哲理很深,其中也有这一层含义吧,浑沌无孔窍,比喻自然,也比喻无心机,他是中央之帝比喻没有偏执,他本按自然天成的方式生活着,而南北之帝却多此一举,强为他开眼目,不顺自然,就使浑沌不能生存。

所以说强求、穿凿无益,反而连原有的自在也断送了,没必要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知识智慧,宇宙中的生灵都只能知道他该知道的,知道了超越于自己的东西太多或许没法承受,就不会再幸福。

道德经中有言“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有真知的人不需要知道那多庞杂的知识,而见博识广的人没有真知。这只是字面的意思,其实道德经是指导修炼的书,他还有更深的含义。如果迷于世间庞博的所谓理论,其实对于修真是起到阻挡干拢的影响的,一个人常人的见识观念越多越封闭了本性的真知,这是前面讲过的,他离本源就会越远,他会越不信人还有本性,越以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这一世的享受。佛家说这是迷于红尘之中。那些见识观念会阻碍人本能,本性智慧的发挥。

对于修炼的人菜根谭里还有一句警告: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不管修不修炼,都不必要刻意求知。不修炼的人,知识够用就行,至于真理,别人证得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真是真理,就是真理对你也不一定适用,还是保持一种纯朴明净的心,让自己的本性之光照亮你的人生吧;对于修炼的人,真理也不必追求,当你不断去除愚见之后,你自然会知道,你所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愚见,去除它,真理就自然会体现给你看。那种自己证得的真理你永远也不会怀疑,也不必怀疑。

就像小孩子无知自有我们大人庇护,我们无知自有看护我们的宇宙之主庇护,你可以认为这个“宇宙之主”只是个比喻,但宇宙自会平衡其内的一切。没有什么需要担心。

也许不修炼的人很难同意我的话,其实是因为这个我们生活的社会,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的道德已堕落到了极点,因而你用现有的这种理念看事情,你会说,无知,那还不任人鱼肉呀。就是这样,所以地球上的争斗没有休止。

 

注:

①:这句话出自 信仰网刊  第十一期 2004年1月《从“失乐园”到“复乐园”——〈圣经〉中的两个人》。正好说出我的想法,因此借用一下。

原文如下:

亚当与夏娃未吃禁果以前,在他们单纯的心灵中并无善恶观念,在思想言行上也没有罪性的干扰与掺杂。“生命树的果子”是要带给人一种与终极之真同行合一的完满状态,也就是一种终极的完满、愉悦、和谐与幸福——人不会有罪性、罪行,也就不会因此产生痛苦和不幸,人可以与生命的源头联结、在其润泽、滋养下“永远活着”;人不必了解、判断、选择善恶,而自然会从生命的本源和光明的本性出发活出理想的人生状态。
  活在生命的本源里,这可以说是上帝原本期望人类选择的一种人生状态。然而,人类的始祖没有选择单纯的本然之真,而是选择了独立于生命源头之外复杂的理性判断——“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于是,人类自此接触到恶、了解了恶、分别善恶,似乎是“眼睛明亮了”,心灵却混沌了,从此纠缠在理性的分辨中,而无自生命源头而来的本然之真的能力帮助人弃恶择善。“分别善恶树的果子”只让人“分别”,而不能让人始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今天人类的光景不正是如此吗?懂得战争是非人道的,却在小小的地球上此起彼伏地制造战争;知道贪婪是不好的,却无力免除贪婪之念;晓得毒品的危害,却有无数人吸食毒品;斥责非健康生活却又难以抵御淫欲的侵袭……“分别善恶树的果子”说到底只让人认识了恶,当罪性在人性中生根时,人类甚至一代比一代更偏爱恶——罪恶成为一种罂粟般绚丽的魅惑,深深地烙刻在人的心灵中。这当然不是“智慧果”,而是夸大人类的理性能量从而离弃本然之真的苦果。

②:也是出于以上这篇文章,很形象的道出我的意思,借用。

原文如下:

 释经学研究到这一段,便揭开了“死”的真正含义,即与生命的本真源头断绝了联系,人类不仅不再与“真”合一同行,而且开始躲避“真”。这就如同一朵花被剪下来插入瓶中,尽管花容还可鲜艳几日,却因为与根断绝了联系,这种状态就是“死亡”。对于人而言,当人不再与生命之真和谐同在时,灵魂就死去了,从此道路阻绝,生命的亮光亦黯淡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