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 河:我最喜欢的25部科幻电影

 新斋老蒋 2007-12-04
载《851M:我们的科学文化》(1)


我最喜欢的25部科幻电影

星 河

 

  吴岩转来蒋劲松的约稿,此前又刚好读了江晓原和高亮 华的名单。我发现江高两位在开列前都预设了一些原则。本来我也想照此办理,但在开列中发现,许多原则无法兼顾统一,索性完全按照感觉和喜恶,不再设定标准 ——无论是科学的还是艺术的。我的“喜欢”原则基本上是:看故事,看结构,看效果,甚至看表演……好像最不看重的就是科技了。所以很个人化,无法算作“必 看影片”的推荐。
其实喜欢的还有不少,考虑到“25”这一“公价”,就不多加了。而且说实话,有些佳片尚未看过,甚至包括江高名单中很著名的几部经典,尽管出于职业缘故我实在不应该没看过——有些是片源问题,有些是时间原因。
先做几个声明:与江高名单不同的是,凡成系列的影片,我这里均指第一部;特例两个:一、《星球大战》为全系列;二、“终结者”系列特指第二部《审判 日》。卡通片不计入内,应该考虑单列。顺序也不好安排,干脆就按公映年份(很多原名和时间直接拷贝了两位的考证,看来越是后来者越省心)。

1、《2001:太空奥德赛》(2001: A Space Odyssey,1968)
将科幻电影“从谁也看不起”提升到“谁也看不懂”的地位。画面干净明快优美,一如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一贯风格——尤其是开篇时的一组组空镜,宛如一幅幅 动态油画。但情节晦涩沉闷,通篇都在刻意宣泄神秘感。好在剧本合作者A.C.克拉克在出版同名图书时把这些神秘都做了科技诠释——我喜欢书胜过电影。

2、《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未来社会的预言性图解。暴力美学和无菌美学的样板。曾被认为是过分渲染暴力和性的影片,库布里克不得不动手剪掉部分镜头,最后又不得不亲自请求华纳公司停止该片在英国发行。

3、《巴西来的男孩》(The Boys from Brazil,1976)
  就电影技术而言乏善可陈,但故事情节让人震撼——较早的复制人作品,且母本是曾用铁蹄践踏欧洲的希特勒。因内容推荐。

4、《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2005)系列(不再开列具体名单,可参见高文;这个名单里的惟一系列。)
宏篇巨制。乔治·卢卡斯为此耗尽一生,“一本书主义”的电影界实证。印象IV里那个“A New Hope”是后加上去的,1977年公映时就叫“Star Wars”;目前流行的版本是经数码加工过的。

5、《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人性化科幻。以温馨而不是暴虐的形式来描述外星人。

6、《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
  表面描述的是“克隆人”故事,但据说是严重影响了“赛伯朋克”风格的经典之作。菲利普·K·迪克原著,题为《机器人会梦见电绵羊吗?》。

7、《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84)
  对专制制度的图解式展示,基本上忠于乔治·奥威尔的原著。据说这部不可能靠票房赚取收入的概念式影片得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暗中资助。因题材推荐。

8、《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
  相当精巧的故事,从社会形势到生活细节的囊括,同时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主人公讲话:“这一切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9、《苍蝇》(The Fly,1986)
  人类与苍蝇之间的基因融合故事。主要源于心底对当年阅读原著时震撼的记忆残留。这里指的是1958年版的翻拍版。

10、《全面回忆》(Total Recall,1990)
  错综复杂的精彩故事,充满了梦中套梦的诸多线索,加之壮观美丽的火星背景……现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阿诺德·史瓦辛格就是从这部影片崭露头角的。菲利普·K·迪克原著。

11、《终结者》Ⅱ:《审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991)
  不仅描述了“人型的”和“人性的”机器人,而且第一次把三维动画的魅力展现在观众面前,令人耳目一新。

12、《水世界》(Water World,1995)
  环球影业公司的标志是转动的地球,转着转着两极就开始融化,全球陆地都被海洋覆盖……《水世界》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人们从此只能在大海中漂泊——创意显然借鉴了J.G.巴拉德的《沉没的世界》和C.M.考恩布鲁斯的《鲨舟》。

13、《约翰尼·耐莫尼克》(Johnny Mnemonic,1995)
  “赛伯朋克”作家威廉·吉卜森编剧的电影,个人喜欢它甚于《黑客帝国》,尽管后者的英文原名“矩阵”(Matrix)即来自威廉·吉卜森的“矩阵三部曲”。

14、《火星人入侵》(Mars Attacks,1996)
  意识形态的喜剧表现。典型的概念故事,与《飞跃疯人院》和《贼》有一拼。

15、《接触》(Contact,1997)
  根据科学家的脚本拍摄的科幻影片。情节稍淡,但科技可谓无懈可击。性感女郎朱迪·福斯特在出演女科学家时相当敬业。估计是卡尔·萨根的面子比较大吧,请得动美国总统克林顿友情客串,而不是采用电脑特技合成。

16、《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1998)
  彗木相撞引发的灵感,但比同年的同类题材《世界末日》要强。一曲好莱坞笔下的集体主义颂歌。

17、《哥斯拉》(Godzilla,1998)
  欣赏的主要是壮观的怪物造型——巨大的脚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深究其科技正确与否就显得意义不大了。

18、《两百岁人》(Bicentennial Man,1999)
  1976年阿西莫夫为纪念美国独立200周年而作。惯用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淡化,却演绎出一段友爱与温馨。机器人主人公一生立志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演员罗宾·威廉斯表现出色,后来再看他的其他影片怎么都觉得他像个真正的机器人。

19、《第十三层》(The 13th Floor,1999)
  真正的虚拟世界和数字化生存的故事。既是一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又是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

20、《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2002)
  为了保护整个人类,为了捍卫文明秩序,人们是否有权以预知的方式来预防犯罪,以牺牲某些个体的方式来保护人类整体?菲利普·K·迪克原著——可怜的迪克,死后这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生前却因贫困而死。

21、《28天之后》(28 Days Later,2002)
  DV拍摄的小成本电影,只是把约翰·温德汉姆《三尖树时代》里的“三尖树”改成了“病毒”。整部影片都处于一种哀伤的音乐背景之下。

22、《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2004)
通过一节节真实感很强的故事段落,准确而具体地表述了“蝴蝶效应”的理念,比那部《一声霹雳》强上百倍——后者把雷·布拉德伯里的原著彻底糟蹋了。

23、《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1997;法国)
法国科幻影片。吕克·贝松的作品。其实个人感觉故事结构一般,文化内涵也与东方有距离,也就特技还算过得去。因地区推荐。

24、《2009迷失记忆》(2009 Lost Memories,2002;韩国)
韩国科幻影片。假设当年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之事件与真实历史发生出入,结果当代韩国变得面目全非,于是有识之士回溯历史寻根问源。比韩国另一部历史科幻《天军》要好——近年来韩国拍了不少历史题材的科幻影片。

25、《卡桑德拉大桥》(The Cassandra Crossing,1976)及其他
把几部本已被人遗忘的老片一起摆在这里算一个吧。讲述致命的传染性肺鼠疫病毒的《卡桑德拉大桥》(The Cassandra Crossing,1976)几乎已被人忘记,因为“非典”才把它重新挖掘出来;比较好玩的是,那位后来因涉嫌杀妻但最终得以洗脱的橄榄球明星约翰·辛普森在影片中饰演正直敬业的黑人侦探。《美人鱼》(Splash,1984)是一部旧科幻片,男一号是汤姆·汉克斯——你简直想象不出那时的他有多年轻!《未来世界》(Future World,1976) 则是一部很早的科幻片,如今遍寻无着,但仍令人记忆犹新。它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机器人故事,那机器人形象,那机器人科幻,……。当年还有一部香 港科幻《生死搏斗》(1977),原著是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冈恩的《长生不老》。此外还有些过去看过的不错影片,甚至不知道名字,比如有一部通过墨镜识 别外星隐藏者的影片,好像被翻译成《极限世界》。

 

 

20071202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