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改革从作业抓起

 非常主体 2007-12-19

via 黑三角 by 南桥 on 11/26/07

Educating Hearts and Minds

200711/12月号(3卷第8期)的 Edutopia杂志,登出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对话,对话双方一是《情商》的作者,心理学家 Daniel Coleman, 一是好莱坞著名导演George Lucas. 主要发问的是Coleman, 回答的是卢卡斯。如果想从这段对话中找到革命性的颠覆性的言论,我看不大可能,然而我深受启发的一点是作业的设计。我以前也说过,美国小孩常用projects来指我们常说的“家庭作业”,而我们所说的家庭作业,多译为“Homework”,仅仅是在家做的“功课”而已(work, 至于这样的work是否将来能够翻译成现实的技能,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这样的work,多半是给考试准备的,未必直接给现实准备的。这个work有点像物理学上说的做功,你挑担子走平路,虽然很累,但是你并不是在用力的方向上移动,从做功的角度来看等于零,无用功。

 

现实与考试二者理论上不应该是矛盾,因为理想的考试衡量着现实的需求,可是实际上却又有着矛盾,因为考试未必反映现实的需要。在有所矛盾的时候,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其法乎中,怕是得乎其下了。如果只是为了对付考试,那么学习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若说中美教育有多大差距的话,我看有一大半是作业的差距,因为从讲课上来看,我们的有的老师有的也颇出色,从学生素质上来看,我们的学生素质也不差。那么如何我们听不到美国有多少学生适应社会的问题呢?我个人觉得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关键差异。因为我们的作业通常是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 而不是基于问题(problem-based), 或者基于现实项目(project-based)。美国也曾走过这个过程,事实上今日还在走,尤其是在No child left behind政策重新回归到应试传统的时候,乃至于卢卡斯这一代人想起来总觉愤愤不平。从我个人课程设计的经验上看,我们学校老师在knowledge-based和project-based两种作业当中选择大约是一半对一半,比如有的老师一门课有考试,也有class project。而class projects是真刀真枪,真要你去实践的。我记得我以前上大学,社会实践那是暑假的事,说明学校并不当回事,不过是教学之余的点缀。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像盐溶于水一样,将实践纳入教学当中。

 

科尔曼和卢卡斯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50年代在读书上学。根据卢卡斯的回忆,那时候的学校十分传统,也很乏味,学校里要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少。他个人最大的感触,是学生并没有激动地投入学习。卢卡斯说自己是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自主权更大了,才开始为学习而感兴趣。

 

可能是从这段沉闷而机械的教育中走出来的人,对学习的构成才有着深刻的偏见。卢卡斯认为,学习一定应该是“项目型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以及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去学习,而这目标必须是某个现实的目标,而不是一种教科书上的编造。因为任何教科书的编造,都会局限于学科的利益,而在现实当中,我们技能的实际使用,并非条块分割,而可能是各个学科的知识串起来一起用。比如我这学期在看的Pull of the Earth中,就记载了一次极端的教改。为了帮助一个问题小学改变其教学,教育研究人员Lorie Thorp带着她的研究助理、该校师生员工开展起种植活动来,把学校变成了一个花园,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将各个学科的知识,将心灵、头脑、手全都运用起来。你在实践教学当中,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未必只是单纯的数学问题,或是单纯的语文问题,或是单纯的物理问题…然而如今的学科越来越专业化,各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大家只是在一起交流本学科的考题,并以此为指挥棒,指导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出来的是一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生。

 

在读此书的时候,我在读书报告中多次感慨,在我们中国,我们正是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可惜现在的园丁没了,出现了专门管理阳光的人,专门管理浇水的人,专门管理施肥的人…在祖国的花园门口,人们只按花朵的个头大小对产品进行验收。《平衡记分卡》的作者Kaplan Norton曾有一句名言:What gets measured gets done.你衡量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为什么必须以作业为突破口?把纯粹的在家操劳(Homework, 变成一个个真实的项目(authentic projects)。卢卡斯用建房子作例子,说明了改变学生作业的必要性。

 

PBL also promotes integrative studies, so that students are learning lots of subjects at the same time – not just portioned out, learning this at this hour and that at that hour. So we say, “here’s your project. Build your house.” The students then have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 in a particular way. For instance, they may have to build it for a particular price; maybe the house has to withstand a tornado, or it has to be cool inside when it’s 105 degrees outside. You set a bunch of restrictions that have to be dealt with, so the kids have to figure out thermodynamics and math and all these things in order to build the house. Then they present what they’ve figured out.

 

事实上,在亨廷顿,有些学校还真是让学生去改建市内的一切被人废弃的房屋。大家想想,把一幢房子给重新拾掇好,装修起来,这一定需要调用大量的数学、经济等各学科知识的,关键是在锻炼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培养他们的心志,叫他们在繁杂的劳动中培养耐心,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协作精神,这些,什么样的考试可以取代呢?


或许我们会说,长久以来,学生在试题的牢房里呆久了,你把他们放出来,让他们看到阳光,他们会觉得刺眼。他们或许还希望回去。你把他们领到海上,他们不知道朝那边航行,他们会迷失。不过卢卡斯则持乐观看法。他说你得让学生激动,让他们受激励。他说学生最大的长处是好奇,这是个发掘不尽的宝库,一旦他们知道了游戏的玩法,他们会带着十足的热情扎进任务里头,不是去寻找具体考题的答案,而是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说传统的课程说:我们4点钟上课,学习如下内容,达成如下教学目标。而Project-based learning 则有可能这样告诉学生:这个项目你们四个人去做,评分我们给你们分别打分,小组在一起也打分,我们不仅给你们做得这一项目的学术含量打分,也要根据你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打分。他说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何愁会有进入社会困难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学习的过程是收集信息,学习事实,学习规则。而真实的学习则是给出学生一个目标,余下的让学生自己去动脑筋考虑。通常情况下,这种以目标为指引的学习还会让学生产生批判性思考,他们会审视他们从各个渠道得到的信息是否可靠,这信息来自什么地方?可否验证?这种时候,你就不再是在学习事实和定律,你是在思考了。“年轻人的最大驱动力是好奇。他们自然而然会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你又何必操心他们会迷失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