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2 Conference视频会议系统 CIO俱乐部

 WWWo福oCOM 2007-12-06

1、构建企业视频会议系统

1.1、关于视频会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通讯方式如电话、传真等无法达到“面对面”的沟通效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流需求。视频会


议系统是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时传输视频与音 频信息,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对工作中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如共 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等,从而构造出一个多人共享的工作空间。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它可以把不同地点任一会场实时的现场场景和语音互连起来,同时向 与会者提供分享听觉和视觉的空间,使各方入会用户有“面对面”交谈的感觉。随着社会的发展,视频会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其视频音频质量、数据共享、 灵活性以及易用性、可靠性和易管理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在如今的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寻求一种利用更少的资源来完成更多任务的策略。其实,降低出差开支、减少出 差时间和降低由于出差带来的危险性并不是使用视频会议系统的唯一原因。由于视频会议允许用户在可视的情况下交换信息,因而它几乎能够应用于任何情况下,提 高通信的质量和效率。无论是用于传达产品介绍、销售活动、员工培训、管理信息还是增强分散地的协作计划,视频会议都日益成为一种能带来竞争优势的实用工 具。

许多大型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远程通信需求,通过采购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满足了部分需求,使远程会议得以成为现实。但是这些大型硬件设备造价昂贵,使用条件苛刻,网络要求高,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忘而却步。因此视频会议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技术。

许多企业希望能够得到一种更为便宜和便捷的视频会议产品或服务,能够提供多种功能,使他们的远程办公和远程全功能会议得以实现。随着新技术的推广,这种要求将更容易得到实现,并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有了速度更快、运行更稳定的系 统及网络平台,现在用户可以选择网络的带宽从原来的64K发展到10M甚至更高;另一方面从设备购置、系统运行等方面,用户的负担已经大幅度降低,使得视 频通信逐渐走下神坛,其用途将会越来越多:企业用它进行远程产品展示、远程技术支持、远程招聘;大众用它来同自己远方的亲戚朋友交流沟通;学校利用它来进 行远程教学;医院用它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交流;证券金融业利用它进行在线股评、大盘分析;军队利用它来高效率地指挥部队、获得一线情报……可 以断言更多的应用还会不断涌现,使用面会越来越广阔。

国内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情况如下图(资料来源:赛迪资讯):


目 前,视频会议系统市场的发展日趋多元化,随着用户群的不断增加,整个视频会议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在需求方面,已经由最初的政府和邮电、电信行业用户发展 到司法、银行、证券、保险、教育、医疗、税务等各行各业;而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已由最初简单的政府会议发展到包括企业会议、远程医疗、远程 教学和培训、远程监控、军事指挥、电信运营等多种形式。

因此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各种通信网络,在多点之间进行实时双向视频、音频、数据通信的多媒体通用交流平台,会议、医疗、教学等等是在这个平台上所实现的诸多应用。

1.2、企业视频会议的建设需求分析(从业务和技术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用户对于软件视讯系统的需求状况,以及软视频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同时还阐述了硬件视频系统的问题及困难)

近几年来,视频会议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中。它既能够高效合理的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又大大节省了出差费用、减少了旅途奔波之苦。与传统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相比较,软件视频会议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设备,并能够提供不逊色于硬件 系统的音视频质量和更为丰富的数据协作功能,同时,物美价廉的系统投资和灵活方便的接入应用模式也是软件视频会议产品非常引人关注的优势,许多有远见的机 构对视频会议的兴趣已经由硬件解决方案转向了应用灵活、成本低廉的软件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客观上讲,随着越来越廉价的宽带接入的普及,视频会议由“硬”到 “软”是必然的进化历程。

一直以来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影响了软件视频会议的发展,首先是计算机CPU的处理能力。由于音视频编解码需要很强的运算处理能力,因此在Inte的奔腾处理器推出之前的PC无 法满足音视频编解码的运算要求,这也是为什么硬件视频会议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其次是通讯网络的带宽和价格,高质量的视频数据的传输需要一定的带宽,因此 宽带网络的不普及和高使用成本大大限制了视频会议业务的应用;第三是人们的使用习惯。与传统的硬件视频会议相比,软件系统需要人们了解对电脑的基本操作知 识。很明显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影响软件视频会议发展的几个因素均已突破,软件视频会议快速发展所需的技术基础都已经成 熟。据国际著名的通信研究机构WainhouseReasearch预测,未来全球硬件视频会议设备销售的增长约为18%,而软件视频会议的增长将达到 144%!很明显后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3年的非典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 样SARS引爆了沟通的革命,“非接触”的概念迅速诞生,远程会议、网络沟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视频会 议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通讯应用核心,更被提到了非常迫切的日程安排上。从非典所带来的影响看,视频会议的建设也需要“防患于未然”,一方面需要真正 的重视起来、实施起来,另一方面,系统建设也需要有更好的前瞻性,通过更多的技术实现来满足人们现实需求和潜在可能。

从技术发展前景和满足现实应用的角度来看,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及电信运营机构多媒体平台构建的核心部分,需要满足用户对于网络通讯的多种需求:

随时随地的沟通需求。随时强调的是用户沟通的便捷性和实时性,能在有沟通需求时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沟通渠道;而随地强调的是接入的多样性和网络的适应性,即满足用户“能上网即能进行视频会议”的最普遍要求;

物美价廉的构建成本。系统的建设成本是系统决策者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以最合理的成本构建一个适用 的系统,这其中一方面要考虑现有投资和未来扩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的已有设备的利旧。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利用用户现有网络和机器设备,通过配备一些必要 的外设就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沟通需要,在成本节约上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规模化的应用需求。传统的硬件视频会议几个点的并发量(和系统建设成本有关)无法满足规模化的应用需求。让更多的使用者真正感受到视频会议系统带来的便利和效率是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思想,而这种规模化应用需求正是非软件视频会议系统莫属。

多方位的功能需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企业用户、政府机关用户及个人用户对计算机的利用越来 越频繁、越来越重要。因此,工作协同交流也日益增加,因此单纯的音视频交流已不能满足用户之间的实际沟通需求,对数据协作的要求越来越多,如文档共享、协 同浏览、电子白板、应用共享等,提供给用户音频、视频、数据三位一体的功能成为一个趋势。

系统的一体化需求。视频会议系统作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提供与电子政务其余系统 (如OA)的结合能力,使视频会议系统嵌入在整体应用之中,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对于电信运营机构而言,也需要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营平台,以及与 现有和将来可能业务的在前台应用及后台管理方面的有机结合。

此外,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各企业、政府机关等用户在网络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网络的安全性和防火墙建 设。这既反映了随着用户的不断成熟而对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的日趋重视,同时也是在目前网上各种病毒、黑客泛滥的实际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保护措施,防火 墙的部署和网络安全策略的规划已经成为企业网和政务网建设中所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内容。因此,作为网络应用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于防火墙的适应性和穿透能力 是软件视频会议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诸多用户做出采购计划之前应充分考虑的一个方面。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应用是一个廉价而实用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这种应用模式会非常节省网络资源投入,另一方面,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优势让企业视频会议能够遍及应用的各个角落。

2、V2Conference构建企业应用系统
2.1、V2Conference产品概述
作 为业界优秀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V2Conference5以其强大完善的应用功能、稳定卓越的系统性能提供给用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网络多媒 体通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轻松而高效的实现音频、视频、数据、应用等各种信息的多方交互,从而构筑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空间,以网络时代最先 进的沟通方式满足用户对于远程会议、远程培训、协同工作等跨空间交流协作的需求。

V2Conference5系统是采用最先进的网络多媒体通讯技术,并整合V2公司一向领先的音视频产 品开发技术而设计的分布式、模块化、大容量的多媒体通讯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支持多服务器级联部署,可根据用户实际应用环境的不同,以网络最优化方案进行系 统部署。该系统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了即时通讯功能(IM)和视频会议功能的无缝结合,提供给用户多层次的应用感受,满足了点对点通讯、在线感知、实时会 议、多方交互等多种实际需求。分布式、模块化的平台构架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可扩充能力,使V2Conference5在系统设计上就具备了良好的扩展性和 开放性,为企业大规模部署和电信运营提供了一个强健的、完整的应用平台。

秉承V2公司产品一贯的优势,V2Conference5提供给用户高质量的音视频通讯质量。在从 56K拨号上网直至宽带的网络环境下,利用这个平台,用户通过配置普通的PC机、标准的音视频采集和输出设备,就能够实现 Internet/Intranet上的全方位沟通。系统不仅能够提供清晰连贯的语音,而且可以提供清晰流畅的视频图像。系统支持同时显示24路视频和9 路混音,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于多方音视频通讯的需求。

系统提供与H.323设备的互联互通,并提供多种方式的互通方案,包括客户端桥接、客户端直连、MCU直连等,并与国内外多款主流品牌设备实现了互联互通,从而为用户的应用扩展、系统扩容等提供了性价比最优的解决方案。

V2Conference5所提供的强大的数据共享功能使用户更深层次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协同变得更加方 便和全面。增强的数据共享功能包括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件共享、应用共享、协同浏览等。同时,作为一个功能全面的网络多媒体通讯平台, V2Conference5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文件管理功能,利用这些功能,用户可以随时的管理和维护网上的个人文件库,大大简化了数据会议的复杂 度,使数据会议应用功能更加强大、高效、易用。

V2Conference5支持普通电话呼入呼出功能,通过配置系统VOIP服务,用户通过普通电话也可以参加到会议中来,进行音频的沟通和讨论,使视频会议的应用更加多元。

V2Conference5具备极强的网络适应性,其特有技术的HTTP隧道技术保证了即便在网络安全管理极其严格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上网端口(如常用的80端口等)便可以实现全部的视频会议功能,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能上网即能进行视频会议”的基本需求。

V2Conference5可以满足用户从桌面到会议室等不同级别的应用需求。通过配备不同的音视频外 设,可以方便的将终端会议点部署在桌面、会议室中,提供给用户各种层次和规模的应用平台。多会议室的结构满足了用户在同一个会议系统中同时召开多个会议的 实际需求。系统支持与标准H.323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了和原有系统结合的整合方案。

V2Conference5支持完全基于WEB的应用,用户只需通过IE浏览器访问就可以完成客户端的自动下载、安装、升级,而无需预先单独下载安装客户端。而系统的维护、管理等功能也是通过WEB的形式远程实现的,管理手段丰富,操作简单。

清晰流畅的高质量音视频效果、全面丰富高效的数据协作功能、简洁易用的操作界面、方便完善的远程管理和 维护手段以及先进的系统平台构架,使得V2Conference5在功能、性能和技术发展前景上,都有着领先业界的技术和产品优势,V2公司以其先进的技 术优势和专业的客户服务为用户打造一个“随时随地、面面俱到”的网络沟通平台!

2.2、企业应用的网络拓扑
V2Conference5系统为B/S结构,(先进性)在部署和实施该系统时,只需要完成服务器端的安装配置。而客户端运行IE等浏览器软件访问服务器,便可实现客户端应用程序的下载、安装、版本检查、升级等相应工作,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客户端的实施和维护负担。

V2Conference5系统是由多个功能模块构成的(逻辑架构),采用业界标准的IETFXMPP 作为数据交换协议而构架的分布式、模块化、大容量的网络视频会议平台。这种分布式、模块化的系统结构特点为将来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可扩充能力和高度的配置 灵活性,项目规划实施中可根据用户的规模和性能需求来进行系统的配置部署,通过服务器集群,系统规模还可以成倍的扩大。

V2Conference5具有强大的服务器级联部署功能,也正基于此,对于每个用户的具体应用需求,都可以进行度身定制,从而为用户的具体应用提供最贴切的系统部署方案,最优化网络资源应用。

(物理实现)服务器端根据具体应用的不同,可分为主服务器、从服务器、扩展从服务器,并在此基础上衍生 出多种组合方式。其中主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控制调度中心,对各个从服务器进行统一调控和管理。从服务器承担具体的业务内容,因此由多个模块组成,如文件管理 服务模块、应用共享服务模块、媒体网关服务模块、隧道服务模块、MCU服务模块等;扩展从服务器根据承载的业务不同,分为H.323扩展从服务器和 VOIP扩展从服务器,分别支持系统中的H.323互联互通业务和VOIP接入业务。

V2Conference提供的服务器级联功能对于用户进行系统部署具有以下应用优势:1)整个部署方 式非常灵活,完全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应用给出最理想的系统方案;2)能够最优化的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应用效率达到最佳;3)当用户因为 服务器效率或者网络带宽等形成应用瓶颈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规模的扩大系统容量。

所有的服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部署在单台服务器或者多台服务器上,对于一些并发点数较小、服务较简单的应用,通过单服务器的配置就可以满足全部的应用需求,而对于大点数应用或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应用,可通过多服务器部署进行解决,如以下示例。

如对于部分企业,需要将服务器部署在IDC机房中,利用IDC机房宽裕的带宽进行多媒体沟通,但考虑到 部分系统用户可能存在着使用普通电话接入会议的需求,因此系统中需要同时部署VOIP服务,而VOIP服务仅传递语音信息,在带宽上所占用的资源非常有 限,可直接部署在企业机房中,因此此类应用的部署方式可如下所示:


部分用户在整个应用拓扑中,存在着部分大局域网用户,即在一个局域网中存在大量的用户,如果这些用户都通过访问外网使用视频会议的话,势必对整个网络的出口带宽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对于这种应用,可以采用以下的拓扑方式进行部署:

对于一个完整的应用部署,可参考下图,分别在不同的位置部署不同的应用服务器,满足系统整体对于服务、带宽等的要求:

基于B/S的系统结构,使得用户参加会议和进行远程维护、管理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的形式进行。这种应用模式无论对于用户还是运维部门都是非常方便:用户直接点击网站上或者会议通知邮件中的UR链接就可以完成程序下载安装、进入会议等一系列操作,而无需预先准备。

2.3、系统应用功能介绍
系统架构

1、V2Conference是基于先进的IETFXMPP标准协议,整合了V2公司在多媒体通讯领域 领先的开发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而设计的分布式、模块化、大容量的纯软件网络视频会议平台。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扩展性和未来功能的延伸能力,为用户提 供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网络多媒体通讯应用解决方案。

2、系统支持多服务器级联部署,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将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服务器上, 将CPU及网络处理的瓶颈进行分散,从而以网络最优架构分布提供给用户高效的应用服务。通过这种网络体系,客户端可以实现最优网络路径接入,同时也扩大了 应用规模(可实现上千人同时与会)。

3、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扩充能力,模块化的结构增强了系统的灵活配置性。可根据规模和性能需求来进行系统的配置部署,包括在系统中添加、删除、激活、去激活扩展从服务器、VOIP服务器和H323服务器等。

4、实现了视频会议系统和即时通讯系统的无缝衔接,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上,用户可以方便的实现在线呼叫、 即时通讯、即时会议和预约会议等诸多功能。单台服务器同时支持数千人在线,完全支持各种规模化应用需求。系统所提供的联系人列表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即时 文字聊天、消息广播等功能使应用更加方便、灵活并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要求。

5、支持完全基于WEB的应用。用户无需预先安装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就可以完成客户端的自动下载、安装、升级。界面简洁大方、友好直观,普通用户无需特殊培训即可快速掌握、熟练使用。

6、V2Conference支持多会议室结构,在同一个系统中可以并发进行多个不同资源需求的会议而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系统以其稳健的架构和卓越的性能保证了会议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

7、为了更好的满足大量用户收听和收看会议的需求,V2Conference支持会议的组播(Muticast)。组播数据将以非常少量的带宽占用满足大规模客户端的接收,从而以最有效的传输方式完成多媒体信息在网内的组播。

8、管理系统采用标准的ODBC数据库接口,支持MySQ和ORACE等数据库,并可根据需求进行扩展定制。

9、系统支持H.323协议,可实现与H.323标准软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包括与标准H.323软硬 终端、H.323MCU、可视电话等设备的呼入呼出,并支持与H.323互通时的会议安全认证。使用方式灵活方便,从而为视频会议的部署和应用提供了良好 的系统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10、V2Conference为多语言包,支持中、英、日等多语言操作系统,并对操作系统语言版本具有自适应功能,使用户的应用部署更加方便。

音视频功能

1、采用G.723.1、CEP(码激励线性预测)等音频压缩算法,在各种网络带宽条件下均保持声音清晰连贯,采用CEP算法在宽带环境下可获得高质量音频效果。V2专利技术的音频优化算法,使得在网络状况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好的音频效果。

2、采用业界领先的多路混音(专业版同时15路混音)技术。并可进行灵活的话筒切换控制。在会议过程中支持由主席控制的会议分组和语音私聊功能,使会议功能更加灵活实用。系统的自动增益控制(AGC)和回音抑制(AEC)功能使系统具备良好的声音处理机制和音频质量。

3、V2Conference5所支持的分组会议功能,使得在会议过程中可以按照主席的控制进行分组讨论,各个分组内可以进行多路混音的语音沟通,不同组之间的语音完全隔离、互不干扰。这种强大和有序的分组会议功能以最有效的形式实现了语音私聊功能。

4、采用MPEG4视频压缩算法,具有良好的带宽适应性和视频压缩率,适应从56Kbps拨号上网到宽带的网络环境,V2专利技术的码流控制机制和带宽自适应机制保证了在网络状况较差时系统仍能提供较理想的视频效果。

系统支持同时显示多路视频,参会端支持同时显示24路视频,主席端不受限制(与网络和机器性能有关)。与会者可以灵活选择、任意切换。视频大小和布局可由系统自适应调整或用户手工调整,实现各种焦点突出、全屏放大、多路分屏等生动实用的显示布局。


5、 用户可根据网络带宽条件和实际会议需求,自行设定会议的视频模式和最大终端应用带宽,实现从桌面级别到会议室级别的不同会议需求。系统支持从 160*120直至640*480等多种视频分辨率选择,并支持会议过程中的视频参数动态调整,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多码率接入的应用需求;

6、系统提供视频轮循功能,客户端可根据需求对轮循时间间隔和轮循视频数目等参数进行自由设置,同时可由主席进行视频轮循功能的统一设置。

7、用户可根据网络带宽条件和实际会议需求,自行设定会议的视频分辨率和最大终端应用带宽,实现从桌面级别到会议室级别的不同会议需求。

8、支持会议过程中视频内容和数据内容的双屏显示、支持摄像头的远程遥控和参数调整、背光设置等。支持会议过程中单帧图像捕捉的“照相”功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会议过程中截取与会人员的图像。

9、V2Conference提供的综合录制功能使用户可以在会议过程中随时开始及停止对会议内容的录 制,支持长时间的会议录制。综合录制内容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用户列表等内容,用户录制时可根据需求来进行组合选择。同时,作为对会议内容保存的可控管 理,该功能可由会议主席控制开放;

数据功能

1、数据协作功能使交流更加全面充分。包括电子白板、文档共享、文件共享、协同浏览、桌面共享等,并提供会议过程中的文字交流和文件实时传输。

2、电子白板功能支持多人同时进行可视化信息的书写和绘制,而文档共享功能支持多文档同时共享和多人并发操作,并提供共享内容的预先上传机制。荧光笔、激光笔等增强工具使操作更加灵活和方便。

3、屏幕截图功能可随时将屏幕上任意矩形区域进行截图,并将截下来的画面共享在白板页上,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4、利用应用程序共享功能,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将桌面操作情况和应用操作步骤共享给全体与会人员。

5、V2Conference提供网络文件管理功能,用户能够于系统中存储一定容量的文档和文件,并可随时对这些文件进行访问或直接用于会议的数据共享,大大简化了数据会议的复杂度,提高了应用效率。

6、系统提供电子投票和表决功能,会议主席可以随时设置创建投票议题并发起投票表决,以及设定结果是否 公布、是否记名、单选或多选等选项,该功能使远程会议的功能更加全面,并可用作网络培训考试、调查问卷等形式。简化了的投票功能—电子举手使表决过程更加 方便快捷,如同现实会议中的举手表决一样。

7、V2Conference支持会议议程安排功能,用户可将会议的各个议题和时间预先进行规划,并将各个议题所需要的各种文档、白板、网页等资料提前进行准备,会议将按照规划的议程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同时支持会议议程的编辑修改功能。

会议的管理和控制

1、基于Web的会议管理:V2Conference5提供基于Web的会议管理手段,远程会议管理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会议预约管理、会议配置管理、会议通知、会议中止、会议延长和服务器资源统计维护等。

2、多种级别的会议权限验证:根据用户对会议密级的要求不同,在预约会议时,可对以下几个属性进行设 置:a)是否需要会议密码;b)参会者是否为系统注册用户;c)该会议是否可见。其中会议密码分为主席密码和普通用户密码;而当会议设置为不可见时,用户 在登录页面上无法看到该会议的任何信息,仅能凭会议ID直接进入,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会议的安全可靠。通过这几个属性的多种排列组合,为用户各种级别的会议 权限验证提供了可能。

3、可靠灵活的会议控制机制:会议主席(使用主席密码进入会议或进入会议后申请成为主席)可将会议的模 式设置为自由会议模式或主席控制模式。在自由会议模式中,各种发言、控制的权限均按照排队机制进行处理。而在主席控制模式中,主席拥有集中控制的权限,可 对整个会议的进程安排进行控制管理,主席的权限包括:

对会议成员发言权限的控制,包括同意发言、中止发言、指定发言等;

对会议成员数据共享操作权限的控制,包括同意控制、中止控制、指定控制权等;

对会议成员的管理,包括把不适合参加会议的人员请出会议室和锁定会议室;

对会议过程中的聊天、文件传输、视频轮循、录制等功能的控制;

设置视频同步功能后,其余客户端只能浏览主席端打开的视频图像而无法自行切换;

4、会议预约管理中的资源调配:在进行会议预约时,需要进行相应资源信息配置,包括会议时间、参加人 数、会议带宽、视频数目等。这种对会议资源统一管理的方式使得视频会议所占用的网络带宽资源等成为可控的、预期范围内的,避免了因使用视频会议消耗带宽而 给网络资源应用所带来的影响。

5、支持电子邮件形式的会议通知。参会者只需直接点击电子邮件中的UR链接就可直接进入会议中去,而无需预先下载客户端程序。

6、多种会议登录方式。用户可以多种登录方式进入会议,包括1)通过登录管理系统加入会议;2)通过点击管理系统页面中的会议列表直接加入会议;3)通过会议的UR直接进入会议(如电子邮件会议通知的形式)。

网络适应性

1、系统对于NAT、代理服务器及各种防火墙提供多种机制的解决方案,并可提供基于HTTP的多媒体传输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解决防火墙所带来的通信障碍。使得大多数企业在应用时无需更改任何网络配置,便可方便的将系统部署到现有网络环境中。

2、特有的HTTP隧道(HTTPTunneing)技术对防火墙的应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对于很 多安全限制比较高的防火墙,往往只允许网内的用户进行web浏览等业务,也就是说这些防火墙网网只开放HTTP80等非常有限的个别端口,在这种情况下对 视频会议的应用往往形成障碍,无法应用视频会议。而通过V2Conference5的HTTP隧道,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端口就实现全部的视频会议功能,满足 了用户能上网即能进行视频会议的需求。

3、V2Conference5支持实时传输协议(RTP)进行多媒体数据传输,最大限度减少了因网络 不稳定而产生的延时。此外通过消抖动算法、抗丢包机制、网络自适应算法和V2专利技术的码流控制机制使网络环境因素对通讯应用的影响减至最小,保证了系统 在复杂的网络情况下具有理想的效果。

4、系统采用带宽资源集中管理策略,保证在视频会议应用中的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是有效的、可控的,避免因大量或无序的带宽占用而给用户网络带来的资源危机。V2Conference5的QoS策略支持IPR和DiffServ等机制。

5、用户可以多种接入方式参加到视频会议中,包括电话拨号、ISDN、ADS、AN、HFC、DDN等不同形式的宽窄带接入。

6、用户可根据接入网络情况来设置最大上行带宽占用,并可随时灵活的调整采集帧率和发送带宽,以避免因使用视频会议占用带宽对网络中其他应用产生的影响。

7、系统具有高度安全性保障及安全验证策略,数据传输采用业界领先的高效率、高安全性的SS(SecureSocketsayer)加密机制,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

3、系统特点及优势分析
3.1、基于web的应用方式
V2Conference5提供 纯软件客户端应用。用户使用PC机,并配备必要的音视频设备,利用V2Conference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实现视频会议的功能。当用户没有配备音视频 设备时,仍能够参加会议,可以收看及收听(需要音频播放设备)整个会议,并可通过文字等形式和其他与会人员进行交流。

系统为B/S结构,用户可运行IE等浏览器工具以WEB的方式访问视频会议服务器来实现网络视频会议,并可自动下载程序插件、自动辨识并升级版本。客户端软件可根据客户端操作系统的版本情况进行多语言版本的自适应,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基于WEB的应用方式为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无论对于系统实施人员还是企业信息管理人员来说,这种应用方式都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终端的维护量,减少了因版本升级、功能增加等原因而带来的终端维护工作,非常适合视频会议分散接入的系统特点。

3.2、音视频功能
系统音频处理采用G.723.1和CEP等音频压缩算法,在各种网络带宽条 件下均保持声音清晰连贯。V2专利技术的音频优化算法,使得在网络状况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好的音频效果。系统采用业界领先的多路混音技术。标准产品 支持九路混音,并可进行灵活的话筒切换控制,使会议更加流畅自然的进行。当用户有更多路混音需求时,可通过客户端混音模式使系统支持更多路音频并发(理论 上无限制)。与服务器端混音比较,客户端混音将使用较多的带宽资源。

V2Conference的话筒切换机制操作简单而方便,这种多路混音技术和话筒切换机制的良好结合,是会议能够流畅的进行和多方自由交互的一个重要保证。

V2Conference5的视频处理采用了MPEG4视频压缩算法,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带宽适应性和视频压缩率,适应从56Kbps拨号上网到宽带的网络环境,V2专利技术的码流控制机制和带宽自适应机制保证了在网络状况较差时系统仍能提供较理想的视频效果。

系统支持同时显示24路视频,与会者可以灵活选择、任意切换。视频大小和布局可由系统自适应调整或用户手工调整,实现各种焦点突出、全屏放大、多路分屏等生动实用的显示布局。

系统支持多种视频分辨率,从而满足用户从桌面级别到会议室应用的不同视觉效果要求。支持的视频分辨率包括:160*120、QCIF(176*144)、320*240、CIF(352*288)、640*480等。

视频切换模式包括自由切换模式和主席同步视频模式。当处于自由切换模式时,某一终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观看和切换远端视频,当处于主席同步视频模式时,终端用户只能观看主席指定的远端视频。

3.3、数据会议功能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日常工作交互越来越频繁,因此在各种会议、协同、培训过程中对数据会议 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频繁。视频会议系统中的数据协作功能使交流更加全面和充分。V2Conference5所提供的数据协作功能包括:电子白板、 文档及文件共享、协同浏览、应用共享等,并提供会议过程中的文字交流和文件实时传输以及V2Conference特有的网络文件管理功能。

3.4、网络适应性与隧道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适应性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接入方式的适应性,即客户端可以通过现有的诸多方式接入系统并使用视频会议的功能;二是对传输环境中各种网络设备包括防火墙的穿透性,即系统能够满足用户在网络安全措施极其严格的情况下仍能够使用视频会议功能的要求。

V2Conference允许用户以现有的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参加到V2Conference视频会议 中,包括电话拨号、ISDN、ADS、AN、HFC、DDN、PC等不同形式的宽窄带接入。V2Conference系统对多码率的支持使得系统可以支持 从56K到宽带等一系列的带宽环境,在带宽极低条件下(20K左右)仍能参加视频会议,并保证语音功能的正常使用,随着用户的带宽和网络质量的不断改善, 用户将获得更好的视频会议质量。

另一方面,随着病毒、黑客攻击的频繁出现,网络安全性建设也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各级信息管理人员 的重视。但目前绝大部分视频会议产品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往往要求在使用视频会议的网络中开放多个网络端口,甚至需要取消防火墙的安全设置。这样的一些做 法短期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另外,对于一些网络管理已经非常严格和规范的单位来说,通常只开放HTTP80等非常有限的几个上网 或邮件端口,其余的TCP或UDP端口基本上都是不开放的,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目前绝大多数其他品牌的视频会议产品无法满足他们在网络严格管理的情况 下仍能够使用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

针对这些情况,特别是了解到国内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对安全措施的日益重视,V2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 力和专业的产品经验,将这个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在产品的应用层进行了最优处理。目前,V2Conference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做到完全兼容各种防火墙和代 理服务器。用户在使用视频会议时无需对网络的安全设置作任何更改,便能够自然穿越各种防火墙、代理服务器、NAT,以及由这些防火墙及上网方式组合而成的 复杂网络状况,从而不牺牲任何安全性。

3.5、IM功能与即时会议

即时通讯系统(IM)是目前人们所广泛使用的一种点对点通讯系统,该系统具有实时、高效的应用特点,对 于使用IM系统的用户来说,可以创建和维护自己的联系人列表,并可随时知道自己的联系人是否在线及当前状态等信息,并可通过点对点文字交流等形式进行沟 通。常用的IM系统包括ICQ、OICQ、MSN、V2Communicator等产品。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普及和日常工作中网络利用率的日益提高,视频会议的应用也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协同、沟通交流的一种频繁行为,因此,一种真正能够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的新型会议模式—-即时会议的需求也逐渐旺盛起来。

与IM系统相比较,视频会议系统满足的是人们多点之间交互的需求以及交互内容的丰富性,包括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人们对于沟通的需求是“随时随地、面面俱到”,因此将IM的功能集成到视频会议系统中能更好的满足人们这种需求。

目前绝大多数视频会议都是通过:会议预约—会议通知—指定时间进入会议—召开会议的形式进行的,这种会 议形式能够满足大多数预定会议的需求,但对于一些随机会议和即时召开的会议,则无法满足要求,这种会议的形式一般为:随时知道联系人是否在线—发出会议呼 叫—同意参加会议—进行会议。这种会议的时效性会更高。

V2Conference中所集成的IM功能充分的满足了用户这一需求,这些功能包括:

在线感知:即随时知道联系人列表中的人员是否在线及目前状态;

文字聊天:在线用户间可通过文字聊天工具进行点对点文字交流;

即时会议呼叫:可发起即时会议,并呼叫相关联系人参加;

会议邀请:可邀请更多人加入到会议中;

联系人列表管理:可添加/删除联系人,并可进行组别划分及管理;

个人状态设置:设置当前个人状态;

整合了IM功能的V2Conference5具备以下应用特点:

1)满足了用户更高的即时性会议要求,使协作和沟通的方式更加便捷,在部署视频会议的同时为用户打造一个即时通讯系统,在同一个多媒体通讯平台上,实现了视频会议与即时通讯功能的无缝结合。

2)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和日常工作中极高的网络利用率,这种多层次的交流方式已经越来越普及,V2Conference5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求。

3)IM系统的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沟通的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辅助工具,而整合了IM功能的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更新颖、更高效、更便捷的沟通方式。

3.6、智能组播机制

组播是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组播源)发送单一的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的网络技术。与单播和广播相比较, 在很多传输需求和环境下,组播可以大大的节省网络带宽,无论有多少个目标地址,在整个网络的任何一条链路上只传送单一的数据包,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 了主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显而易见,对于同一数据发送,单播资源消耗大、效益低,并随着接收端的增多而加剧;而广播存在资源无谓占用,对网络可能意味着传输风暴;而组播是解决此类应用的最优选择。

在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中,对组播的需求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

1)在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通过组播可以在现有网络带宽条件下支持更大规模的应用,能够较好的解决骨干网络及局域网出口带宽的瓶颈问题,更充分的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同时组播技术的应用对解决大规模应用中的服务器性能瓶颈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做法。

2)在应用需求方面,当一些会议模式为单向培训、主会场信息发布等形式的时候,不需要各分会场的交互,这个时候各分会场往往只是单向的收听收看用户;还有一些会议,除了有交互用户外,还需要有大量的收听收看的用户,这个时候,往往会很明确的提出组播需求。

组播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组播技术的应用、特别在互联网上的组播应用很难实现,其原因主要是组播需要协议和设备的支持,所有介于组播源(服务器或组播代理服务器)和接收者(客户端)之间的路由器、 交换机、HUB、防火墙等设备均需支持组播,而互联网上的网络设备往往从整体效率、安全及防止网络风暴等因素考虑,一般都关闭其组播协议的支持,而链路上 任一节点对组播的不支持都会使组播信息无法下传。因此就目前的网络环境来看,组播只能在末端局域网或一些专网内得以实现。

V2Conference5的智能组播机制正是为了解决互联网对组播的屏蔽而设计的一种智能化、高效率 的处理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为解决在实际应用中,末端局域网中有多台终端均访问远端服务器进行同一个会议,当采用单播的时候,每一个终端均需要和服务器建立 一条音视频传输通道,而当这些终端都观看同一路图像的时候,该路图像的数据会在从服务器到这个末端局域网之间的链路上重复的传输N次(N为末端局域网中参 加会议的终端数目)。由此可见,形成的传输冗余和资源耗费随着N的不断加大也会成为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对此,V2Conference5的处理方式是在末端局域网中某一终端(设为A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 一条单播通道,而局域网中其余各终端均接收通过A终端转发的组播数据,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末端局域网出口带宽的压力,同时当该局域网中交互用户有交互需求 时,可与服务器随时建立单播上传通道,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将单播的交互性和组播的高效性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即保证了功能上的完善,更提供了性能上的高效。

V2Conference5的跨公网智能组播技术具有以下功能特性和优势:

通过这种单播与组播的融合,使多媒体数据信息在公网上的传输和末端局域网的组播发散成为一个整体。每一路数据在公网上向某一末端局域网传输时可以仅占用一路数据带宽。

通过该技术使组播接收用户可以随时参与到交互会议中,实现了组播与交互的应用融合,单向传输与交互的灵活切换控制。

智能竞争机制使子网内的组播代理和转发处于自动状态,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无需复杂配置。

节约了宝贵的公网带宽资源特别是骨干网带宽资源,提供了同样服务器资源下更大规模应用。单播客户端作为组播服务器的形式为用户节约了设备投资。

3.7、会议录制

一个会议的召开,往往涉及到很多参会人员,涉及到许多人力、物力、安排、组织。而一个会议的成功召开, 其意义和影响往往比较重大,需要更多的相关人员来了解、查阅、参考,因此会议内容的保存和发布也是会议组织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而保存和发布的前提就是 对会议过程的录制。

对于会议进程的录制方式,用户一般会有以下的需求:

灵活的录制控制方式:使得会议进程的录制操作可以根据要求随时的启动或者停止,操作简捷方便;

严格的录制权限管理:某些保密性较高的会议,会议内容不允许随便散布传播,因此就需要对录制权限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以保证只能在会议主席的允许下才能够进行相应的录制操作;

标准的录制格式:录制下来的内容是用以进行信息发布和资料保存的,因此标准的录制文件格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需要专用软件才能够打开,那么实用性会大大降低),类似windows播放器都能够打开的avi格式是一种比较通用的格式,方便用户打开和发布;

多种内容的录制:会议的内容一般包括音频、视频、数据操作等,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对全部内容进行录制,也可以选择其中需要的部分进行录制。

V2Conference提供给用户多种灵活方便的录制方式,以充分的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同时对于录制权限管理、录制内容选择等方面也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控制方式,使用户可以在会议过程中方便的使用,录制内容以avi格式保存,使得应用和发布更为方便。

3.8、与h.323设备的兼容与连通

在视频会议应用的历史上,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用户在早期考虑远程会议系统建设 时,往往购买和选用了基于H.320和H.323的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和快速普及,软件视频会议以其系统造价低廉、应 用灵活、接入方便、设备复用性好、数据功能全面等诸多优点吸引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并逐渐成为企业、政府等诸多行业用户进行视频会议建设时首先考虑的方案。 部分客户在历史上已经建设了纯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这些客户在视频会议方面做进一步建设时,一般会有以下要求:

1、更低的建设成本。在进一步建设的时候,新建的视频会议点数一般会远多于早先建设的点数,如果仍然使用硬件的解决方案,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必须要有更低成本的方案,这也正是软件视频会议备受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

2、更方便的应用方式和更全面的应用功能。硬件视频会议一般需要专用线路,无法灵活携带和使用,而软件视频会议部署方便使用灵活。同时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所提供的文档共享、应用程序共享等诸多数据会议功能是硬件系统所很难提供的。

3、与已经建设好的视频会议系统互通。视频会议本来就是用来交流的,所以用户在使用的时候,一般希望这些视频会议系统(或设备)都可以实现互通,而不是各自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

针对用户的这些需求,V2Conference提供了与硬件视频会议设备的连通方案:

在V2Conference视频会议中,会议用户可以与各种H.323终端设备进行音视频的交互。即可呼叫其它的H.323设备,其它的H.323设备也可以呼叫会议用户。

这种互通方式分为桥接和直连两种模式。桥接方案如下:


如上所示,在桥接方案中,使用一台V2的客户端作为Proxy,这台客户端可以呼叫H.323设备(H.323设备也可以通过呼叫这个Proxy加入会议),呼叫成功后,该V2客户端就完全承担起323Proxy的功能,进行音视频流的转发。

更进一步的,V2Conference还提供直连模式,即323设备(终端及MCU)能够直接连接到V2的服务器上,而不需要通过proxy进行转发,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V2系统可以呼叫323设备,323设备也可以直接呼叫V2Server加入会议,这种方式极大的扩展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例如MCU加入V2Conference后,可以直接将硬件视频会议系统中的音视频流完全转发给软件系统,实现了系统的扩展。

3.9、VOIP

V2Conference支持VOIP功能,通过系统配置VOIP服务,可以实现普通电话参与到V2视频会议的功能。这个功能很大的扩展了系统应用的方式,对于一些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通过网络进行会议的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使用该功能的前提条件是系统必须配置VOIP服务,环境配置完成后,会议过程中,主席可以随时通过VOIP功能呼叫电话(固话或手机)用户,电话用户也可以按照要求,一步步地进入到会议中了。

3.10、管理机制

系统管理:

V2Conference5采用基于Web的远程会议管理,用户登录管理系统便能执行相应的管理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用户管理、会议预约管理、会议配置管理、会议通知、会议中止、会议延长和服务器资源统计维护等,并根据用户身份不同进行区分。

V2Conference5的用户包括以下身份角色:

系统管理员。映射为现实环境中的系统维护人员、网络管理人员;

预约用户。该类用户可进行会议的预约、通知等操作,映射为现实环境中的具有会议预约权限的用户(如企业部门管理人员、秘书等);

普通用户。映射为企业中使用该系统和IM功能的用户,包括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等。

资源管理:

V2Conference5的资源管理采用集中分配、统一调度的策略。在进行会议预约时,需要进行相应 资源信息配置,包括会议时间、参加人数、会议带宽、视频数目等。这种对会议资源统一管理的方式使得视频会议所占用的网络带宽资源等成为可控的、预期范围内 的,避免了因使用视频会议消耗带宽而给网络资源应用所带来的影响。

在保证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同时也兼顾各终端根据自身情况的调整。各终端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带宽参数、设置上限带宽等,使整个网络的应用更加有序。

会议进程管理:

V2Conference5在会议过程中用户的身份区别为普通参会人员和会议主席。会议主席可在登录时 凭主席密码鉴别,也可在会议过程中申请获得。会议主席对整个会议拥有绝对的控制权限,以保证会议顺利地、可控地进行。会议主席可将会议的模式设置为自由会 议模式或主席控制模式。在自由会议模式中,各种发言、控制的权限均按照排队机制进行处理。而在主席控制模式中,主席拥有集中控制的权限,可对整个会议的进 程安排进行控制管理,主席的权限包括:

对会议成员发言权限的控制,包括同意发言、中止发言、指定发言等;

对会议成员数据共享操作权限的控制,包括同意控制、中止控制、指定控制权等;

对会议成员的管理,包括把不适合参加会议的人员请出会议室和锁定会议室;

设置视频同步功能后,其余客户端只能浏览主席端打开的视频图像而无法自行切换;

会议安全管理:

V2Conference5提供了多种级别的会议权限验证:根据用户对会议密级的要求不同,在预约会议 时,可对以下几个属性进行设置:a)是否需要会议密码;b)参会者是否为系统注册用户;c)该会议是否可见。其中会议密码分为主席密码和普通用户密码;而 当会议设置为不可见时,用户在登录页面上无法看到该会议的任何信息,仅能凭会议ID直接进入,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会议的安全可靠。通过这几个属性的多种排列 组合,为用户各种级别的会议权限验证提供了可能。

同时系统具有高度安全性保障及安全验证策略,数据传输采用业界领先的高效率、高安全性的SS(SecureSocketsayer)加密机制,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

4、从桌面到会议室应用的支持

作为纯软件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V2Conference提供给用户的是一个全面的、通用的多媒体通讯平台,通过对音视频硬件外设的适当选择和会议带宽等资源的合理满足,V2Conference5可以提供多种级别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实现从桌面级到会议室级的不同应用。

4.1、会议室级别应用

V2Conference5能够支持320*240及CIF(352*288)的视频图像效果(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定制),并在带宽有保证的情况下,能够达到25帧/秒的传输速率,提供给用户VCD效果的视觉感受。

会议室级别的应用中,客户端硬件外设应按照以下进行配置:

1)音频设备

音频输入设备:应选用定向麦克或会议麦克风,这些麦克风具有方向性好、啸声抑制等性能,适合作为会议室级别视频会议的音频输入设备。

音频输出设备:采用会议音响系统或质量较好的音箱等设备。

2)视频设备

视频输入设备:选用较高端的模拟摄像头,通过视频采集卡将采集信号输入到客户端主机。推荐设备有SONYD31模拟摄像头和OSPREY200/500等视频采集卡。

视频输出设备:作为会议室级别的应用,视频输出设备通常选用高清晰度电视、背投或投影仪等设备,以提供给用户清晰、逼真、舒适的视觉感受。

会议室级别应用中,为使视频会议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会议室的环境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议室除了提供参加会议人员舒适的开会环境外,还要逼真的反映现场的人物和景物等,使与会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在环境设置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a.结构布置:会议室净高应最好大于三米,长宽比例控制为3:2;

b.温度及湿度:会议室内的温度、湿度应适宜。通常应设定为18~25摄氏度的温度,60%~80%的湿度,并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c.噪声控制及声学处理:对于声学处理,应考虑以下因素:频率特性控制、回声控制及噪声控制。频率和回 声控制,可通过控制室的调音台,用增设的优质功率放大器,控制高、中、低音;并可通过扬声器环绕放置会场四周,使与会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噪声控制主要是 隔音与吸音效果控制,隔音主要是指选用双层窗户隔离外界噪音,一些电器设备的主要部件安装在控制室,以避免电感性电气设备噪音;吸音指室内应铺地毯、吊天 花板,会议室四周墙壁不宜太光滑,最好装有隔音材料并用软布包装,保证室内噪音小于40分贝。麦克风与音箱应保持合适距离及方向,降低会议室的回声以形成 良好的开会环境。

d.色调与色彩:会场四周的景物色彩、桌椅颜色等,一般不宜采用“白色”和“黑色”等色调,这两种颜色 会对人体产生“反光”和“吸光”的不良效应。所以墙壁四周、桌椅等宜采用浅色调。对摄像背景(被摄人物背后的墙)不宜挂有山水画等景物,否则将增加摄像对 象的信息量及网络流量,不利于图像质量的提高。

e.光源及照度:会议室的光源及照度,是会议室的基本必要条件。一般的摄像机均有自动彩色均衡电路,能 够提供真正自然的色彩,从窗户射入的光偏高就会产生有蓝色投影和红色阴影区域的视频图像;另一方面,会议的召开时间是随机的,上午、下午的自然光源照度与 色温均不一样,因此会议室应尽量避免采用自然光源,而采用人工光源,所有的窗户都应采用窗帘遮挡。在使用人工光源时,应选择冷光源,诸如“三基色灯” (R、G、B)效果最佳。对于摄像区三基色灯影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对于监视器及投影屏幕,周围的照度过高会影响观看效果。摄像区的照明度控制在 750~12500UX之间,非摄像区的照明度应小于80UX。为保证产生均匀的照明效果,光源应安放在被照物前上方45度。

4.2、桌面级别的应用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广泛的应用在桌面级别的视频会议需求解决中。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个用户,可以通过 视频会议系统,使用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工作站等,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或就某一话题进行交流。V2Conference5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B/S结构 使得各个视频终端具有可灵活的变更位置的特点,因此人们可以方便的在不同位置访问视频会议服务器来进行视频会议。如异地办事处和总部之间的业务会议、科研 学者们在世界多个地点通过视频会议进行的学术交流、出差人员通过笔记本拨号上网和公司间进行汇报交流等。

桌面级别的应用中,可选用较简便的音视频设备。视频输入设备可选用USB数字摄像头,如SAMSUNGC30/C10和罗技系列等,或者普通模拟摄像头+采集卡(如OSPREY100/200)等;视频输出设备一般采用普通电脑显示器、液晶显示屏、电视机等;音频设备可采用高质量耳麦等。

V2Conference5的多会议室结构使得在一个系统中,既可以进行桌面会议,也可以同时进行会议室级别的会议。同样,桌面系统的用户和会议室系统的用户也可以接入到同一个会议中。典型应用图如下所示:

5、企业常用部署方案

5.1、网络部署

由于V2Conference5支持多服务器级联,因此在实际部署中,将根据企业用户的实际情况、应用需求、网络带宽等进行综合考虑,采取单台或多台服务器级联的方式构建整个系统。

一般来说,对于小规模应用可配置单台服务器进行实现。当存在大容量应用或其他需求时,可考虑配置多服务器来架构系统。

架设多服务器时,可参考以下因素来决定具体方案:

1)如果容量较大、或存在网络瓶颈时,可通过架设多个服务器来均衡流量,具体可将服务器部署在不同的网络中心,这样对整个系统来说流量会比较均衡;

2)当系统存在VOIP或323应用时,必须配置相应的服务。其中VOIP服务器必须连接有电话线,因此一般不宜放置在IDC机房;

3)当用户应用存在多个区域中心时,一般需要在各个区域中心分别配置一个从服务器,这样可以实现本地最短路径访问,从而实现了最优网络应用;

4)当存在局域网大量用户时,建议在局域网出口处放置一台从服务器,这样将会最少占用网络出口带宽;

以上只是部分参考意见,具体的配置方案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给出。


上图为单服务器和多服务器的部署比较(虚线为单服务器的访问模式),可以看到,使用多服务器部署后,客户端可以使用本地网进入系统,对于网络质量优化有很大的优势。另外,服务器间音视频流的传输将不会出现数据冗余现象,对于减少骨干网的压力也有益处。

5.2、服务器部署

根据系统应用的规模和需求不同,可部署一台或多台服务器来承担视频会议服务端应用。视频会议服务器的系统需求如下表所示:

 

 
最低配置
推荐配置
CPU
Pentium III 800
Pentium IV 2.0G以上双至强CPU
100M空余硬盘空间
100M空余硬盘空间
内存
256M 或更高
1G 或更高

5.3、客户端部署

用户可运行IE等浏览器工具以WEB的方式访问视频会议服务器来实现网络视频会议,并可自动下载程序插件、自动辨识并升级版本。

视频会议客户端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最低配置
推荐配置
CPU
Pentium III 800
Pentium IV 以上
硬盘
20M空余硬盘空间
20M空余硬盘空间
内存
64M
256M以上
操作系统
Windows 98/Me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98/Me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多媒体设备
视频采集设备,声卡,麦克风
视频采集设备,声卡,麦克风

6、协议标准与技术优势
6.1、通讯协议介绍
1)信令协议IETFXMPP

IETFXMPP的全称是ExtensibeMessaging& PresenceProtoco,即可扩展消息及在线协议。XMPP最初起源Jabber技术是作为一种即时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由Internet上的开放 源码团体开发并推广开来,相对于其它即时通信系统而言,XMPP协议具有四大特色:

基于XM的协议格式

分布式的网络体系

开放的协议

高度模块化和可扩展结构

由于XMPP在设计中广泛采用了E-mai技术的特点,因此,与Internet上最成功的通信系统: 电子邮件系统一样,各种不同的XMPP系统通过XMPP协议,可以自发的组成一个分布式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各种不同的用户端程序能够自由地给其他用户 端传送消息,而不需要关心双方是否属于同一个服务器。

然而,与电子邮件系统的存储/转发模式不同的是,XMPP能以一种近乎实时的方式传递消息,这是由于服 务器能够知道某一个用户是否在线,这在XMPP系统中称为(Presence)。XMPP还有两个独一无二的特性,从而使它领先与其他的通信系统协议。首 先是它的基于开放协议,从而使它能够成为各种不同的通信系统的互连桥梁;其次是XMPP严格遵守XM规范,从而使得高度结构化,智能化的信息传递不仅实现 了用户之间的沟通,而且使得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

C/S的结构

XMPP采用用户端/服务器的架构。所有XMPP数据和消息必须通过服务器才能到达其他用户端。尽管用户端程序之间可以直接建立某些数据传输通道,但是,这些方案都是与具体的应用相关的,况且这些连接的协商过程最初也是通过XMPP服务器完成的。

分布式的网络

XMPP的网络拓扑结构与电子邮件系统类似,每一个用户都需要有一个本地服务器用来接收发送消息。而服 务器之间则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和在线信息。因此,在互联网上,可以同时存在任意多个服务器,而各个服务器独立工作,并且拥有自己的用户列表。任意两个服务器 只要能够互相访问到,就能够互相通信。同时,由于用户账号是与服务器相关的,因此,用户的ID的形式与电子邮件地址类似,比如: stpeter@v2tech.com。


模块化的服务器

XMPP服务器有两个主要的作用:

接受用户端的连接请求并且直接与用户端程序通信

与其它XMPP服务器通信

XMPP服务器的设计充分利用了模块化的思想:不同的代码库分别处理各种不同的功能,比如(用户验证,数据存储等)。同时,服务器可以通过添加服务的方式进行功能扩展,比如集成的安全管理,服务器端外部模块的动态加载等。

以互通模块为例,XMPP系统于其它系统的互通是通过传输(Transport)模块完成的。该模块负责将XMPP的XM消息转换为其他相应系统的协议。这些模块不是XMPP核心模块的一部分,而是服务器的外挂模块,通过动态加载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额外的功能。

XM数据格式

由于XM的强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它能够表示任何的结构化的信息,因此它也成为XMPP系统的核心。事实上,在XMPP系统中,无论是用户端到服务器的连接,还是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以及服务器的配置文件,XM无处不在。

协议举例:

<messagefrom=‘juiet@capuet.com‘to=‘romeo@montague.net‘>

<body>Whereforeartthou,Romeo?</body>

</message>

2)音视频传输协议RTP

为了保证多媒体传输的实时性,V2Conference采用了实时传输协议(RTP)来传输音视频实时 数据,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因为网络的不稳定而产生的延时。V2的消抖动算法可以处理数据包的抖动和错序问题。另外,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丢包恢复机制,大幅 度的提高了对网络丢包的抗御能力,即使在网络状况相对恶劣,丢包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仍能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服务。此外,系统还采用了静音抑制、舒适噪声、 语音增强、自动增益控制等技术,在节省带宽的同时提高了语音质量。

3)音视频传输协议HTTP

随着用户对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网络上实施了防火墙或者NAT等安全机制。这些 安全机制在保障企业网络正常工作的同时,也会视频会议系统的实施带来了很多麻烦。标准的H.323或SIP系统在音视频通信时都采用了RTP协议,但是 RTP协议却与防火墙/NAT格格不入。

当标准的H.323或SIP视频会议系统要在有防火墙/NAT的环境下实施时,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说服客户不使用防火墙/NAT。这个方法听起来很可笑,但是确实有很多客户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接受了这种建议;

2.将系统放在非军事化区(DemiitarizedZone)。即将视频会议系统放在企业外网没有防火墙/NAT等保护的地方,这样,即使受到攻击,对公司内网的安全性也不会产生影响;

3.采用隧道、应用层网关或代理服务器等解决方案。这些方案都不是视频会议的标准组件,但是如果需要安全的解决视频会议与防火墙的共存,只能采用这些方案。

以上三种方案,有的是以牺牲系统安全性为代价的,有的则是以增加系统复杂度,增加客户投资为代价的。应该说,对用户而言,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V2选择在支持RTP协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标准的HTTP协议实现音视频的传输。因为无 论多么严格的防火墙,都会将HTTP协议作为一个基本的通信协议而打开,否则就几乎相当于将网络与外界完全断开。所以,当V2Conference可以通 过HTTP对音视频进行传输时,就相当于用户只要上网就可以使用视频会议。用户可以在不增加投资,不牺牲网络安全性的条件下使用视频会议,应该说,这才是 用户的最理想选择。

6.2、关键技术介绍
1)视频编码MPEG4

MPEG4与MPEG1和MPEG2的比较

MPEG系列标准的基本参数

标准
幅面
帧率
带宽
应用领域

MPEG-1
352x24或320x240
24-30fps
1.5Mbps
VideoCD,CD-ROM

MPEG-2
720x24或640x480
24-30fps
4-8Mbps
DTV,HDTV,DVD-Video

MPEG-4
34x48~4096x4096
1-30+fps
10Kbps~10Mbps
互联网及无线传输,交互式电视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MPEG1和MPEG2主要的应用是在固定媒体中,如VCD和DVD,而对于网络传输这种媒介,MPEG4具有无可媲美的优势。

H.263系列标准介绍

H.263是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视频编码算法标准。它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视频会议中窄带视频的压缩问题。其针对的带宽主要为甚低码率(小于64Kbps)。而高带宽、高质量的视频压缩则不在标准覆盖范围内。

为什么V2Conference选用MPEG4作为视频压缩标准

a.压缩率高:无论是与同族的视频压缩算法MPEG1和MPEG2相比,或是与ITU的H.261,H.263算法相比,MPEG4算法对视频数据的压缩率都占有明显优势。这对于有效节省视频会议中宝贵的带宽资源具有巨大的优势。

b.对不同带宽的适应能力:MPEG4不仅可以应用在窄带上(带宽小于64Kbps),还可以灵活的扩展到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宽带上。这就保证可以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c.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MPEG4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MPEG4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视频产品的发展方向。

2)音频编码G.723.1和Cep

国际电信联盟G系列典型语音压缩标准的参数比较

?          

算法
类型
码率 (kbit/s)
算法延时(ms)
G.711
A-Law /μ-Law
64
0
G.722
SB-ADPCM
64/56/48
0
G.723.1
MP-MLQ/ACELP
6.3/5.3
37.5
G.726
ADPCM
16/24/32/40
0
G.727
Embedded ADPCM
16/24/32/40
0
G.728
LD-CELP
16
< 2
G.729
CS-ACELP
8
15
G.723.1压缩后的语音质量

在国际标准中,统一使用MOS(MeanOpinionScore)方法来评价语音压缩后的质量。在 MOS方法中,电话语音质量的标准定为4分。这就是说,如果一种算法将语音压缩后,MOS值能达到4分,就说明其语音质量和电话质量等同,用户无法分辨出 其中的区别。G.723.1压缩算法的MOS评测值是:3.98(Source:DSPGroupInc.,http://www.), 即非常接近电话质量。

窄带环境下选用G.723.1语音压缩标准

a.压缩率高:G.723.1算法将语音压缩到6.3Kbps,在同类压缩算法中压缩率是最高的。

b.语音质量好:经G.723.1算法压缩后的语音质量MOS值能达到3.98分,即使说对于一般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耳朵,已经无法区分语音是否经过压缩。这样的语音质量完全满足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

c.宽带环境下选用Cep语音压缩标准,以保证声音质量更加清晰丰满,满足宽带用户对质量的高要求。

3)多媒体抗网络丢包算法

在互联网上,决定网络服务质量(QoS)的有几方面因素:

第一是网络带宽,即每秒网络所能传输的数据量。带宽对网络服务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带宽越宽,当然就能够允许更多的数据传输,从而有更好的效果。但是,带宽并不是决定质量的唯一因素;

第二是网络排队。网络中存在很多的节点——路由器、网关等。这些节点采用排队机制决定数据发放的顺序。 如果在瞬间某节点数据排队较长,该节点就会采取丢弃数据包的方式保证节点的正常工作。即使没有被丢弃,经过较长的排队之后,这些数据包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 才能到达目的地,由此就产生了网络的延时以及延时抖动。丢包、延时、延时抖动都对视频会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是数据分级。比如通过RTSP/IPv6等标准,对数据包进行分级传输。目前因为这些协议都需要对现有的大量路由器进行升级或是重新配置,所以应用仍然很少。

V2公司通过多年为大量客户在各种网络环境下实施视频会议,对目前互联网的质量,尤其是中国互联网的质 量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发现,由于宽带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带宽。但是与此同时,这些宽带的质量却是严重的参差不齐。很多时候,用 户即使有较高的带宽,但却同样存在较高的网络丢包率和较大的网络抖动,这些都会对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的视频会议质量尤其是声音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V2Conference的目标是让用户能够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使用视频会议,这就要求V2Conference能够很好的适应现在这种参差不齐的网络质量,而不是一味的要求用户提高网络质量。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V2公司独创了多媒体抗网络丢包的专利算法。使用该专利算法, V2Conference可以在高达10%丢包率的网络环境下仍然保证声音的连续性和良好的音质。声音的整体质量是否足够好是视频会议成功的前提。正是因 为使用了该专利技术,V2公司成功的保证了数百家客户在公众互联网召开视频会议并达到良好的效果。

3)带宽自适应算法

在网络会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网络带宽波动的情况。如果带宽的波动幅度使得视频会议本身的音视频数据无 法正常传输,就会造成音视频质量的下降。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形:声音断断续续,视频出现大量马赛克甚至完全模糊不可辨认。这就要求系统对网络带宽的异 常波动做出相应的处理。

经过大量的用户调查我们发现,当网络发生波动的时候,用户可以接受视频效果的一点降低但要求声音仍保证 连续、清晰。所以,V2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为:当系统检测到网络带宽变化时,会首先降低视频帧率以保证声音的连续性。帧率变化的机制是:当检测到网络带宽 低于系统要求带宽时,则将视频帧率迅速降低为原来帧率的1/2,比如说:原设定帧率为20帧/秒时,系统检测到带宽不够,此时,系统会通知相应的客户端将 帧率降低为10帧/秒,此时如检测带宽仍然不够,则继续降低帧率为5帧/秒。当系统发现带宽已经表现为充裕时,系统会通知客户端将帧率上调,但上调的速度 是缓慢的,从10帧/秒会先提高到11帧/秒,12帧/秒……直至稳定在一个适合网络带宽的值附近。在整个过程中,语音的码率是保持不变的。

4)视频多码率

在一次视频会议中,同时参加会议人的带宽可能是不同的。比如说:10个人一起开会,其中有5个人是宽带接入,另外5个人是窄带接入。在很多视频会议系统中,遇到这种情况都只能按照窄带的质量提供会议服务,所以此时宽带接入的用户也只能看到窄带下的效果。

在V2Conference的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允许多种码率并存在一个会议中。首先,在每次会议开 始前,会议的每个终端会检测与服务器连接的带宽情况,并通知服务器。服务器如果发现会议终端的带宽不一致,则会将不同人的视频数据做出处理,对于宽带的用 户,服务器就按照宽带的质量发送视频;对于窄带的用户,服务器则会将视频质量做一些降低以适应窄带的需求,然后再发送给窄带用户。正是因为有这种机制的存 在,V2Conference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带宽,让用户体验到最好的视频会议效果。

5)桌面共享/程序共享的带宽自适应功能

通过桌面共享/程序共享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功能,使用此功能,用户可以看到甚至控制远端计算机的所有操 作。但是有两种因素导致该功能的实用性受到影响。一方面,该功能对带宽资源要求比较高;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中,即使在同一个会议室,不同的用户的连接带 宽也往往不同。如何能让用户在窄带下也能使用桌面共享?如何让宽带用户以及窄带用户同时看到符合各自带宽传输能力的共享桌面呢?

V2Conference通过独特的带宽自适应机制,可以根据用户的带宽实时的决定给用户发送的桌面共 享数据量。当用户带宽不足时,服务器将自动降低发送给该用户的桌面共享刷新频率;而如果用户带宽较充足,服务器则会以较高的刷新频率更迅速的让用户看到远 端的桌面。通过这种带宽自适应机制,即使一个56Kbps的拨号用户和一个2Mbps的专线用户在同一个会议室中,服务器都可以保证在拨号上网用户正常使 用的同时,让专线用户看到更高质量的桌面共享。

6)宽带环境下的高质量音视频

随着宽带的不断普及,用户对宽带环境下的高质量音视频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针对这样的需求,V2Conference针对宽带专门做了音视频质量的优化。

在宽带环境下,用户的视频幅面可以达到CIF(352x288),25帧/秒,并可放大到全屏,在带宽 允许的情况下(每路视频带宽大于500Kbps),视频质量可以接近甚至超过VCD的画质。同时,V2Conference在宽带环境下选择了G.711 的宽带语音压缩算法,保证声音更清晰,混音效果更好,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对用户机器资源的消耗。

专家点评

优点
威速(V2)是致力于互联网上开视频会议的厂商之一,其产品做了适应性调整,使其在互联网上应用有不俗表现。威速的特有技术HTTP隧道技术,保证了即便在网络安全管理极其严格的情况下,通过 常用的80端口便可以实现全部的视频会议功能,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能上网即能进行视频会议”的基本需求。
本 次威速公司为方案评析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视讯解决方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版面格式与图形设计较为认真;在有针对性地介绍视讯应用理论的 基础上,对软件视频会议方案的特点,以及方案实现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准确的说明;考虑了与H.323设备的兼容与连通,同时还介绍了多个成功案例, 有借鉴价值。

不足
作为一个优秀的“软视频”应用方案,未能对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及成本优势加以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