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与领域建模板桥里人 http://www. 2006/12/6(转载请保留) 多变且复杂的需求 如果没有多变的需求,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面向对象软件,我们曾经试图通过需求管理、需求跟踪等等管理方式约束和减少需求频繁更新带给软件的冲击,可是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使得软件更加僵化;或者程序员更加 劳累。 需求不但多变,而且经常是不可能第一次就能掌握,需求反映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数学、管理、财务或 电子商务等等,每个特定案例需求又有其特别复杂之处,几乎没有人能够第一次接触就可以深入掌握这些专业领域的 需求本质,就是专门的建模专家也不例外。 既然需求是多变而且复杂的,所以,就不能使用“堵”式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只能顺势而为,通过灵活多变的 以及迭代反复的方式逐步抓住需求,并且作为需求的实现软件系统必须能够迅速应对需求变化,需求变化有多快,软件 变化就有多快。 因此,对于多变的需求,我们的解决之道是:引入灵活多变的架构,面向对象OO架构正是应对多变需求而生,强调软件的可维护性 和拓展性,OO可能不是最好方式,但是目前是最合适的;对于复杂的需求,我们的解决之道是:委派专门的建模专家跟踪理解需求, 在需求和需求实现之间搭建桥梁,项目方法上采取多次迭代的敏捷软件开发方式,逐步了解学习掌握需求。 在这里稍微说明一下,很多人总是将软件和数学、管理、财务混为一谈,其实软件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是为 数学、管理。财务等专业领域服务的,不能期望软件人员也是其他领域专业人员,可是在中国现实中,很多人总是 无法分辨,例如某局长将整个机关考核信息化的任务交给电脑中心,这就是将考核管理专业和软件专业混同的例子, 在考核管理和软件之间需要一个领域建模专家,由他来理解或者设计考核管理体系,然后通过模型,表达成 软件人员能够看懂的符号,软件人员通过模型了解领域。 曾经有需求专家呼吁:最好将需求给所有软件人员都了解,需求专家和一般软件人员一起工作,这些想法的本质是 好的,但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可能每个软件人员不但了解软件架构和OO思想;还能够掌握另外一个专业领域的艰深知识, 所以,现在我们提出:将领域专家建立的统一领域模型让所有软件人员都了解,让一般软件人员围绕领域模型工作,这样 的方式才切实可行。 需求分析方法演变 历史上,对需求分析方法可以说经过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虽然有UML帮助,但是UML不是思想,打个比喻:会CAD的绘图员就是建筑师吗?很显然,UML就是CAD图符号,UML不等于分析设计思想。 所以,有人说UML不是银弹,这些就象说中医不是科学一样绕人(中医就不是西医,当然就不是科学)。 第三阶段:融合了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领域驱动设计(Evans: DDD)。2004年Eric Evans 发表Domain-Driven Design –Tackling Complexity in the Heart of Software (领域驱动设计 )简称Evans DDD, 领域建模是一种艺术的技术,它是用来解决复杂软件快速应付变化的解决之道,所以,从Evans DDD通篇文章中,你找不到科学象征的定理和公式,当然如果 你试图寻找这样寻找,你也就陷入了“中医是不是科学”怪圈了。 Evans DDD抛弃了分裂分析模型与设计的做法,使用单一的模型来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这就是领域模型。 单一的领域模型同时满足分析原型和软件设计 ,如果一个模型实现时不实用,重新寻找新模型。如果模型没有忠实表达领域关键概念时,也必须重新寻找新的模型。 建模和设计成为单个迭代循环。将领域模型和设计紧密联系。因此,建模专家必须懂设计。 领域建模的重要性 如果你说一个软件开发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和设计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可能反映你的思想已经落伍,软件开发现在是 经过需求、建模阶段,混合了分析和设计阶段,可以更激进地说:我们国家的系统分析员和系统设计员考试也许应该合并了, 合并成建模专家的考试,否则,这些都是中国软件落后世界十年的证据,可悲的是:我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没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哪里面向对象的构件或组件?过去经验不是证明:我们使用大量的构件组件,却在编制面向过程的体系? 领域建模属于与具体.NET或Java技术无关的设计思想,有人总是说:.NET比Java简单,其实这又是一个大误区,如果都达到同样设计水准,无论使用.NET或Java,都需要付出同样的努力;那为什么有人觉得.NET简单,那是因为设计要求降低了,参见这篇.NET的DDD文章。 分层架构是现代OO软件企业系统的基本架构,只有分层才能达到良好的可拓展性和维护性。基本三层:表现层、业务层和持久层 ;J2EE中表现层和持久层有成熟框架支持,应用重点在业务层。 业务层根据Evans DDD,可以再细分为应用层和领域层两种,在业务层设计编码中,大量应用OO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领域层定义:负责表达业务领域概念、业务状态以及业务规则,是整个业务软件核心和重点。 应用层定义:负责完成功能,并且协调丰富的领域对象来实现功能,不能包括业务规则,无业务状态; 每个层都是内聚的,并且只依赖它的下层,为了实现各层的最大解耦,IOC/DI容器是当前Java业务层的最好选择 。 没有分层架构的快速开发基本是旁门左道,不如返回Foxpro和Delphi/VB两层时代。将本属于业务层的逻辑交由表现层来处理的快速UI方式也是一种旁门左道。快速开发必须基于良好的质量,虽然良好的分层架构带来开发效率的降低,但是这些也是可以有方法解决。 建模与项目管理 Evans DDD领域驱动建模的诞生,对过去传统的项目管理都提出挑战,当我们还在争论RUP好还是敏捷好的时候, 谁会想到我们应该采取围绕统一领域模型的迭代驱动开发呢? 有人可能还在疑惑?我接到一个大项目,那么我的建模和架构设计时间应该是5个月还是5年呢?当然应该回答他:都不行,需求是多变且复杂的,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就应该开始DDD建模。 |
|