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者观察:多管齐下引导通胀预期

 sallypeng 2007-12-28
    12月20日公布的2007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64.8%的调查者预期明年物价会继续上升,此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同日,央行宣布年内第六次调息。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度。
  除继续缩小存贷款利差外,此次第六次调息还采用了另一不对称方式——中短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长期,这主要是出于“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考虑。
  具有前瞻性的货币政策不会拘泥于眼前,因为社会经济主体总是依据事先的预期来决策,而不是总结事后的历史而兴叹。在目前的名义利率下,高通胀预期将降低“预期”实际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居民、企业当前的消费、储蓄、生产和投资决策,进而推高未来的实际通胀水平,加大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由此可见,稳定和控制通胀预期乃是央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四季度例会也明确提出,要合理运用利率杠杆,注重引导公众预期
  下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不断上涨,同比涨幅屡攀新高,由此可以推测明年的通胀水平仍将居高不下,并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据测算,明年上半年月度CPI涨幅仅翘尾因素就均在3.8%以上,其中1月份可能会超过5%。在此情况下,居民的通胀预期自然水涨船高。同时,对于理性的居民来说,明年的通胀预期水平也会表现出“前高后低”的不对称性。
  因此,针对通胀预期的这一特点,央行选择长短有度的不对称加息方式。比如,三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45个基点,而半年期存款利率只上调36个基点。这较好地补偿了未来预期实际利率的可能损失,从而有利于引导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决策,稳定未来的实际通胀水平。
  央行果断出手,实际上也向公众表明,政府密切关注CPI上涨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如果公众相信央行有控制通胀的决心和能力,则公众当前的通胀预期也就有可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鉴于当前通胀预期正在历史高位运行,合理引导通胀预期仍是物价调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央行、发改委等部门都提出了“稳定通胀预期”的工作目标。
  分析人士认为,引导通胀预期,首先应建立一套科学调查、监测和评估通胀预期的机制,随时把握通胀预期的变化情况;其次,加强价格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防止各经济主体“误判”通胀形势;第三,当通胀预期突然大幅上升时,央行可果断发出强烈的紧缩信号,表明政府控制通胀的立场;第四,货币政策应增加透明度;最后,应及时公布明年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等各项物价改革的时间表,以免造成持续性通胀预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