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

 野冰 2007-11-27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根本的实践,经济学必然要和人的行为发生关系,故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由来已久,也因此被认为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纵观经济学研究的历史 行为研究时隐时现绵延不绝,但自上个世纪20年代行为研究有过的飞跃至今几乎衰落了半个世纪,这一情形在2001年有了突然的转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 克劳夫对诺贝尔委员会发表的演讲———《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行为》,旨在把行为学和社会学的核心观念引入经济学里来,以便解释以往难以解释的另类宏 观经济现象;次年卡尼曼等行为经济学家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加上美国经济研究院2002年7月间在麻省召开的“行为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研讨会,确定 了11个行为研究议题,诸多事实都发出了经济学向行为学转向的信号,行为研究正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
   
    客观而言行为研究在经济学中理应占有重要的位置,正如Cyert和Grunberg指出的:“应该把经济学作为人类行为研究的一个部分,经济学的经济法则 应该建立在行为命题的基础上,他不可能只从经济情境中得到证实”。现实经济中的交换不是个体对经济刺激(价格、利润、收人、通货膨胀等)的机械的镜式映 射,它更重要的是个人自由交换的欲望、需要、利益和意志的充分体现。个体不是被收人、价格等经济提线牵动的经济木偶,他的经济行为以及自身内在制约经济行 为的心理因素如主观期望、个性偏好、选择意向等都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原本都是人的活动各种经济现象是个体 经济行为的社会集合。即便如此,行为研究也并非总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角,反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担当“先验性假设”式的幕后角色。
   
    一、主流经济学的行为研究
   
    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他认为经济人的行为可以简单地归结为赚钱或谋利,但出于个人自私目的进行的市场交易可以达到最 佳的社会效果。新古典经济学也注意到研究人及其行为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性。罗宾斯认为,经济学把人类行为纳入目标与具备多种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关系中加 以研究。马歇尔指出,经济学与日常经济生活中人的行为有关,关于欲望的研究可以从行为的研究中得到许多借鉴,他甚至认为行为经济学一词似乎是多余的。斯蒂 格勒也强调,经济学分析的主要因素是人,是那些反过来受到我们分析的实践和政策影响的人。
   
    人的行为是如何变成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呢?首先,假设人的目的和动机先验地给定在效用函数的形式之中,效用函数可以使一个人能够在所有可 能的商品和服务组合中作出一致性选择。第二,假设经济行为者总是在备选组合中作出效用最大的选择。这两个假设———给定的效用函数和效用最大化通常是明确 提出的,有关人们行为的其他假设则往往是隐含的,没有必要贯穿于其理论的各个变量之中。通常不仅假设效用函数,而且在可供选择的各种组合都是先验地给定 的。可见,主流经济学将“人的自利本性”视为一切经济行为的出发点,这是不仅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核心思想,而且是贝克尔的代表作《人类行为的经济分 析》的核心思想;虽然在马歇尔看来决定人的行为最基本和最持久的力量是经济和宗教的,但在萨缪尔逊看来宗教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也可通过效用函数的参数来反 映,从而一切人类行为归根结底都可以由最大化效用函数来解释。概括地说,主流经济学是在信息完备、完全理性和价值最大化的假设前提下,将人当作在约束条件 下实现最大化的计算机器,其行为随即可被视为是计算机模拟行为,其研究路径是沿着“回报(成本收益分析)—行为”思路延伸的。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价值”或 “效用”判断确定行为空间或行为方向。相对而言,主流经济学总体上是淡化对人的经济行为研究的。
   
    二、行为经济学的行为研究
   
    行为经济学的崛起可以认为是经济学上的“行为革命”。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往往与古典假设的行为发生背离,行为经济学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新古典假设关 于人类行为在经验中的有效性方面,一旦证明这些假设有效,行为经济学就致力于尽可能精确地描述行为的经验定律。其次,行为经济学还要说明实际行为背离新古 典假设对经济系统及其体制的运行和对公共政策的含义。行为经济学的第三个内容是为效用函数的形式和内容提供经验证明,以便加强对人类行为的预测。因此,行 为经济学的特征不是单一的特定理论,而是对人类行为新古典假设的实证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一步修正经济理论。基于此,行为经济学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 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它以现实为基础来构造理论,摆脱了传统理论以抽象的假设为基 础的分析方法的束缚,在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现实化的基础上(即面对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等修改假设条件)提出人的行为的非理性,通过实证方法验 证传统理论的有效性,同时建立能够正确描述人类行为的研究框架和经验定律。
   
    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是效用理论的最大化假设,并用种种动机假设代替最大化假设,而这种动机假设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市场中 的人类行为动机。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领域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也就是新古典理论所说的,它要决定经济行为者是否能作出决策并实现其主观期望的效 用最大化。此外,其研究内容还涉及消费行为、广告行为、企业家行为、投资行为、储蓄行为、税收行为以及通货膨胀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中 (尤其是证券市场)由主流经济学不能解释的异象,弥补了主流经济学的不足,从而为经济学的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行为金融学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金融市场中投资人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科学,并以此了解和预测投资人的 心理决策过程及其运作机制,通过研究人们在投资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对以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为前提的标准金 融学提出挑战,它是以行为为导向的金融市场理论。
   
    行为金融学通过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假说———“理性人”的质疑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 为投资者在投资账面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账面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 典金融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并且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统计平均而消除。在此基础上,行为金融理论对其它相关理论也提出了质疑,并提 出了自己的模型,如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行为组合理论(BAT)对现代资产组合理论(APT)的挑战、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对CAPM的挑战 等。基于行为金融学,也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的金融投资策略,如资金平均策略、时间分散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和惯性交易策略等。
   
    总之,行为经济学促使经济学逐步向人性化发展,这是科学与人性有机结合的结果,它的形成表明“人及其行为”正在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它为现代经济学建构了一个充满“人性和人类价值”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学成为人的科学。
   
    三、实验经济学的行为研究
   
    经济行为本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任意妄为,而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实验经济学就试图在可控的实验环境下,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行为和分 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提供政策决策的依据,从而有助于将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检验建立在微观行为的基础上。实验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是把社会 中的人作为被实验者,借助行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验证人的行为命题。它不仅运用行为理论来完善和改进实验,而且运用行为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
   
    著名的实验经济学家史密斯认为,每一个实验都应由三大环境、体系和行为元素组成,环境给定了每位参加者的偏好、初始资源禀赋和现有的技术水平,而体系则界 定了实验术语和游戏规则,环境和体系是可控制变量,它们会影响最终所观察到的行为。现实中,有许多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出现差异,其原因就是理论假设行为人 是理性人,而被实验者恰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因此,只有运用诸如期望理论、后悔和认知失协理论、锚定理论、心理账户等行为理论来分析被实验者的非理性 行为,才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经济学通过科学设计的实验,为解释经济理论和证据之间的共生关系的提供了可能性。当存在多种理论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比较和评估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在解释行为时的重要性,它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复制性和可控程度,使经济学更加科学和完善。
   
    四、制度经济学的行为研究
   
    经济发展更需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人需要合作,合作需要制度支持。制度经济学一般把制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但行为作为制度与绩效之间的一 个中介变量(制度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行为决定着经济绩效),成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制度通常被称为行为规则,它是一系列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组成 的规则网络,用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交易费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合作问题,创造有效组织运行的条件。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 斯·诺斯所言,新制度经济学派归根结底研究的是左右人们行为和社会走向的激励机制。可见,制度经济学是建立在行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制度经济学在沿袭主流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交易成本、产权、历史分析等概念,从制度与行为的关系角度开辟了行为研究的新视野,提 出制度的存在是为了建构人们在不确定性世界中的互动,或者像罗纳德·海纳(RonaldHeiner)在一篇重要的文章《可预言的行为的起源》提出的,制 度源于个人面对普遍不确定性的努力,目的是通过限制参与者可利用的选择减少不确定性由此做出可预期的行为。没有制度也就没有秩序、没有社会、没有经济、没 有政体。同时,制度经济学以博弈论为工具推导制度的成因,认为制度是各个主体采取理性最大化行为所达到的博弈结果,个人行为对制度的演化有直接作用,制度 的演进是对理性行为结果的反映。从而使行为研究的形式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作者,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财经科学》2006年第3期

网站编辑:柏志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