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证券市场周刊》的金风科技的三重考验

 平常心 2007-12-02

zt《证券市场周刊》的金风科技的三重考验

进入者大量增加使零部件供应趋紧,此考验一;风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此考验二;身怀“绝技”的国外风电巨头卷土重来,此考验三   
" B) ^* L% |: u( W     - _5 M/ a: p) T

4 m, {: H% f; ^  t* F  11月20日,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风电行业的“带头大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正式过会。金风科技拟发行5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计划募集资金近19亿元。   
: t6 D* N9 e( [3 ^4 p# L. ?/ I. q9 ?$ P! u2 b8 a
  微笑曲线    / S. e8 D  U9 E) P; `0 X
# ^1 U* w; t* Y6 v# h2 {
  1996年之前,国内风电机组全部来自于国外企业。1996年以后,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扶持国内风电企业发展的政策,诸如“乘风计划”、“863计划”及风电特许权等,这些政策催生了金风科技。    # ?% J6 K$ E/ I# J2 L' G; b5 \" Q

: z) L) @% G7 _' Y0 n  1997年11月,新疆风能有限公司和马辉等四名自然人出资300万元,设立了新疆新风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即为金风科技前身。此后,金风科技进行了7轮增资扩股,如今其注册资本已增至4.5亿元。   
$ m4 G( o$ Y' j# ^) t$ U% c$ q7 z" K
  借助国家对风电设备国产化率指标的硬性规定,金风科技逐渐成长为国内风机制造行业老大。近三年来,金风科技的市场份额一直占据国产风机市场80%以上。    : R5 D& @& w8 C9 n
- l7 t7 Q, q; y
  金风科技的经营模式与微笑曲线理论暗合。微笑曲线理论由台湾IT教父施振荣提出,是指在IT产业链设计、制造和品牌销售三个环节中,设计和销售环节附加值最高,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企业应向附加值高的部分发展。    - O5 K* @: U" s6 u
( d$ i- v  x& {5 I
  相较于制造环节,金风科技更为注重组装技术的研发与贴近销售市场。它利用政府提出的风机设备国产率的政策,快速掌握了750KW以下容量的风机总装技术,而对组装风机所需的零部件却进行大量外购。   
# ]  }5 ~  f  y5 ]2 W( @: y
2 a0 m; H4 u. A  微笑曲线的模式为金风科技带来了快速成长。从2004年至2006年间,金风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4亿元、5亿元和15.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6%和202%;同期净利润为4170万元、11513万元和31599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6%和174%。    # ~6 r( e) E( N8 M0 }& X/ k+ x
5 b6 |$ F* }2 |0 `4 U5 d7 V
  既然组装风机所需的零部件均是外购得到,那么金风科技的独门秘笈究竟在哪里呢?“风机组装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技术相当复杂。风电机组要在野外环境可靠运行20年,经受各种气候条件考验,没有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一家企业很难完成精细设计。”银河证券研究员沈文春表示。    # b9 t* X' m( j, G5 c) w; {: L" _
5 r$ i, M2 n0 z% p  [' q
  由此看来,在经过长期经验积累之后,能够针对风源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不同条件,进行专门化设计组装,才是金风科技掌握的杀手锏。或许正是如此,金风科技已经在北京亦庄、浙江温州、广东惠来、河北承德以及内蒙古包头等风源丰富的地区设立了生产基地。当然,这么做的另一个理由是为了节约大型风机设备的运输成本。“在风源地附近设立生产基地,可以降低10%-15%的设备运输成本和9%的维护成本。”一位风电行业专家告诉记者。    , k, d9 m8 d, D- u
7 l* p8 Q: g, H+ R5 F
  说到底,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正是金风科技的法宝。金风科技IPO说明书显示,在七轮增资之后,其主要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目前均已持有金风科技股权。 三重考验   
1 p8 E4 o; I, D" p3 T+ D- E6 V: u: L2 a+ ^
  不过,在为金风科技赢得高附加值的同时,微笑曲线也减弱了金风科技应对行业波动的能力。因为不掌握零部件生产的情况下,一旦风机组装厂商其需求大幅增加,则生产成本与波动风险都将上升。   
$ x- [2 C3 {  |* v0 `0 M
/ G6 p5 M( G* f( @  光大证券电力设备研究员韩玲对风机企业的不同模式进行过对比。在丹麦Vestas、印度Suzlon、德国Repowe和Nordex四家国际大型风电厂商中,Vestas和Suzlon的经营采用了技术生产与销售统一的一体化模式,而Repowe和Nordex则采用与金风科技类似的微笑曲线模式。她发现,Vestas和Suzlon的生产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较低,更能抵御行业波动风险。    $ l" J- a) w1 G" B' b

- I# t3 ]2 t  ]  实际上,由于国内风机制造业仍然具有较高的净利润率,未来风机行业竞争必会加剧。金风科技IPO报告的财务数据显示,目前风机制造领域净利润水平在20%以上。实际上,自2004年以来,已有20多家国内企业涉足了风电整机组装领域。   
* l* _9 {: s+ _) d/ m) l: k' M) |7 U2 c  @
  风电整机投资一拥而上,势必将推高对上游零部件的需求。本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兆瓦级风机的许多零部件,诸如轴承、叶片和齿轮箱等,都已面临着产能无法满足总装厂商需求的局面。如此一来,未来金风科技这类的风电整机厂商的竞争焦点已不限于抢占市场份额,争夺配套资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 Z- P, ?0 v0 a7 C. K! ^& R
7 b( ^! m& |& F! r3 o
  一些国内风电整机厂商已开始投资配套资源,设立零配件工厂。其中,东方汽轮机在天津设立了叶片厂,计划在2008年提供200套叶片,达产后年产900套左右;湘电股份则在上海投资设立工厂,生产风机轴承,计划未来发展成风机零部件的生产基地。但是在金风科技拟投资的项目清单中,并未看见有此计划。    . m4 a) E- ~- \' O$ o
1 P5 [5 J8 S4 X* q
  金风科技面临的另一项考验是技术升级。“风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就像英特尔和AMD之间的竞争一样,每一次芯片更新换代,都是AMD赶超英特尔的最好机会。”上述专家以此比喻技术升级对风机企业的重要性。目前,金风科技在750KW风机制造方面虽领先国内对手一大截,但是对于下一代产品兆瓦级风机,其优势还嫌不足。   
! ^* m  a/ L7 t" i0 G" R. q0 R+ T
: b. ?$ z& h1 q. e) P1 j# K! [9 S  与千瓦级风机相比,兆瓦级风机风轮扫掠面积离地面更高,在同样的地点可获得的风能更多,单机容量大的机组有条件采用更先进的电力电子和控制技术,部件工作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较好,建设同样功率的机组其土建成本也较低。随着技术成熟和生产批量增大,兆瓦级风机取代千瓦级风机是一种趋势。甚至有部分厂商给出的售价已接近5000元/KW,其经济性已与千瓦级风机相近。   
! @( q- A0 W( @- o& g/ n
8 P6 k( B8 D& N% q& S  这些合资厂商大多向国外大型风机厂商购买生产许可证,引进单机容量1MW以上风机的总装制造技术,以求迅速实现批量化生产,在风机升级换代之际占领市场。   
6 `4 M, u% K+ ^' w  ~( L) I) k9 \/ j/ @/ K% G& R( p( a3 [
  据了解,湘电股份、天威保变等传统电气设备制造商及国内三大电气集团均把风机制造看做其未来业务的重点。据了解,湘电股份下属风电公司与日本某风电公司合作生产的2MW风机,已经取得了115台订单。而东方电气集团旗下东方汽轮机也已掌握了950台1.5MW风机订单,合同金额近85亿元,预计2007年完成300台。而在兆瓦级风机方面,金风科技在手订单仅为600台,年产能100台。   
: }0 i8 J' Z) g9 e* \+ ]  }% W2 \3 h; W, }! E6 S6 Z( b
  除了国内传统设备制造商强势介入之外,国外风机巨头也已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虽然2005年发改委相关政策对风机国产化率存在限制,但是国外风电巨头纷纷与中国企业合资,绕过相关规定。    ! }6 H2 u" P* R, u& U

  O8 p! R  N3 R: U- N  在风机制造与组装技术方面,国外风机巨头的生产与设计优势明显。虽然它们目前只在国内市场投放1.5MW级别以下风机产品,但实际上,国外2MW-3MW级的风机制造技术已相当成熟,3MW-5MW级的风机正处于大规模开发中。据了解,德国Repower公司已拥有了5MW级别的海上风机制造技术,这些大型机组随时可能投放至中国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