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挥刀自宫,还是别开新局?2007-07-17 15:51:07 来源: 中国商业评论
继2006年两起大型并购之后,2007年的家电连锁业依然是波涛起伏。 先是苏宁公告称将“募集24亿元资金用于250家连锁店发展,及沈阳 家电连锁行业动作如此密集,可谓前所未有。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2007年家电连锁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诸多动作,其实都是这个行业从此前“外延式扩张”向今后“内涵式发展”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长期以来,中国家电连锁高速发展之下掩盖了太多的问题,比如连锁商和供应商之间关系一直不甚和谐,还有,中国家电连锁一直是“粗放式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迟迟未能建立,合法赢利 建构和谐厂商关系刻不容缓 在观察人士看来,中国家电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并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 但是,这是一个稍显沉重的承诺,说得到并不容易做得到。研究人士都知道,中国家电连锁的赢利模式与不规范操作息息相关,说白了,中国家电连锁的赢利,就是建立在“进场费”、“摊派”、“延迟结算”三大基础之上。而今,国美要在自己的命根子上动刀,无异于挥刀自宫,自断财路。因此,国美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还很难说。现在看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不排除未来是一场不伦不类的改良。 向国际通行模式看齐 中国近二十年的企业发展史表明,有很多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中国企业都要重新走上一遍。此所谓必经之路。 家电连锁当然也不例外。 家电连锁的国际模式是:收取相对合理的“上架费”,厂家不派促销人员,结算周期以双方约定执行。如今,国美启动“百店 但是,国美“百店工程”甫一浮出水面,即遭到了厂家的反对。 在外行人看来这是很怪的事:怎么商家替厂家分担销售成本反而遭到反对?原因就在于,家电行业的竞争,向来是产品功能的竞争,而非产品品牌的竞争。产品功能的竞争,需要促销人员不厌其烦地向顾客介绍产品功能:我们的产品如何如何好!他们的产品如何如何糟糕!激烈的竞争,导致厂家促销员传递给消费者的 厂家促销人员退场之后,消费者自主选择产品,不再受虚假信息的干扰,这个时候,产品品牌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你的品牌形象不足,消费者可能一带而过看一眼就走了。因此,无促销人员的销售,实际上拼的是品牌。而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相比,形象普遍逊色不少,销售无疑将受到影响,难怪他们对国美的好心好意并不领情。 可以预测,随着国美“百店工程”的推进,苏宁将逐步陷于被动之中。而国美与苏宁作为拥有中国中心城市家电零售 百思买处境尴尬 中国家电连锁越来越像魏蜀吴“三国演义”。当国美、苏宁不断折腾出大动作的时候,百思买的地位正在变得越来越尴尬。 和其他产业发展经历不同,家电连锁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是本土企业领先,外资企业很少有真正话语权。所以,苏宁放言“五年内不把百思买放在眼里”并非虚妄自大。 做家电连锁,最大的竞争力来自对终端 实际上,百思买的短板不仅仅表现在店面数量实在少得可怜,还表现在其“中国战略”摇摆不定模糊多变,一会号称“坚决不打价格战”,一会降价降得供应商停止供货,“百思买模式”其实是没有模式。 业内人士曾认为,百思买拥有 而今,国美开始修复和供应商的关系,等于对百思买来了个釜底抽薪。如果有一天百思买连供应商的好感也失去了,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 2006年5月,百思买正式控股五星,但是,五星的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我们没有看到五星因为成为百思买的家庭成员而变得与众不同。相反,五星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2006年以后,扩张的步子明显慢下来了。 可以预测的是,2007年仍将是中国家电连锁业风云激荡的一年。家电连锁如某一天实现了普遍的费用降低,对于厂家来说,也将引发众多改变,目前,格力的经销商捆绑模式,美的的中间模式,以及格兰仕刚建立的仿格力模式,都将会遇到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调整,家电行业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局。厂商博弈,家电连锁之间的博弈,将呈现出一种混沌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